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和管虎最新电影(八佰导演管虎更关注人物)(1)

|林莉丽

编辑|如 今

对管虎的采访约在2019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作为一部不满足于类型的主流商业片,管虎在《八佰》中表现出“不急于叙事、慢慢写人”的作者性。他说,20岁时拍这个故事,会拍少年梦想、英雄热血。50岁拍,他更关注人物,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恐惧、尊严和生命中最辉煌的东西。

8月9日,电影《八佰》宣布将于8月14日开启全国部分影院的超前点映,此前影片已经定档8月21日。作为院线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国产商业大片,《八佰》也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实景重现1937年苏州河两岸风貌,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之作。采访过程中,管虎导演分享了《八佰》“不止于类型”的创作构思和工业化范式的实现过程。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留守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坚守上海最后防线的故事。项目前后历经十年筹备,2016年3月20日,华谊兄弟“H计划”第五季片单中《八百启示录》(后更名为《八佰》)发布;2017年9月9日,《八佰》在苏州开机;2018年4月,历时230天的拍摄,影片杀青。

群像难写见功夫

羊柺、老算盘、老铁、老葫芦、端午、山东兵……《八佰》是群像戏,电影的开篇,各色人物就着四行仓库的黑白光影一个个扑面而来。导演管虎深谙在大银幕的有限时间内塑造群像的艰难,“群像最难写,每个人都要有印象、有转变,是最见功夫的,可这个年岁做这件事,不就是要给自己一点挑战吗?”

管虎的自我挑战,也是对“开端、高潮、结局”的三段式故事的突围。作为一部不满足于类型的主流商业片,其中的分寸拿捏在于“不反类型,但是有一点跟类型搏斗的意思”。管虎说,“观众习惯了类型片的节奏,看久了、看惯了,着急看故事,可是我们就是不给。我们慢慢写人,观影经验上会有不适应,这是坏事吗?我们觉得不是坏事!”

电影剧本的创作过程是管虎先沿着创作冲动自己写一稿剧本,然后找人聊天、把剧本走一遍、再改。其间,有听从内心声音的直觉创作,也有理性的审视过程。

群像塑造从普通小人物入手,形态各异的小人物浓缩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每个人物都有一定辨识度,《八佰》的宣传过程中,角色的性格被归纳为狼、狗、猫等动物性。“这是一种表演方式,开拍前抓住一个特点,人物就生动、好演了。”

借普通人的视角重返历史现场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88师524团400余战士奉命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作为全上海最后的防线,战士们对外称仓库内有800人,在敌人的包围进攻下,誓死抵抗四天四夜。四行仓库与上海公共租界之间,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因为这条苏州河,战斗经过被租界中的群众和外国人士尽收眼底,战事被全程“直播”。

八佰和管虎最新电影(八佰导演管虎更关注人物)(2)

《八佰》的故事,最打动管虎的是“战争直播”背后的各种可能性,能否顺着普通人的视角重返历史现场,看看四行仓库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日本人久攻不破的“奇迹 ”,是管虎创作这个故事最初的情感原点。

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多方观点、资料综合筛选的过程,有专门的资料小组连续两年多持续为创作提供相关的史料支持。管虎对自己的要求是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不是是什么,而是什么都是,从ZB-26轻机枪到当时的社会种种,所有的一切,我必须是最了解的人。”

电影是眼见为实的艺术,如何在大银幕上还原一个时代,管虎尝试以写实主义基础,结合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

据介绍,《八佰》剧组尽力还原了苏州河两岸的风貌,一比一建设四行仓库,管虎称之为电影的底色,“底儿要是真的,要让演员相信这个环境,相信就置身其中。”逼近历史真实的同时,《八佰》也致力于通过现代电影手段与当下观众交流,营造一个有魔幻飞艇、“东方巴黎”的魔幻观礼台。

十年间三次重启

《八佰》历经十年筹备,期间经历了三次重启:

电影的创作构思和常规拍摄方法碰撞,结论是这个项目不容易实现,停;景要真,实景搭建工程浩大、实现不了,停;搭建过程中地基塌陷,演员合同作废,停!

“还干不干?”地基塌陷的时候,管虎怀疑过,“这么多人,值得吗?”

采访过程中,管虎提到了他中途的迟疑,也分享了他创作《八佰》的初衷,“艺术上的创新是乐趣横生的事情,成败都不会重复”。电影中,管虎最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恐惧和尊严,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迎来生命中最辉煌的东西。

事实证明,困难只是一个创作者积蓄再出发的缓冲,2018年4月,历时230天拍摄《八佰》杀青。

要看到演员的九九八十一面

《八佰》是群戏,每个演员也都跳出既往定位、激发出全新的性格、面相。管虎说,“演员愿意把自己交出来,在人物上投入、突破,这是演员挑战的快乐,我也乐得如此。”因为跟大部分演员都很熟悉,管虎会挑他们身体中最不被熟悉的部分,将那一面拿出来定格、放大。“优秀的演员不只一面,可能有九九八十一面,可能他自己不知道,可能他会迟疑质疑,但是演出来效果很棒,发现这些是导演的基本功。”

演员的积极性也很高,相信、承认,逐渐沉浸其中变成那个人。回溯这段创作过程的时候,管虎会自顾自地问一句,“拍电影是不是就应该这样?”

理想长度是3个小时

即将上映的《八佰》片长147分钟(叙事节奏较此前版本更加紧凑),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1000多个人、每天围着一台机器,一丝一毫也浪费不得。借助IMAX摄影机的镜头,管虎艺术再现了1937年苏州河南岸的众生相。

八佰和管虎最新电影(八佰导演管虎更关注人物)(3)

尽管如此,创作和呈现依然存在一个远远不够的落差。抛开市场对电影片长接受的极限,管虎理想的故事讲述空间是三个小时,“我觉得三小时多一点比较合理,现在远远不够,对人物的描述不够,还停留在大致的一个可能性,比如余皑磊那条线,原本会带出一个阴差阳错进入仓库、弟弟被杀后疯狂复仇的故事。”

缺席的女性角色

《八佰》是一幅社会风情画,士兵、童子军、赌场老板、教授、大学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层,镜头扫过绝境中每个人物的变化,进而逼出人性中最可尊敬的东西。电影中,管虎没有着意描写女性,但却通过类似羊拐妈妈、陈树生妈妈、家信中的妻子等一个个缺席的在场,补全了这幅1930年代的社会画卷。

“女性角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相比直接的银幕呈现,我更看重画面以外的女性,比如羊拐妈妈,她们是普通中国家庭的一员,是母亲、妻子,构成了当时的社会家庭结构。”管虎说。

透过银幕交流的可能性

创作的闲暇,管虎会和同行们一起聊电影。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一路数下来,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最终定格在记忆里的经典,比如《林家铺子》《本命年》……有记忆犹新的,也有很多慢慢地就想不起来了。

“50年后再谈中国电影,有哪些是值得记忆、值得留存的?”管虎特别看重电影和观众隔空对话的魅力,“那些有本事穿越时间、透过银幕跟今天的、未来的观众对话的电影,就是创作者不断创新、突破类型圈层的动力。”

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

管虎曾担任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评委会主席,在2019年电影节创投手册的卷首语中,刚好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命运,但无论如何,都将面对一路荆棘。在规范与自我、产业与个体、需求与表达之间,有多少退让和协商,就需要多少智慧和勇气。”

记者问管虎,作为一个创投导师他如何理解这段话?对青年创作者又有哪些建议?

管虎说,“一戏一命、一路风雨,谁都不能预料”。他希望年轻人不要有妥协,坚持这些概念,“没有这回儿事,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魔方有不同侧面换着玩,成败都不要重复,不拧着、逆着自己的内心,我不认为年轻人一定要如何,但要有平衡的心态,有持久力。”

八佰和管虎最新电影(八佰导演管虎更关注人物)(4)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八佰和管虎最新电影(八佰导演管虎更关注人物)(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