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正《兰州画家老故事》#

《兰州画坛轶事》第五章之七

无言的结局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1)

韩不言1954年从北京举家移民到宁夏农村当了农民,刚开始是大集体,跟着农民学种地,俩口子拼命干,生活还混得过去。干了几年、农村搞合作社记工分,按工分分粮食,两口子到底不是农民,这下成了南郭先生,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下面还有几个孩子,这日子怎么也过不下去了。

他就给上面写信反映困难,讲自己是齐白石的弟子,北京京华艺专毕业,有文化会画画,希望为社会多做些贡献。信写了很多,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期间他也给齐白石写信,诉说自己的困境,向师傅求助。白石老人对这位特殊的弟子很是牵挂,在北京找到一次机会向甘肃省长邓宝珊反映了相关情况,希望关注一下自己这位在西北的弟子。邓宝珊将军喜爱文化艺术,对艺术家尤其敬重,对此事做了安排。过了好久,总算有了回音,生产队通知他到县里去拿介绍信,到兰州去工作。他举家又迁到了兰州,被安排在美术服务社工作。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2)

他是个聋哑人,学的又是传统美术,擅长画花鸟鱼虫。美术服务社是商业单位,设计商标、画广告、做模型、搞宣传,他都搞不了,只能打杂混日子。认识我后,两人谈得来就常来往。我白天上班忙,他就晚上、星期天来。冬天天黑,他又高度近视,他女儿就来领他回家。

两人用笔交谈,我从他那儿了解了很多齐白石、李苦禅等北京画界的情况。有时他也画画,多是齐门传承的鱼虾螃蟹、白菜萝卜之类,他珍藏有一些早期画的得意之作,画的很生动,笔意也不错,上有白石老人的题跋。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3)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来找我,拉着我就往新华书店走,似乎有急事,到了那里才明白,柜台里有出售的齐白石画片。他向售货员指着画片要过来,拿在手里,另一只手竖起大拇指向我示意,意思是让我买下,我买了两套送他一套,他如获至宝,拍打着我的肩膀高兴极了。

他邀我去他家,从床底下拉出一个手提大箱子。里面有二三十幅装裱好的字画,全是他的得意之作。画的多是萝卜、白菜、鱼虾之类,也有一幅用简笔淡墨粗线条画的一对白鹦鹉。开门的齐派笔墨画法。其中一些画上有齐白石的题跋,有的还写了几大串,可惜内容记不清了。

箱子里还小心收藏着一张,长一米、宽二三十公分的加厚玉版宣纸,上有齐白石书“韩不言画展”五个篆字,挺拔刚健、极富神采。这箱子作品是他办画展的精品,一直随他迁徙奔波。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4)

家中墙上挂一幅装裱好的山水镜片,是近代肖谦中的作品,颇具石涛画风。在以后交流中,我发现他对石涛、八大有很深的研究,据他讲,在公开出版的石涛画作中刊有张大千的伪作,他能分辨出来,他的鉴赏能力非同寻常。鉴定家、画家全凭一双火眼金睛。老天真会捉弄人,可他眼睛偏偏不好使,戴3000度的近视眼镜都不行,还要借助放大镜,可以想象,他要学点东西得比常人多付出多少努力。与他相处久了,发现他欣赏一幅画,从不远看结构布局与大面貌,当然看也看不清,而是一头贴在画面上,透过厚厚的眼镜片与放大镜,仔细观察画中局部的一笔一画,品味其中的功力韵味。书画的鉴定恰恰就重在细节。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5)

过了一段时间他来告诉我,他调到省聋哑学校教手语。教了一段时间对付不下去,原因是他眼睛不好,他打手语学生能看到,学生打手语他却看不清,只好另换工作。但他又聋又瞎,看大门都不行,学校干脆让他回家,一个月三、四十元工资照发。聋哑学校属民政局系统,是铁饭碗,他家生活困难属照顾对象,每月还可以领点困难补助。

他再也不用为工作和生活发愁了。他每天逛逛五泉山,养养金鱼,写写画画。画出得意之作,欣然独笑,从此两耳不闻天下事,过起了神仙日子。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6)

1960年我到北京参观十大建筑时,顺便拜访了他家老宅,临行前他给我写了个在果子巷贾家胡同的门牌号。到了北京我住在东直门北新桥,向周围人打听都不知所在。好不容易才找到,在前门附近。他母亲与他的小弟弟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老太太六十多岁,身体挺好,生活靠韩不言的两个姐姐接济,他两个姐姐在北京都有工作。

我向老人家介绍了韩不言在兰州的情况,老太太告诉我,韩不言小时候出麻疹耳朵聋了,除了下苦别无出路,就专攻画画。经人介绍拜见齐白石,先生看他聪明伶俐也同情他的身世收他作了入门弟子。他平时在家学画练习,画好了,每月一次拿去请先生指点,有时白石先生画画他就站在后边看。我和他母亲谈话时,他弟弟不时从门后探出头来看,对上眼又急忙把脑袋缩回去。大概十六七岁,智力有问题。他母亲让我给韩不言带话,让他放心,她们母子身体都很好,日子也过得不错。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7)

1961年韩不言来告诉我,他眼睛玻璃体浑浊,需要去北京医治,这是他离京八年后第一次回家。他去拜访了师兄李苦禅,李先生还给了他三百块钱贴补家用。文革那几年我的生活也漂泊不定,与他失去了联系。我从永登水泥厂回来,生活与工作安定下来后去找他,他已不在原来居住的地方,不知所踪。过了两年他主动来找我。他明显老了,儿女都大了,女儿出嫁了,儿子在油嘴油泵厂工作,他们老两口和儿子一起住。

文革后。七十年代末,他创作了了一幅山水画《春到五泉山》。画面笔墨酣畅、点画精到、特征鲜明。所有熟悉五泉山的人,初见此画,都眼前一亮,倍感亲切有味,觉得此画抓住了五泉山之魂,是一幅表现五泉山的上乘佳作。体现了他对五泉山一草一木、山形水系的细致观察与高度概括,表达了他对五泉山的热爱与真挚情怀。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8)

此画笔墨色彩明显运用了山水画家钱松喦山水写生笔法,与他以往的齐派画风截然不同,说明他临摹研习的范围很广泛。好就好在构图精妙,对实景取舍简要概括,章法布局精到、笔墨色彩恰到好处。

五泉山建筑宏伟繁杂、场面松散,章法布局是一大难题,处理不好会顾此失彼。画家画五泉山的很多,但少有佳作面世。

韩不言的《春到五泉山》,选择了山门前那棵人人熟悉的粗大茂密的白杨树,作为主景,用浓墨画出,几乎占去画面一半,非常醒目。在树的左下方不起眼的空间用淡墨勾画上九曲桥的池塘与小桥。在树左上方点画出爬山长廊、平台楼阁与立面山峰。整体画面概括地巧妙紧凑,远近高低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生动传神。一点一划内功深厚,毫无火躁之气。可见他之用心良苦。他的文人情趣在此画中得以充分体现。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9)

韩不言身体条件十分特殊,生活自理尚有难度,但他对绘画艺术无限挚爱,身残志坚、下得了苦功。他研习临摹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肖谦中、钱松喦等前辈大师,均能入门上手,深入骨髓,这种攀高求变,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10)

到了八十年代,他走动不很方便,因此很少见面。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张贴的广告,《韩不言、高雪风书画表演》。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金城书画社组织的活动,组织者张仲礼是河南人,会写一种“字里套花”的美术字。此人很能折腾,五泉山、白塔山门口照快像的、街上卖印章文具的小货亭都是他开的,像今天街上常见的小报亭,在当时这应该算他的发明。他星期天在三中隔壁的秦安路小学安排好场地,用三轮车把韩不言、高雪风两位老先生接来,茶点招待,组织观众现场观看二位书画表演。期间韩不言来过我家一次,他说张仲礼让他画一百张画出售,他没有答应,说起此事,他直摇头。这段时间他与一位叫顾子惠的书法家经常往来交流。我们聊了一会,他画了两幅画就告辞了。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11)

1983年我从甘报社的牟紫东那儿听说省政协准备吸收韩不言当政协委员,作为甘肃残障人士的代表。牟紫东是文化界的政协委员。

1987年我在街上碰到韩不言儿子兰生,得知他家搬到了甘肃省第一干休所。我按照地址去拜访了韩不言的新家,在干休所最后一排楼房的一楼,住三室一厅,带个小花园,花园里栽了牡丹花,屋子里养着他喜爱的金鱼,很惬意。他已是省政协委员了,留我吃了顿饭我就告辞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1997年我在街上碰到韩不言夫人,得知他不久前去世了。我想起他在世时给我画的几张画没有盖图章,就到他家请他的遗孀给我补盖了。聊天时得知,韩不言母亲去世后,他北京那个傻弟弟来兰州投奔他,被安排在红山根的苗圃里干活。

齐白石他是怎么成画家(齐白石最牵挂的弟子)(12)

韩不言晚年受过一个同样是聋哑人的弟子,专攻金鱼,完全脱胎于韩不言画法,几达乱真,骆石华曾为其治印一方“不言门下”,常见于其画作。近年来韩不言画作在兰州市场受追捧,传世的有一些出于这位弟子,常人很难分辨,有一点尚可辨别,韩不言常画小鱼,此人却善画大鱼。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