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跳槽的十个预谋(和朋友聊起跳槽的迂回战术)(1)

每逢年初,小伙伴们又开始因为对工作的各种不满意,萌生了要不要跳槽甚至换行业的想法。

加班那么多,工资给不够,这行业看上去还没啥前景,怎么做下去呀?

还不如跳槽算了,搏一搏看看新的机会。

但现实是,如果自身竞争力不够,就因为乏味或者厌烦跳槽,反而可能会继续撞板,不如预期,损耗精力和信心。

所以如果有换工作想法的小伙伴,其实也可以先“向内”看一看,公司里面有没有转岗,或者换部门的机会。

会说起这个,是因为这两天小巴有一朋友聊天时说到,他们公司准备推行人才的内部流动制度,可以让那些不满意当下工作,或者想尝试其他岗位的员工,在公司内部转岗。

朋友之前是做行政之类的工作,做了半年,她说日常任务太多了,又繁琐,也觉得这种工作没什么发展空间。原本她是想跳槽的,但看到公司准备推行内部转岗,就打算年后转岗公司的社群运营尝试一下。

相比跳槽,内部转岗的难度和风险会小很多,毕竟还是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同事,适应起来也会快一些。

所以有跳槽念想的小伙伴,如果觉得公司发展还不错,只是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岗位,其实也可以了解一下公司内部有没有提供转岗的机会。

不过小巴觉得,有时候对待工作里所谓的繁琐乏味,咱们心态可能还得再调整一下。

因为谁都不是一上来就当管理人员,指点江山,很多工作开始的时候其实都是繁琐重复的。但正所谓量变才有质变,当你做出成绩,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信任,才会开启下一个阶段。

所以,即便是简单繁琐的事,如果能通过自己的不断改进,提高效率和效果,咱们的能力和竞争力也能提升一个level。

如果能力没上去,转岗或者跳槽也解决不了问题。

关于跳槽的十个预谋(和朋友聊起跳槽的迂回战术)(2)

如果觉得这公司或者自己所在行业真的没前景,想要转行的话,也不要太冲动看着哪个好就直接转了。

像小巴朋友,之前她不是想跳槽,看着小巴公司发展得不错,就想要不也跳到金融行业,然后也做运营。

但后来咱们聊下来,还是发现这样同时转换多个因素,既换行业,又换职位,要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多。

因为朋友原本是在消费品行业做行政的,一下转到金融行业做运营,相比其他求职者可能就没什么优势了,人家怎么会给你Offer?

那还不如先迂回一下,曲线救国。

像现在这样,先在自己公司尝试一下运营相关的工作,找找感觉,积累下经验,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跳到金融行业做运营。

还有一种迂回的方法,就是先转行业,进入金融行业的公司,做她已经有经验的行政工作,然后再看看能不能转岗。当然,如果到时真进入了金融公司,可能朋友又会发现其他比运营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总之就是在你没有什么额外的资源背景,可以直达目标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迂回战术,每次只转换其中的一个要素。就像上阶梯那样,每次都有一个搭板作为连接,一个板子一个板子搭上去,左右脚分开迈步,而不是直接双脚离地跳上去,会更稳妥一些。

关于跳槽的十个预谋(和朋友聊起跳槽的迂回战术)(3)

说到这里,小巴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关于黄峥经历的文章。

虽然拼多多最近是备受争议,但实际上黄峥这个人还是很低调的,而且是刻意低调。

像去年曾经有段时间,黄峥的个人财富达到3200多亿,一度超过马云,成为国内第二大首富。但很快大家就发现,黄峥在财富榜上的排名一下从第二名跌到了第五名,原来是黄峥把自己的股份捐赠和分给了合伙人一部分,主动散财。

现在他只是通过年度股东信与外界沟通,平常几乎见不到他发声,可以说是相当低调。

但小巴就发现,虽然黄峥为人低调,但却曾经因为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

文章里写到,黄峥在大学的时候,计算机水平就已经很不错,而且他还经常把自己的心得和研究发在技术论坛上,开始有了名气。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加他MSN好友,请教技术问题。而这个人就是网易的丁磊,在技术问题解决后,两人还一直保持交情。

后来黄峥到了美国留学,丁磊还给黄峥引荐了段永平,两人成了忘年交,段永平甚至带上黄峥这唯一同伴,去参加了用62万美元拍下来的巴菲特午餐。

想必这里面的种种经历,和大佬的交流沟通,日常请教,也为他日后创立拼多多积累了最原始的资本。而这一切,又可以追溯到他当初泡论坛发声之后,被丁磊发现。

所以小巴想说的是,在咱们没有什么其他资源背景的时候,就要多多投资自己的能力,然后积极输出,在一些平台上多多表达和分享自己,说不定在这里面就会遇到你的贵人,带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这里强调一下,积极输出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你如果不先主动把自己擅长的东西,优势给表现出来,别人其实是不知道,或者说很难去深挖你的内在,更别说为你提供什么需要的资源,引荐什么人了。

大家都很忙,如果你不主动体现自己有什么价值,像做一件产品那样雕琢并宣传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可能就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了。

关于跳槽的十个预谋(和朋友聊起跳槽的迂回战术)(4)

当然,从理财角度去看跳槽,或者换工作,甚至换行业这件事的时候,最后还是需要提醒大家做好收入暂时较少的风险应对。

特别是职业转变跨度比较大的,甚至中间需要有一段重新学习时间,收入就下降了,那么就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特别是那些还背着贷款的朋友。我们经常强调的3-6个月生活支出的紧急准备金,是一定要备好的。

不然等你已经猛的向前冲出去,回头一看,这粮草先顶不住了,就进退两难,只能收兵折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