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基调下,相对于主角蜀汉势力、反派曹魏势力,东吴势力仅仅作为配角存在,作者对于东吴的笔墨也远及不上蜀、魏,将很多东吴的故事一笔带过,甚至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十七年的时间仅仅用一回描写便草草收尾。但是东吴仍然有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史慈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1)

太史慈

太史慈为何是东吴第一?

东吴第一呼声最高的历来是三个人:太史慈、孙策、甘宁。其中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甚至是成为标题的被浓墨重彩描写的情节:双方先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因担心孙策人多势众而将孙策单独引走,又大战五十合,互相夹住对方的枪,然后一起落马,孙策抢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缠斗到援兵赶来。而后孙策方拿着太史慈的戟,太史慈方拿着孙策的头盔,各自宣布胜利。总体上说,太史慈与孙策实力在一个档次内,但要是非要分个高下,还是太史慈更强。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2)

太史慈大战孙策

孙策虽然在缠斗中有"手快"的记录,这类似许褚裸衣斗马超时的"许褚力大",固然说明速度方面孙策强于太史慈、力量方面许褚强于马超,却并不足以说明二者总分的高下。其实嘉靖本这一场可说是高下已判:

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慈战策不放,两边军马合将上来。策正慌,程普领十二骑到,冲杀两边军。慈放了策。——《孙策大战太史慈》

即使孙策拿着攻击的戟,太史慈拿着防御的头盔,但从"慈战策不放"与"慈放了策"来看,即使拿着没有攻击能力的头盔,太史慈仍然在战斗中占据主动。而后作者更是借史官之口判断二者的高下:

两军呐喊,这边夸胜,那壁道强。后史官议论,失盔者当输也。

因此,嘉靖本太史慈强于孙策,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战斗细节还是旁白定位均指向这个结果。

至于通行的毛本,对于太史慈的定位则进行了不小的削弱。毛宗岗本此战的过程如下:

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亦冲到。策与慈方才放手。

可以看到,通行本二人已经是势均力敌了,孙策和太史慈同时放手,主导局势的不再是太史慈,太史慈用头盔却对用戟的孙策占据攻势并不存在于通行本。既然没有太史慈掌握局势的描写,那么能否用孙策手快判断孙策更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毛宗岗批注同样对孙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前日虎牢关上,挑孙坚赤帻;今日神亭岭下,挑孙策兜鍪:可称落帽世家。

所以,即使是通行本删除了太史慈的优势描写,太史慈仍应位列孙策之上。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3)

孙策

甘宁擒杀、射死的有姓名的武将数目高达七位,仅次于关羽、张飞、赵云,和许褚并列第四位。相对于关张赵、许褚众多的戏份,甘宁出场并不多,却拥有如此高的击杀数目,可以说作者是十分欣赏甘宁的。但是太史慈并未和甘宁杀死的角色有过交集,因此甘宁的斩将数目多并不是甘宁强于太史慈的理由。甘宁和主流武评线可以说几乎没有交集,对曹洪虽是二十合击退,但结合前文交代用计:"令洪在前诱敌",而后甘宁也被曹军紧紧围困,故这显然是无效战绩。而甘宁定位最精确的是孙策的"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当之",这仅仅是存在于上级对下级评价中的"抵挡张辽";而太史慈则是实打实的武力打平张辽。相比之下,同定位表现更明确的优于表现比较模糊的,则太史慈理应高于甘宁。那么东吴第一的宝座,毋庸置疑是属于太史慈的。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4)

甘宁

与主流武评线的交集——太史慈与张辽

那么,太史慈与张辽的高下如何判断呢?无论嘉靖本还是毛本,二人都是大战八十合不分胜负,且张辽战绩更多,属于曹营和五虎主流武评线的一环,太史慈则依靠张辽才进入主流武评线。固然太史慈没有丝毫落入下风,但是许褚马超斗到二百余合才见高下,八十合平手似不足以证明二人实力完全一致,正如五十合平黄忠的李严不足以完全等于黄忠、六十合平赵云的文丑不足以完全等于文丑,如果只有八十合平手,那么太史慈应与李严、文丑类似,排名中不如张辽。但是太史慈甚至表现出占据微弱优势的可能:

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门旗下李典、乐进曰:'对面金盔者,孙权也。若捉得孙权,足可与八十三万大军报仇。'说犹未了,乐进一骑马,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谦、贾华两枝戟一架,刀到处,两枝戟齐断,只将画杆望马头上便打。乐进马回,宋谦掉军士手中枪赶来。李典搭上箭,望宋谦心窝里便射,应弦落马。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坠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

主动求变的是张辽一方,而太史慈的回归本阵用词是"弃却",这两处有些许暧昧,似说明太史慈属于上风一方;但终究并不绝对,故只能说太史慈存在上风的可能,并不能说太史慈稳稳占据上风。但太史慈既然具备更强的可能,那么在并无明显不如张辽的前提下,太史慈可视为完全等于张辽,这是不同于并无上风倾向的李严、文丑的。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5)

张辽

虽然对张辽的表现嘉靖本到通行本没有丝毫变化,但张辽的定位却因版本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尽管毛本关羽也对张辽的武艺进行极度好评:"此人武艺不在你我(张飞关羽)之下",但毛本张辽属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没有任何对超一流的亮点战绩,反而在官渡战张郃时,许褚的"不忿直出"被改成了"助战",增加了很大不如张郃的嫌疑。而在嘉靖本中,张辽曾抵挡断后的关羽,令关羽只带一半兵马撤退,想来也正是此战让关羽极度重视张辽的武艺:

布军后面张辽赶来,关公敌住。沛县有万余军,只引一半出来。

而嘉靖本张辽不明回合平张飞:

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

毛本也将之删除为并未交手,那句评价显得十分滑稽:

关公急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方出城,张辽军已退。飞欲追赶,关公急召入城。飞曰:"彼惧而退,何不追之。"关公曰:"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6)

关羽

此外,嘉靖本张辽曾大战赵云不落下风,并在李典、于禁的帮助下让刘备觉得势威,落荒而走,可以说嘉靖本张辽、于禁、李典联手强于赵云。

张辽忽至,与赵云相战。背后于禁赶到,玄德助战。肋落中,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便走。

而毛本将迎战赵云的改为许褚。

综上所述,嘉靖本张辽三次在一定回合内与五虎平分秋色,对敌张郃也并无劣势,完全可以算是一流强甚至超一流最弱,不愧"不在关张之下"的好评;而毛本张辽则非但删除了三次平超一流,还在张辽对战张郃中增加了"许褚助战"。固然单纯的"助战"不足以说明张辽下风,但是在张辽亮点全无、张郃尚有一些颜面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说张辽很大可能下风于张郃。那么,绑定张辽的太史慈在嘉靖本自然也是一流最强或超一流最弱,而毛本太史慈同张辽一样被削弱至一流中甚至一流弱。

弓马震雄师

除了一流至超一流最弱的武力,太史慈还拥有《三国演义》中最恐怖的弓箭表现之一。在嘉靖本太史慈拥有机关枪一般的箭雨表现:

城门开处,一骑飞出。近壕,贼将数百骑来战,被慈搠三十人下马,余皆退走。慈杀开群贼,透围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度料是求救,令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枪,拈弓搭箭,八面皆射之,射死数百人,应弦落马,贼皆退回。

若是太史慈并未携带数百枝弓箭,那么只能说太史慈有很多攻击属于一箭多雕。这一表现堪称割草,虽与赵云、黄忠、吕布的精准命中单一目标并非同类项很难对比,但太史慈仍然不愧"弓马震雄师"的赞诗。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7)

太史慈弓马震雄师

而毛本虽然被削弱至正常水平,仍然足以威慑可以大战关羽数十合方才被杀的管亥:

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加上在城楼下一箭射穿城上敌将左手反钉梁上的表现,太史慈的弓箭能力在三国属于最顶级,这点与历史上是相同的。

综合太史慈的表现,他对阵孙策属于占据上风的一方,对阵张辽无丝毫不及,同时拥有三国最顶级的弓箭能力,武力上是当之无愧的东吴第一猛将。加之被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重义、守信、孝顺,太史慈在《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抑孙的基调下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无怪作者甚至让他与张飞并驾齐驱:

太史慈、张飞两骑齐出,双枪并举,杀入贼阵。

三国武将排名太史慈 弓马震雄师三国演义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8)

张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