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良辰祭大禹 慎终追远怀先人

姜宝兵

秋分时节,有幸应约参加了2022年禹城市民祭大禹典礼。上午吉时,禹城百姓各界代表齐聚具丘山下、徒骇河畔,敬献鲜果美酒、三牲五谷于禹王亭博物馆大禹像前,隆重举行“2022年禹城市民祭大禹典礼”,共同祭奠我们的治水英雄、人文始祖大禹,进一步缅怀大禹恩德,同心同德,提神振气,扬帆“徒骇河时代”。

在民祭典礼上,沿用古时最高规格的民祭典礼,共进行肃立雅静、奏乐鸣铳、击鼓撞钟、敬献祭品、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八项仪式。锣鼓响起,鼓乐齐鸣,遥想远古,展望未来,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大禹是我国夏朝的始祖,也是黄帝的玄孙,他勤劳一生,为民造福。尧舜时代,洪水泛滥,大禹受命治水十三载,“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历代传为美谈。他苦心劳身历经艰辛,终于地平天成,深受人民崇敬。大禹创造了中华第一王朝夏朝,成为华夏的始祖。

为什么说谷雨时节祭大禹(秋分良辰祭大禹)(1)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先后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失败后由其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

《尚书》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禹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小沟的水都流进大河。历经13年,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服平缓地东流入海,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恢复了繁荣,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为什么说谷雨时节祭大禹(秋分良辰祭大禹)(2)

大禹在禹城率众治水,在禹城境内留下了许多治水遗迹,几千年来,围绕大禹治水和禹王亭,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大禹一箭定海疆"、"禹息故城的来历"、"曾九皋重修禹王亭"等,这些故事和传说,反映了禹城历代人民对大禹的崇敬与爱戴。

“禹疏九河”,徒骇河就是这“九河”之一,是大禹治水过程中最难驯服的一条河流。传说舜帝知道大禹治水艰辛,便派千年应龙前来协助。《山海经》这样记载:“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治之。”应龙龙尾可以开山犁地,身体可以蓄水,大禹依循着应龙尾巴划出来的溪泉凿出一条条河川,导引大水奔流而去。

据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人士研究推定,今年是大禹治水成功4113年。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此治水导河入海、大功告成,禹城因此而得名,大禹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禹城人不断奋斗。举办祭祀大禹活动,对于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推介宣传禹城,丰富农民丰收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民祭大禹活动,是华夏儿女对共同的中华先祖——大禹所表达的缅怀之情。让我们通过祭禹这项中华传统礼仪,追思先人的丰功伟绩,感怀先祖之精神气节,传承大禹精神,在这伟大的新时代共同携手向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什么说谷雨时节祭大禹(秋分良辰祭大禹)(3)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 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