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哪些学校招文科(文科生的必选专业)(1)

一、专业解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

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素养,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报本专业。在当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这种认识有失公允。汉语言文学不是高考时的热门专业,但也不是就业时的冷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规范的行文方式、简洁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字能力。

二、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内容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的源流等方面,这些方面构成文学理论的基础。“语言学概论”主要学习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不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不同内容,还涉及到大量外语知识。“现代汉语”主要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知识。“古代汉语”主要以古代书面语(主要是文言文)为教学对象,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包括文选和通论两大方面的内容。“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按学发展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指自新文化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主要学习这期间文学的各种流派、思潮、现象、代表作家和作品。“中国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发生的一系列文学流变和文学现象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以1966年为界,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分为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两个发展阶段。“外国文学史”分西方、东方两大部分,讲述了文学从古到今欧美、亚非各主要国家文学概况,包括各时期的文学现象、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三、代表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新疆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北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温州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南通大学、宁夏大学、渤海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华侨大学、济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三峡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海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鲁东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江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延边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宁波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贵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汕头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集美大学、聊城大学

四、考研导读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一般的研究方向包括: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3.文艺学 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五、就业分析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此外,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成为每个毕业生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就业意向,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如果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事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如去初级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想做中小学教师者口才要好,普通话水平最好能达到一级乙等。如果在大学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是必需的。还可以去出版社做编辑,文字处理能力要强。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职业方向包括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编辑、记者等。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就业渠道很多,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较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基础。这类毕业生多选择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各级教学和科研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等;能力普通的学生也能够从事文秘、文案等职业。但总体来看就业选择余地大,范围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