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探店完整(浩掌柜体验营销里的场景观)(1)

文 | 浩掌柜

本文共3100字左右,预计阅读6分钟

既然要借德云社的智慧,

那就比照着德云社来个定场诗

用户场景的价值

快速有效激活用户认知用户场景的挑战品牌还未曾拥有用户场景

缘起:体验营销怎么破冰

在短暂的营销接触中,

客户如何能为你卸下防备?

最近好多2C业态的朋友,来自新零售、保险渠道、银行网点等不同领域,拉着我聊自媒体获客、私域流量等话题。

郭德纲探店完整(浩掌柜体验营销里的场景观)(2)

这几个领域确实很有价值,它们让品牌经营方的着眼点,离客户又贴近了一大步。和体验营销一样,都主张在客户视角解决连接和生长。你看从自媒体的“自”到私域流量的这个“私”。这些微观字眼上的意义,与体验营销在对客户关系的经营论上非常的一致。

在这些火热的方法论中,场景这个词的出现频率特别高。线上场景,线下场景,消费场景,购物场景,支付场景等等。看起来,不把场景拆解明白,各类市场营销的门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开。

在体验营销里,场景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决定了客户意愿,创新方向,交付物形态等。但1000个人,对场景就有1000个理解。真正能够赋能营销的场景观,该怎么去认知?

我过去一直用了不少高大上的素材来给大家解释,大家听着不过瘾。直到有一天,德云社的两位老师跳出来给了大家一个利索的答案。

掌声有请“郭老师”“于老师”~~

于谦为建立认知做足了牺牲

郭德纲探店完整(浩掌柜体验营销里的场景观)(3)

风靡全国的相声品牌德云社,是整个华人圈子都非常喜欢的表演团体。德云社的创建人郭德纲和于谦,两人搭档了十几年,贡献了特别多精彩的合作节目。

在他们的表演里,郭德纲是逗哏,于谦是捧哏。于是拿于谦开涮,就成了郭德纲相声里面经典的开场白。

“于谦老师有一天去烫头……”“于谦的父亲郭老爷子去街边溜达……”“于谦小时候学习有很大进步,有一次他从走廊进到了教室罚站......”“于谦的老婆特别贤惠,有一次看于谦跪得太辛苦,不忍心就让他改去洗碗……”

感觉于谦和郭德纲搭档了多少年,就被郭德纲挖苦了多少年。很多喜欢于谦的粉丝们,到后来都央求郭老师能够放于谦一马。重新换一个对象来做相声里那个垫背的人。

事实上真的是郭德纲偷懒图方便,只想找个身边的人来开涮吗?在一次对两人正式的采访中,曾经被记者问到过这个问题。他俩很认真的从相声的原理上给予了解答。

郭德纲探店完整(浩掌柜体验营销里的场景观)(4)

相声的表演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和观众整体的接触也就十几分钟,在这十几分钟的节目里面,要迅速的拉近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能够快速的理解相声演员放出来的十几个包袱,还要能够哈哈大笑。这就需要让观众不要去想象一个陌生的东西。

所以郭德纲总拿于谦当靶子,因为于谦就是站在观众面前一个活生生的人。观众都很熟悉他,当以于谦为角色开始讲故事时,观众会觉得这就是身边的事儿。观众可以迅速的想象到这个场景,可以自然的在脑海里,有个城市,有个街道,有些楼,有些人。这样就有效的把观众带入进去了。

如果用一个第三方的大家都很陌生的角色,要给观众传递并建立场景感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很贴切。

比如我给你说一句:“在美丽的德尔维基亚城,有个张大壮”

你读到这里的这10秒,一定已经脱离了我的文字。脑子还在不停的运算,为了创造这个画面。

原来于谦老师受的“苦”,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快速建立熟悉的场景。有了熟悉的场景,就能够和用户的世界共鸣。

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一定也特别希望能够快速的打动用户。过去就是拼谁的嗓门大(广告、促销等),这方式的效果已经效果堪忧。

俗话常说“讲人话做人事”,就是这个道理。从建立基于用户场景的体验感知做起。

场景观是入世观

先科班一下,给用户场景下个定义。

用户场景:是指用户以自身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目标为驱动,所完成的一系列的行为所组成的情景。

举个现实的例子,帮大家深入认识一下用户场景。基本信息设定为:主人公叫李美丽,年龄32岁,有一个4岁女儿,公司离家4公里,我们将聚焦李女士某天和微信相关的经历。

李女士的微信生活场景

  • 6:30—7:40,起床、洗漱、准备早饭,等校车送女儿去幼儿园,提前获得校车司机的微信通知,带孩子到门口等待。
  • 7:40—8:30,回家收拾东西,准备打车上班,打开微信使用打车功能。
  • 8:40—9:00,上班路上,闲来无事开始刷朋友圈……
  • 9:00—12:00,上班,用微信电脑版收发信息。
  • 12:00—13:00,吃午饭,与同事聊天,与同事聊天,边聊天边浏览微信里关注的养生公众号。
  • 13:00—13:30,午休时间刷朋友圈。
  • 13:30—17:30,上班,期间偷懒逛了下朋友的微店,选中了一件孩子的衣服,用微信完成支付,购买商品。
  • 17:30—18:00,去幼儿园接女儿,接到幼儿园老师微信留下的家庭作业。
  • 18:00—20:30,下班回家,顺便买菜,做饭,吃饭,想起家里水电费还没缴,用微信快速缴水费。
  • 21:00—23:00,看电视剧,扫了下屏幕上的二维码参加节目竞猜活动。
  • ……

这是个多么用户化的记录,在上面完整的一天场景中,李女士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微信有交集。可以看到,用户场景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尤其不受业务形态的限制。

这个用户场景的角度,是正确开始体验营销的大前提。

用户场景 = 还原而不是新建

看过李美丽的幸福一天。进一步拆解什么是“用户场景”。

用户场景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用户 场景

用户决定了场景,场景决定了形式。

它可能是一种生活,例如娱乐的用户场景,出行的用户场景,理财的用户场景等。它也可能是一种工作,例如开会的用户场景,编程的用户场景,报销的用户场景等。所以不是只有吃喝玩乐才叫用户场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用户的场景出现。

但是,重点来了!

一定要记得郭德刚老师说的,我们是在还原而不是新建。还原的是用户贴身视角的那些存在。它们才是用户最可能下场与你共进退的。

我们的品牌在接触每一个用户的时候,都只有很小的时间窗口能够跟客户发生互动。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我们还期望客户愿意听,听了能相信,信了还能行动。

怎么搞?

要完成这么大的营销挑战,前提之一,让你自己的“于谦哥”活成用户熟悉的模样。以用户场景,成为快速有效建立用户认知的钥匙。

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营销布局,应先创立卓越的用户场景,在大场景上设定体验营销的主题,在接触点上制造感受,最终寻找到有效的体验营销发力点。这些工作无论多么奔放,缰绳就是用户场景。拽住了,别撒手。

很多品牌喜欢宏达的叙事,超然的故事。这些很好,但只属于金字塔尖的部分品类,而且维护起来也越来越难。我们大部分品牌都是略微平凡的,所以,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体验营销之路。

最后说点啥

预告一下,基于场景观的体验营销设定,还有个大坑,就是用户场景和业务场景的不同设定。这个设定的不同理解到位了,能带来巨大的自然流量。下一次浩掌柜将好好聊聊怎么填平这个坑。

期待你打造的体验营销场景观,

能成为营销的超级杠杆。

以上的部分内容解读,来自浩掌柜的新书《感性商业》。这本书在业界首次系统的拆解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创新理念,尤其侧重讲解了营销、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