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对“新时代鱼米之乡”如何认识、怎么建设,我们走进了江苏省一些乡村,看看他们的实践。

梦里水乡兴化风光(诗意水乡徐圩村)(1)

徐圩村村景。兴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走,带你去村里瞧瞧,看和其它村有啥不一样。”三月的里下河地区,春风和煦,站在村口,徐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茂同热情地说。

徐圩村位于“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里下河生态重镇——江苏兴化市千垛镇。“猜猜树龄是多少?”进村第一站是古槐园,顺着挺拔的树干仰望,邵茂同手指向树说:“整整126年!”

老槐树是八旬村民周元英家种的,更是见证这一家四代人的生活变迁。前些年,家里人要卖掉树,价格也谈好了。邵茂同得知后,心急火燎赶过去,愣是把树“抢”了回来:“想卖,村里买了;若不卖,树还属于你们家,我们帮忙管护好。”

一棵树的故事,折射了徐圩村守住生态底色的决心。

邵茂同从小生长在里下河地区,他深知,想让村子与众不同,有“形”更有“神”,就要少砍树、少填河、少拆房,最大保持原有庄台肌理。邵茂同算了一笔生态账,这些年,槐树、榆树、凤阳树等10多个品种的800多棵树,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疏浚河道9条共2650米,碧波荡漾常年环绕村庄;农宅清一色的青砖黛瓦白墙,就连村委会的装修风格,也与村庄融为一体。

走进村中央的亲子园,滑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种在地上的青蒜、香葱,长势喜人。与村干部交谈时,住在一旁的王桂芳大妈打开窗户,探着身子说:“还以为又有人带着孩子过来玩呢!”“过去这里是条臭水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村里整治后,建了小乐园,每逢双休日,这里可热闹了。”说完,还不忘指着种在路边的蔬菜说道:“村里还鼓励我们在门前种些瓜果蔬菜,走两步就能摘到新鲜的蔬菜,你说多好啊!”

“像不像油画里的乡村?”邵茂同一脸自豪地反问道。

边走边聊,邵茂同介绍起了徐圩村“针灸式”的改造理念,通过对现有景观、建筑、空间进行点状更新,最大限度保留传统风貌和记忆乡愁。行走在村庄,处处都在无声诉说着徐圩村的变与不变:最脏的西夹沟河,变成最具特色的园林小憩地;圩岸桥修缮装饰,复原了徐圩人的记忆乡愁;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科普了传统农耕文化……

这两年,邵茂同脑海里装的,除了让村子变得更富有诗情画意,便是构思这个鱼米之乡的发展蓝图。

依托优良的生态、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捷的城郊区位优势,徐圩村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引进两家农业企业,形成了瓜果采摘、水产养殖、优质稻米、湿地旅游、垂钓餐饮、苗木基地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旅行社合作策划推出旅游套餐,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年近七旬的沙庆寿、周巧珍夫妇,本靠种田为生,辛苦一年挣钱不多,自家里10亩土地被流转后,老夫妻俩就在村里的农场打工。“现在有两份收入,一年有7万元不少了。”沙庆寿乐呵呵地说道。

如今,近百名村民端上新 “饭碗”,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了150万元。”离开村子时,已有炊烟升起,沿着田间小路,邵茂同边走边说,未来村里还要搞农家乐、开民宿,这里景色会更美,村民更富足。

系列报道:

徐州沛县胡楼社区:“生活像水蜜桃一样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