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毛传》说“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说明这种野菜喜生于新开垦一年或二年的田地里。苦苣菜和苣荬菜也可能生于开垦一年或二年的田地里,但多生于林间草地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潮湿地或近水处,村边路旁多见。如果说特意去新开垦一年或二年的田地里去采苦苣菜或是苣荬菜,好像是选错了地方。

如果抛开“芑菜似苦菜”这一根据,那么只要有些农田耕种经验的人都会首先想到菊科蓟属的刺儿菜。刺儿菜最喜欢生于种植过一、二年的新田,也喜生于新开垦的及其它翻动过得土壤中,且繁殖能力很强,能成片生长;刺儿菜产地广泛,几乎遍布全国,也是萌生较早且被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

刺儿菜在山东(青州)俗称“芑芑菜”(音),“芑芑菜”其音与“芑”相合,会不会就是芑菜呢?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大雅·文王有声》)之“芑”有三种说法:一说同“薄言采芑”之芑,即野菜名,或说直说苦菜;一说草名;一说芑同“杞”,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

说“芑”是野菜,是草、是枸杞都说的通。但泛指的野菜和草,枸杞都是别处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单说“沣水有芑”呢?只是随意信手念来的起兴之词,与诗的主旨没有一点儿关联码?

《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平定叛乱,讨伐了四国及崇,迁京丰、镐,建成了都城,并善用才德之臣,使“四方攸同”,“无思不服”。末章“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大意是说,武王日理万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巩固基业的伟大谋略,庇荫着子孙后代。”那么武王遗留下的是什么样的谋略呢?“沣水有芑”!

“芑”作木名,出于《山海经·东山经》:“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据说如果将芑树的液汁涂在马身上,就可以使马驯服。故有古诗:“马维刚骏,涂之芑汁,不劳孙杨,自然闲习。厥术无方,理有潜执。”会不会说武王给后人留下的正是这种像芑树汁一样,能使四方咸服,天下归心的治国谋略呢?

《大雅·生民》中的“维穈维芑”有多种说法:一说穈是“赤苗”,即红色禾苗的黍,芑是“白苗”,即白色禾苗的黍;一说穈是“赤粱粟”,即子实为红色的黍,芑是子实为白色的黍;一说穈是赤苗嘉谷,芑是白苗嘉谷;一说穈是赤苗红米;芑是白苗白米;一说穈是红杆的高粱或是子实为红色的高粱,芑是白杆的高粱或是子实为白色的高粱。

穈、芑到底是指什么,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上千年,各有所据,这里不作详论。《毛传》、《说文解字》、《尔雅·释草》都说芑是白苗,郭璞注释《尔雅》“芑,白苗”说“今之白粱粟”。

后人在解释上的不同理解就出在这个“白粱粟”上。古代的“苗”即是统称,又专指尚未结实的禾谷。现代植物分类学里的“粱”,是谷子的统称,也特指“饭谷”,“粟”是粱的一个变种,俗称“粘谷”;而古文“粟”是指“嘉谷实也《说文解字》”,即谷粒。谷苗、谷实有红白之分(相对而言),至今仍都在种植。因此,这里的“芑”应该理解为“白苗嘉谷”。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1)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2)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3)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4)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5)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6)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7)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8)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9)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10)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11)

诗经中的叠字怎么读(诗经里的芑字别解)(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