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七日,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了南明历史上第二个政权——隆武政权。

政权建立之初,就制定了中兴计划,以恢复明朝南都金陵(即南京)为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则是恢复大明天下。

1、隆武政权的中兴计划

具体地说,隆武政权的中兴计划包括以下步骤:

以“兵发五路”为开端,由大学士黄道周导以先声北伐;以朱聿键争取出仙霞关、驻跸金、衢为关键,在建宁斡旋几达三个月;以活动在江南及浙皖边境的瑞昌王抗清武装为后盾,他们接受指令,按原定计划(稍有变化:从隆武元年秋末冬初推迟到次年冬春之际)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正月进攻南京,并由黄斌卿率水师从海上配合行动。

由于这个计划步步落空或失败,加上史料纷繁,线索不清,隆武政权这个复明大计几乎被掩埋于厚厚的历史尘埃下。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1)

亲征是隆武帝登基之际就有的想法。

称帝仅9天,七月初六日,朱聿键诛杀清使马得厂,指出“狂夷汙我宗庙,害我子民,淫掠剃头,如在水火”,决定于八月十八日午时“亲统御营中军平夷侯郑芝龙、御营左先锋定清侯郑鸿逵,统帅六师,御驾亲征”。

由于实权派郑氏兄弟不予配合,八月十八日的亲征推延到十二月初六日出发。

在亲征途中,隆武帝再次阐述了中兴计划:

“朕今正位福京,志雪祖救民,八月十八日兵发五路,十二月初六日御驾亲征。”

这里所说的“兵发五路”,应指隆武帝亲征以及在这之前已经出发的几路兵马,是中兴计划的一些具体步骤。

七月二十二日,大学士黄道周出征,“联络江西,救徽援浙”,挂衔“钦命征招直省便宜联络恢复南京、江北等处地方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带领三、五秀才和隆武帝、张肯堂等人捐助的4500两银子,一路招兵买马,从福州经延平、建宁、崇安,出分水关,到江西广信,前往浙皖地区。这是隆武政权第一路出征兵马。

八月初二日,太子太师、肃虏伯黄斌卿受命率水师,“从福宁出宁、绍、金、衢等处,合兵进剿,恢复南都”。十一日,朱聿键御门亲饯,以诗相赠,同时授予黄斌卿尚方宝剑、印敕旗牌,文武百官罗列郊外,夹道欢送。这是第二路北伐兵马,准备以水师从海上配合恢复南都的军事行动。黄斌卿后来屯兵舟山,对浙东、江南的抗清势力产生极大影响。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2)

八月十八日,隆武帝“驾出洪山桥,饯正先锋郑鸿逵、副先锋郑彩,登坛授钺”。二十八日,“先发御营右先锋、永胜伯郑彩统领大兵,由杉关接应虔、抚,收拾抚、建等处,为恢复要著”。这是第三路兵马,由翰林张家玉监军的永胜伯郑彩部,他们于九月初四日出发,经崇安、杉关、铅山等地,十月到达广信。当时清军金声桓部已占领建昌,由于广信为明方所守,清军不敢东窥。

第四路应为御营左先锋、定清侯郑鸿逵的兵马,率周鹤芝、张名振、杨济时、陈秀、郭曦、陈霸、郑升等领兵5万,以诸葛倬等为监军,道出仙霞关,往严、衢,接应张国维、方国安部众,“恢复浙东”。出兵时间在十月,“未及百里,上疏请饷,逗留不前”,因而隆武帝本人将随郑芝龙“御营中军”行动,作为第五路人马,准备取道仙霞关,前往浙江金、衢地区,郑鸿逵也在舆论压力下于隆武二年正月到达衢州边境。

这从陈燕翼所说“自二勋、二伯、阁部先声外,别无一旅,足以佐发”,也可以得到印证。

2、“兵发五路”与恢复南都

从五路人马的安排看,经营江西、浙江,是构筑战略前沿,稳固后方,在此基础上,集结武装力量从海、陆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南京。

其中,隆武亲征前往金、衢,是实现“兵发五路”的关键。

隆武帝亲征前往建宁途中,曾派大学士黄鸣俊到衢州,下令:“朕若至建宁,卿必至衢州,朕若出关,卿必至江上。”意思很清楚,如果隆武帝到达建宁,黄鸣俊必须先到衢州,而隆武帝出关(指仙霞关),黄鸣俊则须再先行一步到钱塘江去。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3)

继而兵部主事汪沐日也被派往衢州,“联络官绅,堵御清,以待王师”。朱聿键说:“朕跸临建水,指日出关,以恢复杭、徽为急著。”

对出关后的驻跸之所,朱聿键尚未考虑停当。疏答吏部主事曹元芳有云“朕既统师启行,岂有仅止建宁之理?现今催趣将士,到日即自先驱,驻跸金衢,还相机行”。

因此,朱聿键并非否定即将驻跸金衢,而是驻跸之地,金华或衢州,尚需根据时机二择其一。

“兵发五路”的目标是恢复南都。

隆武元年七月十二日,朱聿键颁予“句容知县宗臣议漇”的敕书中说:

“八月十八日朕定亲御六师,为祖宗复仇,有进无退”,朱议漇受命为“南直巡按兼摄巡抚,料理恢复南京兵马钱粮事务”,正是配合“有进无退”的八月十八日亲征,当时徽州金声义军声势正盛,南京附近又有何氏兄弟可赖,在隆武帝看来,“恢复南京”、“中兴大明”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成熟,朱议漇的使命就是处理南直隶地区与“恢复南京”有关的兵马钱粮事务。

恢复南都的时间也有安排。隆武元年七月十二日,颁予句容何成吾、敏吾兄弟敕书中提到“期在今之秋末冬初,与卿兄弟握手南京”。

隆武帝与何氏兄弟相约“秋末冬初”“握手南京”,与八月十八日“兵发五路”正相衔接,如果“兵发五路”顺利实现,“握手南京”则是理所当然。

后因黄道周出兵被稽迟,隆武帝给黄道周的手谕改为“今冬春之际握卿手于孝陵松柏之际也”,恢复南京的时间稍有推迟,但没有取消或放弃的迹象。

隆武政权恢复南都计划的轮廓就是这样。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4)

除南直隶方面责成宗室朱议漇及何氏兄弟外,还计划以御驾亲征浙江及福建北上的黄道周、郑鸿逵、黄斌卿等几路人马水陆夹攻南京,行动时间先以张家玉与何氏兄弟所约为准,后稍有推迟。

张家玉监郑彩出兵江西是偏师,起庇护后院的作用。这是一个有攻有守的战略计划,也是隆武政权恢复南都的具体行动纲领。

3、中兴计划的实施

隆武政权恢复南都的计划主要有三个步骤,而“救徽援浙”、“驻跸金衢”、“恢复南都”则是其中三个关节点。

(1)黄道周救徽援浙

黄道周无疑是隆武政权恢复南都计划的积极策划者和支持者。

早在得知弘光迁播伊始,他就上书太后,提出“东出镇江,西上溧水,为定鼎善后之图”。在朱聿键到达衢州、尚未进入福建之际,黄道周“意欲唐驾驻跸衢州,方可号召二浙,联络江右,不欲偷安入闽”,这个方案如果实现,隆武政权的面貌或许就会大不一样。

后朱聿键被郑鸿逵等拥入福建仙霞关,监国建安,黄道周请监国第一疏云:“荏苒则人化沙虫,栖迟则家成荆棘。”第三疏云:“思高皇帝创业之艰,退一尺即失一尺,为中兴恢复之计,早一时即易一时。”

十分强调时机及迅速行动的重要,极力催促朱聿键早日制定恢复中兴大计。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5)

黄道周出兵,是隆武政权收复南京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负有相当具体的使命。他终“纠合义旅九千人,从广信而出金衢”,为的是实现隆武政权“救徽援浙”的战略意图。

黄道周八月初七日到建宁,九月初十日到崇安,九月十九日本欲离开崇安出关,又因隆武谕留一周,二十五日才出关,十月初一到达广信。

广信是位于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一个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不仅是攻取南京的要道,也是防守福建的屏障,可谓“天下有主建极东南,必度衢、信两州以为行在,如棋两眼,在所必取”。经营广信成为黄道周出兵后第一个重要的使命。

但黄道周到达广信之前,九月二十三日徽州已陷落。黄道周遂于十月初六日遣兵1900人出马铃、大镛二路“急救婺源”,并着手布置广信防守事宜,考虑善后防守的问题了。

隆武朝廷恢复南京的最后时限是隆武元、二年“冬春之际”,出广信,就中道,会师南京,这是黄道周出兵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兴计划的最终目标。到建宁后,他“决意从中路出会徽州”,如果不成功,也要隆武帝“命将专征,直出中道”。

黄道周知道时间之紧迫,冬至前后,就是中兴战略约定“冬春之际”会师南京的最后时限。因而在粮饷用尽,诸军散去之后,黄道周仍然坚持原定目标,拒绝“潜向江西、湖广,联络豪杰,随地起义兵团练,选择而用之”的建议,这不仅证明黄道周毫无与郑氏争功之心,而且也不能以书生意气、迂腐不堪视之,这完全是受救徽援浙、恢复南都计划的制约,只有作如是观,我们才能对黄道周坚持己见,孤军深入,貌似送死的行为作出较为客观、也较为合情合理的解释。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6)

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十二月底,黄道周于婺源被清军击溃并擒获,三个月后在南京为洪承畴所杀。隆武帝读到道周遗诗,刺心流泪,连连说:“此后必要奋志杀敌,雪我忠良。”仍未放弃复明希望。隆武朝廷坚持抗清,对江、浙、皖、赣等地的民心鼓舞极大。

(2)隆武帝驻跸金衢

隆武帝亲征出关,驻跸金衢,是实施中兴计划中的第二个步骤,态势一度十分明朗。

隆武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朱聿键到达建宁,“以东察院署为行宫,大中寺为翰林院,府学后为锦衣卫”,实现了亲征第一步。

对隆武帝下一步去向,朝野上下有许多建议:

一是出仙霞关,前进浙江金、衢一带;二是出分水关,道经广信到南昌;三是取道汀州,到赣州;四是南下广东,这是最远,也是最安全的方向。

而朱聿键本人完全倾向于第一方案——出仙霞关,救徽援浙,驻跸金衢,与黄道周、黄斌卿等人遥相呼应。

衢州是隆武帝亲征可供选择的第一落脚点。

隆武帝派往衢州的方面大员还有金衢巡抚李蘧。李蘧原为史可法荐用,后辗转福建,为隆武朝兵部主事,他受命为金衢巡抚时“墨衰从戎”,“以俟六飞至,面谕方略”,隆武于此也明说将到衢州。继而又派兵部主事常人龙“往制臣李蘧处监纪军务,务令速到衢州,不至虚糜岁月”。

此外,隆武帝亲自任命的南直巡按兼摄巡抚朱议漇也在衢州活动,一次就推荐常熟徐锡禧在内的六人任职。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7)

在衢州,他看到济济一堂的抗清人士,从宗藩到地方文武各官、普通百姓,还有四方不断来会的义士、义师,颇类抗战时期后方重庆景象。

金华是隆武帝亲征可供选择的第二落脚点,由隆武朝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朱大典驻守。

隆武帝给他颁诏:

“卿能纠合劲士,收功桑榆,从富阳出余杭,渡溧水,抵金陵之下,朕遣六师从之,…则卿为朕大耿矣,彭伯通何足慕乎?”

从富阳出余杭、渡溧水,正是隆武政权北伐中兴的“中道”,隆武帝将朱大典也视为从“中道”直捣南京的重要力量。

朱大典虽未拒绝鲁监国的东阁大学士,但“终鲁王监国,止遣其孙一朝,未尝发一兵江上,而所遣戍卒,亦未尝过严州一步”。

将金华守得像个严密的铁桶,方国安曾数攻不下,不得不移师东下。朱大典始终固处州府的另一勋臣刘孔昭,则以丽水、缙云、平阳、青田、景宁等五县钱粮赡军。

为实现驻跸金衢,隆武帝还采取了远交近固的举措。

远交是采取实际行动与鲁监国改善关系,扩大同盟。近固则是在黄道周奠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广信的防卫,巩固后方。“人怀风鹤,老少逃逸”的广信,在黄道周兵到之后,“百肆始开,负贩始集”。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8)

隆武帝到建宁后,态度是坚定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出仙霞关,驻跸金衢,进而恢复南京。仙霞关就此成为这次亲征的关节点,能否出关,驻跸金衢,成为隆武帝驻跸建宁三个月的指画内容。

(3)瑞昌王抗清武装进攻南京

隆武二年初,在建宁的隆武帝急于出仙霞关前往浙江,而江南内应瑞昌王及其抗清武装也开始行动。

早在隆武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在江南句容有朱议漇、朱议泐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响应、拥戴隆武政权,朱议泐就是后来的瑞昌王,朱议漇则被任命为南直巡按兼摄巡抚,何成吾、何敏吾为总兵官、署总兵官。

瑞昌王、朱议漇领导的顺治三年正月十九攻城事件,比隆武帝与何氏兄弟直接约定“握手南京”的“秋末冬初”稍晚,而与黄道周疏中所言“冬春之际”相符合,两者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9)

换句话说,朱议漇受命“在京左右,相时而动”,动的结果就是正月十九日进攻南京,不仅朱议漇本人的名字被洪承畴侦知,洪氏也弄清攻城的就是瑞昌王抗清武装。

瑞昌王所依靠的基本武装是原明守孝陵卫的官兵,人数据张家玉的报告有8000人,与洪承畴所说“江宁旧有孝陵等七十二卫”的数千名兵丁也基本符合,包括南京附近州县乡村的群众和流落南京的各色闲杂人等,固然不免鱼龙混杂,但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人员,这说明瑞昌王抗清武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瑞昌王攻城时人数达到2万,有南京城内及附近乡村100多人被捕,万德华、郭世彦、尤琚等三、五十人死难,可见,瑞昌王抗清武装的规模确实不小。

瑞昌王进攻南京,不是江南人民反剃发斗争中的偶发事件,而是有着深刻政治背景、周密行动计划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环节,是隆武政权恢复南都计划中的压轴戏。

瑞昌王攻城失败,压轴戏演砸了。

在此前后,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败:

半个多月前,原定“冬春之际”到达南京的黄道周,走到婺源被清军击败、俘获;原定从海上进攻南京的黄斌卿,也屯兵舟山,毫无作为;而在建宁准备出关的隆武帝更是望穿秋水,心急如焚,却无法走出仙霞关一步,不得不南下延平,准备从汀州入赣,再作打算。“兵发五路”落空的过程,也是隆武政权中兴事业失败记录的开始。

4、隆武政权中兴计划的评价

由于黄道周北伐军被消灭,进攻南京的瑞昌王又屡屡遭挫,隆武帝寄予极大希望的中兴计划逐渐破灭。

隆武二年正月,中兴计划出现从“驻跸金衢”到“至虔入楚,以收天下全局”的改变。

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也是迫不得已的变动。而这,对坐镇南京的洪承畴来说,则是空前的胜利——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解除。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10)

对隆武帝来说,西征入赣是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够入赣,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恢复南都的希望尚未完全破灭。

其一,海上黄斌卿还在活动,对江南地区的抗清势力有重大影响;

其二,当时南京附近的瑞昌王仍在活动,准备组织人马再攻南京;

其三,何腾蛟、杨廷麟、苏观生等人身上还寄托着隆武政权的希望;

其四,隆武帝与郑氏兄弟的关系也未完全破裂。

隆武二年正月,兵科给事中陈履贞监郑鸿逵军“抵衢州界上”,随即郑鸿逵就要“赴关防剿”,撤回福建境内,并很快付诸行动——“信讹撤转”。隆武帝异常愤慨,认为这是“万世遗耻”,从来“未有不能守于关外而能守于关内者”,但还想最后努力一番,一边催促郑鸿逵“用将选兵,出守江山”,在严保江山的基础上“联援金衢,然后督守关隘”。

隆武帝虽想挽回局面而实不能够。

永胜伯郑彩受命出兵江西,与郑鸿逵一样逗留不进。张家玉主张守关外,郑彩不愿出关,在张家玉再三催促下,郑彩不得已派兵至硝石,正月十六日“未时,虏信报急,永胜闻风,…以固关为急,竟弃臣去”,领兵退回关内。

仙霞关是福建的北关,杉关是西关,几乎在同一时间,守关的郑鸿逵、郑彩兄弟均在稍有风吹草动时即闻风而动,狂奔入关;而在建宁的隆武帝本尚待郑芝龙派兵前来,护驾入浙,已抵关外的郑鸿逵一径退回关内,隆武帝出仙霞关前往浙江的计划,就丧失了现实性,入浙的大门完全被关死。

如此,瑞昌王武装陷入孤军作战及其失败也成定局。瑞昌王进攻南京,是南明的武装力量进攻南京的首次尝试。郑成功后来有过对南京的第二次围攻,而且在军事力量上曾经占有十足的优势,却以围而不攻的结局失败。

对存世仅一年即失败的隆武政权,予以切实而充分的评价是必要的,这绝不能以个人好恶为转移。

如果没有隆武帝苦心孤诣的五路出兵计划,没有他三番五次的竭力争取,没有他“宁进死、不退生”的誓死抗清的决心和行动,南明的抗清斗争将失去一抹亮丽的光彩。

隆武政权是南明诸政权中最有作为和最具中兴胆略的,比起弘光朝廷的方向错误及腐败、永历朝廷的琐尾流离和因循,隆武朝廷反对清廷的军事征服,立志图谋恢复,制定中兴战略,并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付诸实施,是最值得称赞的南明政权。

隆武帝的历史简介(南明最进取皇帝)(11)

以朱聿键为首,追随者瑞昌王、朱议漇、卢象观、黄道周、张肯堂等大批抗清志士,他们坚韧不拔,前赴后继,不惜牺牲,顽强奋争,正是他们及其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抵抗和斗争,铸造了南明史的灵魂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