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1)

夏末,娱乐圈忽然开启了“助理背锅季”——

金靖自爆对助理的管理方式是“犯错就扣钱,一次扣一千”,“高高在上的老板语气,自以为是的傲慢姿态”颇受争议,最终以助理发文澄清收尾;

辣目洋子被发现把后辈送给她的纪念礼物挂上了二手网站,给出的回复是:助理误挂到平台;

张子枫工作室发布了一组艺人的摄影作品,却被发现其中一张属“盗用”。团队给出解释:工作人员误选上传。

从事艺人相关工作九年多,一路从助理做到经纪总监,后又自己创业,类似的事情在孙小杨眼里并不少见。在名利、权势、物欲高度集中的娱乐圈,生活在镁光灯侧影里的工作人员,被裹挟,被碾压,有很多难以启齿的委屈,也见证了娱乐圈的潮起潮落。

以下是孙小杨的讲述:

讲述者|孙小杨

编辑|糖果

给艺人换鞋,你干吗?

我不追星,对娱乐圈也没滤镜,从没想过要加入艺人团队,总觉得待在明星身边是件特别有压力的事。但是因为主管领导调岗,我不得不接受新的工作安排。为这事我甚至还哭过一星期——完全打乱的我的职业规划嘛。

入行后我慢慢发现,这是个我从未了解过的世界,很多事情是完全超出人的想象的。比如,你不得不学习,放低自尊,吞下委屈。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2)

孙小杨在此前任职的传媒公司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带艺人工作是出席一个时尚活动。那天,所有的艺人都穿得特别漂亮,化着精致的妆,明明是个晚宴,但是没有一个人真的吃饭。大家都双手叠在腿上端坐着,跟身边的人握手、拥抱、交谈,特别矜持,特别高级。

结束后我陪自己的艺人去卫生间换衣服,她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刚刚在宴会厅优雅得体的样子全都不见了,把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脱掉,然后全部丢在我身上。

当时我真的有点懵,那一瞬间觉得,难道娱乐圈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包装过的,台前台后,完全不同。

那天,艺人还跟我说,助理的工作就是这么琐碎,最开始肯定是要从提箱子、拿衣服这些打杂的事情做起。后来也果然是这样。

我之前跳舞腰受过伤,可是跟艺人出差还是得提行李。两三个月后,因为腰伤,我的整条腿都是麻的,但是你没办法跟别人说,我腰不好,行李你帮我搬一搬。这不可能。不论年龄、性别,助理工作就是这样,疼你也得忍着干。

平时大家可能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工作人员帮艺人穿衣服、系腰带的视频,粉丝们大多会觉得,哇好羡慕,“想魂穿助理姐姐”。还有一些不追星的人可能会觉得,至于吗,衣服都不能自己穿了?

这类事情其实在我们的工作里很常见。我第一次帮艺人换鞋的时候,蹲在她面前,双手捧着鞋,仰着头询问她的感受。一边换我就一边想,我都没有这么给我妈穿过鞋,我凭什么给你换?

可这就是这一行的常态,不是说艺人他自己拿不了鞋、推不了行李箱,也不是欺负你,这就是惯例。

成为出气筒,你干吗?

很多时候,艺人情绪爆发,身边的工作人员往往首当其冲。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特别特别委屈。

做助理的第二年,我跟着艺人去参加红毯活动。我们团队当时没请职业摄影师,就让我这样一个完全不会拍照的人去拍红毯。

那天,把艺人带到红毯边后,我就直接冲到红毯前面,想找一个好一点的位置。艺人在红毯就那么几秒,抓拍不到的话这个活动就白来了。但可能是因为我挡住了后面一些摄影师的镜头,不断有人用手直接按我的头,特别使劲儿地把我压下去。他们一边按我还在一边拍,就那么几秒钟,能拍几张是几张。

本来我已经很郁闷了,被摄影师们差点按到趴在地上,结果在回程上艺人看了照片很不满意,抬起腿来就踹了一下我坐的椅子,然后开始叨叨叨叨,从照片不好看,又扯到各种事情,就像男女朋友吵架一样,把之前的不满都拉出来再讲一遍。

他大概骂了我快一个小时,我只能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确实不会拍照,其他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那时候年龄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多是时间只能低着头听。没想到,我这种反应让他更生气,他觉得没有反馈,直接跟我说,“你能不能听懂人话?听不懂人话就别在这坐着,下车。”

然后我就真的下车了。

当时已经是凌晨,北京的冬天好冷啊,我一边在路边等夜班公交,一边就在想,迟早有一天我要买辆车,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直接说,“老娘不用坐你的车,老娘有车!”

虽然我心里知道,这一行的委屈,不是你有了车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3)

孙小杨工作中

工作九年多来,我也听说过一些艺人“背后的故事”。比如有些在我印象里特别好的艺人,可能生活中是非常疾言令色的人。也有一些艺人,他的沟通方式,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态度,是很无理甚至是傲慢的。

在一些艺人眼里,身边的工作人员可能根本算不上是同事,更不是朋友,大家不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望不到头的工作,你干吗?

做这一行的成长路径都挺相似,助理,宣传,执行经纪,经纪人,慢慢熬过来。但即使做到经纪人也不得清闲。我经常说,经纪人就是个高级管家,艺人的吃喝拉撒,什么都得管,啥心都要操。

自从我干了这一行,手机就永远是静音的,因为每个人都在催你,如果有声音的话,你会特别焦虑。但其实静音也很可怕,因为你怕错过重要信息,不得不五分钟、十分钟就看一次手机。以前,我特别期待那种很多人来找我、问我的状态,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就觉得,天啊,别来找我,放过我吧。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4)

孙小杨在高铁上工作

工作琐碎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这一行压力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领导会告诉你,你要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这个工作需要你自己有很强的自驱力,没人会给你布置KPI,告诉你去找谁对接,怎么完成,所有这些都得靠你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客户自己找,剧组自己跑,沟通自己干。

如果只是为艺人筛选摆在眼前的资源,工作还是相对简单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艺人,都有想要争取的更高一步的资源,你能不能帮他实现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你一直受挫,一直达不到目的,你的压力就会不断叠加叠加叠加。

工作量不断增加,难度不断提高,但这份工作的发展空间却并不理想。

我们这行,很多人做到30多岁一定会转行。一是烦了,因为没有什么清晰的成长路径,顶天了你就是个经纪人,但你干的活也还是那些,不会说因为你带了一个更红的艺人,你在能力上更牛逼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份非常讲究缘分的工作。作为艺人的工作人员,能力只是一方面,想要出成绩,想要合作愉快,和性格甚至是血型、星座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相处的工作,要是彼此看不顺眼,能力再强也没用。

当然,彼此之间的信任也非常重要,这就得付出很长时间来磨合。

之前有个85后小花,去参加国外的一个时装周。去之前经纪公司跟她说,对方是大品牌,所以那个活儿是没钱的,只有一点点妆发费,差旅可以报销。结果去了之后,品牌公关特别喜欢这个艺人,聊天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打的钱你们收到了吧?”艺人当场就懵了,回去一查发现其实品牌给了一笔不少的钱,但是公司没给她分成。信任完全崩塌了,最后打官司解约,闹得不欢而散。

很多时候,艺人和经纪人就像情侣一样,找到对的人非常难。我还挺幸运,虽然和之前带的艺人磨合期非常长,最后还是建立起了信任关系。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愿意继续在经纪公司供职了。因为这种建立关系的过程,漫长又艰难,我已经没有了刚入行的那种热情,没那么多耐心和时间,争取一个人的信赖。

幻影中的世界,你要吗?

很多圈外的人会觉得,娱乐圈动辄就是几亿几十亿,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肯定特别赚钱。但其实,助理、执行这些工种工资都很低,刚入行可能只有三四千吧,在北京连生活都谈不上,只能艰难生存。

我入行之初一个月只有一千五,工资还没我大学兼职、开舞蹈班赚得多。直到后来做到第5年,手上积累的资源多了,带的艺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收入才好一点。

但是在这一行,因为长期生活在艺人的光环下,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忘记自己真正的处境,迷失在消费泡沫中。

有一段时间,我的收入有了提高,甚至陷入到无理智消费中,只要看到喜欢的、在我经济范围内的东西就都想买下。有一次跑到日本玩了一星期,花了十四五万,基本把那段时间赚的钱都用光了。

那时候我总觉得,我挣钱了,就是要把它花了,还要花在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地方,特别浮夸。

这种生活方式,是我此前二十多年里从来不敢想象的。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5)

孙小杨在演唱会现场

我是个小镇姑娘,从小到大的生活都围绕着两条街道展开,学校、超市、菜场、工厂、医院、殡仪馆一溜排开,往远走100来米就是稻谷和麦子地,站在街道这头,一眼就可以望到尾。

镇上同龄人就那么几个,大家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路都是同学。走在路上,好多人叔叔阿姨都会跟你打招呼,街坊邻居关系特别好。那时候我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小小的,温情脉脉。

但是北京不一样,它太大了。第一次到北京西站,一下车我就懵了,觉得楼好高,人也好多,我找公交站牌找了40分钟,从来不知道一个地方到公交车站的距离有那么远。

娱乐圈的人情氛围更与我的家乡完全不同,你不主动想办法融入,没人会搭理你。

在这个充满“包装”的圈子里,如果你穿的不够好看,背的包,用的东西不够特别,那就会感觉到很难融入其中。你想要靠近他们,打开关系,积累资源,可能就要去买贵的东西,了解品牌知识,找共同话题。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6)

健身中的孙小杨

以前我其实不太能接受女生抽烟,但是因为这行经常昼夜颠倒,很多人都会用抽烟来提神。熬到四五点,一堆人站在门口抽烟聊天,逐渐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交际方式。所以后来,即使我不抽烟,也会拿根烟点着和大家站在一起。

所有的事情,不过只是为了和圈内人多说几句话。

活在人气泡沫中,你想吗?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所有艰辛,并不是为了把艺人和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在对立的位置。事实上,正是因为近距离的相处,我完全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当艺人就是,不红你难受,你想红。等终于红了,还是难受,因为所有人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你不自由。而且娱乐圈风水轮流转得那么快,那种落差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

之前我陪着自家艺人参加一个平台的年度盛典,我站在台侧,看着四个当红艺人一起上台开场,其中一个艺人的粉丝,在观众席咣就举起横幅,开始疯狂应援。这时候我听到身边的主持人说,“上一次盛典,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现场粉丝应援最热情的,还是那四个人中的另一个艺人”。

当时我听了都觉得难过,你说那个艺人站在台上得多郁闷啊。短短一年,在这样一个场合里,这么直观地看见自己人气的波动,得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才能承受这种起起落落。

我也真的见过,因为人气的涨落选择黯然离场的艺人。

有一个女艺人,其实条件特别好,科班毕业,自己也努力,演了挺多不错的剧,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有一段时间里接不到好剧,也失去了很多宣传资源,就落入到自暴自弃的状态中,不再进行严格的身材和外貌管理,想吃什么吃什么。

后来,有剧组来找她的时候,她的外形条件已经达不到要求,临时减肥也来不及了。再后来,听说她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

这就是最残酷的事。这个行业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很多演员都很努力,甚至365天呆在剧组,疯狂地演戏、练台词,但是他们没有机会,连朝哪个方向努力都不知道。之前有选秀节目的时候,很多人还有个盼头,现在这一部分空间没有了,出道的机会又少了一大半。

工作时间长了,我也在慢慢学习,以更客观、更包容的角度来平视艺人、看待自己。

有一年双十一,我去KTV包厢给自己的艺人送东西,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在唱《单身情歌》。出门的时候瞟了一眼,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个男演员。

从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些在镁光灯下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光芒四射、高高在上,其实也有七情六欲,晚上吃宵夜也怕胖,双11也会在那里唱“找一个亲爱的相爱的人来告别单身”。他们的工作也只是360行中的一行,只是因为暴露在阳光下,被大家关注多了,显得有点特殊。

我们只能对娱乐明星指手画脚罢了(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7)

孙小杨与狗狗

这是一个名利、权势、物欲高度集中的行业,艺人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被裹挟、碾压的一面,也在光环的笼罩下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和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包装”的环境里,我们都必须学会,认清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

辛苦是蛮辛苦,委屈的时候也是真的很难过。但相对而言,我们的工作就像销售一样,收入相对灵活,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北京这么大,有人每天加班熬夜,可能也拿不到多么好的报酬。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什么资格说自己辛苦。

每个人都辛苦。

-END-

文章转自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同名公众号:

我就是那个伺候明星吃喝拉撒的娱乐圈背锅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