编者按:
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
7月4日起,闪电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系列融媒体报道,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全媒体产品等形式,聚焦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看“十大创新”新突破、“十强产业”新进展和“十大扩需求”新成效。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6日讯 在潍坊昌邑下营镇的广东海大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内,一排排标准化养殖车间拔地而起。在这里,企业自主育种、扩繁、养殖的具有“中国芯”的南美白对虾,通过一辆辆运输车销往全国各地。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年产量超过180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四成。但种源却一直被国外垄断,一对进口种虾的价格最高达3000多元,我国南美白对虾种虾主要依赖进口,面临成本高、无法实现多代繁殖的现状和困境。
渔业发展、种业为先,要掌握主动权,必须培育本土好种虾。如何搭建种业研发平台?为此,昌邑市通过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在人才引进、院所合作上下大功夫,引外智、借外力,联合开展水产种质技术攻关。依托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以及包振民院士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科研团队,开展南美白对虾种虾新品种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平台。
目前,昌邑市已建成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突破了多性状基因组选择、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多项“卡脖子”技术,种虾成本降低50%,虾苗生长速度提高15%,年可实现10万对种虾的市场供应,可生产虾苗1000亿尾。不仅如此,园区还搭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平台。海兴农昌邑育苗基地投产半年内销售虾苗60亿尾,解决了北方优质虾苗供应难题,彻底扭转了“南苗北调”,打响了昌邑优质虾苗特色品牌。
有了先进技术,就要推动产业发展。之前渔民多采用自繁自养种苗的“小弱散”模式,现在则是采取对虾养殖“大棚标苗”和“如东小棚养殖”等新模式、新技术,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良种繁育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利用海大集团在饲料、动保、苗种以及养殖技术服务的优势,园区推殖养殖模式升级。土塘粗养升级为更加稳定高效的温棚分级养殖模式,池塘亩产由现在的300斤提升至1000斤以上,辐射超10万亩粗养池塘,带动本地农户实现对虾产值30亿元。
近年来,昌邑市下营镇发挥海域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搭建研发攻关平台,全力突破海洋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让“小种苗”发展为大产业、焕发出新生机。目前,共有水产苗种生产企业10家,建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6个,年育苗对虾、梭子蟹、半滑舌鳎、大菱鲆、海蜇等品种达110亿尾(粒),年产值逾3亿元。
昌邑市还在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招引建设了海大虾苗繁育和贝类育苗“两个中心”,为优质种苗繁育推广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引擎。其中,已于2020年下半年投产的大虾苗繁育中心占地约300亩,苗种培育车间12个,苗种辐射整个环渤海地区以及浙江、江苏等主要养殖区,半年内销售虾苗35亿尾,产值2000余万元,改变了山东冬季无法培育虾苗的被动局面,解决了北方优质虾苗供应难题,彻底扭转了“南苗北调”局面。
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怡 刘晨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