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秦始皇,身为一国之君,将其他六国的王宫宝殿在咸阳建了个遍,集其他六国财宝、美人于秦始皇宫,连天下都是他的了,他还要贪什么呢?

看看《史记》中,是如何记载秦始皇因贪得无厌,而被术士们骗得团团转的。因贪变权势“焚书坑儒”,而变成孤家寡人。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1)

欲壑难填

一、修直道

三十五年,也就是秦始皇临死前三年。这一年,秦始皇启动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第一项,修直道。就是秦始皇要修一条从秦国首都咸阳直接通往北方边境的道路。

《史记》中只写了七个字:

堑山堙谷,直通之。

意思是逢山铲平,遇谷填平。修一条笔直平坦的直通大道。看来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高速公路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身上的那股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这股子劲就是秦始皇的精神,秦始皇的特质。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凭的也是这股子劲和他独有的特殊气质。

人和人之所以不同,就是大多数人遇到挫折就退却,只有极少数人奋勇向前,更有凤毛麟角的人越挫越勇,头破血流仍然继续向前。

秦始皇就有这种特质,他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助他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千古一帝。但是,还有一句话:“一将成名万骨枯。”秦始皇的成功,是用百姓的生命血汗筑成的。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堑山堙谷,直通之”,是需要付出何等的代价才能完成他的这个心愿,秦始皇则不管不顾百姓是否承担得起,付出什么样的生命代价,他要不惜任何代价修建直道、驰道,来满足他的丰功伟绩。

百折不挠是秦始皇的精神,贪得无厌也是秦始皇的精神,天下为虏还是秦始皇精神。

百折不挠的精神好,如果加上贪得无厌,那天下百姓可就苦不堪言了。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2)

二、修宫殿

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已经将其他六国的王宫搬入了咸阳。可他还嫌不够大,又开建第二大工程修建“阿房宫”。

《韩非子》里有个故事说,有一天商纣王得到一双象牙筷子,纣王身边有位贤臣箕子就为纣王担心。有人问箕子:“纣王不过是得双象牙筷子,有必要担心吗?”

箕子说:“纣王今天得双象牙筷子,那什么餐具才配这双象牙筷子呢?配了餐具又得配桌椅,配好了桌椅就得配宫殿,等一切配好了,又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才配得上这一切吧。如此欲壑难填,往复下去势必横征暴敛。百姓岂能不苦,国家又岂有不灭之理?”

有的人看飞雪连天,知道冬天来了。也有优秀的人,见一叶便知秋天来了。而箕子可以从一双象牙筷子中看到亡国的道理,难道秦始皇看不到他疯狂的贪欲会亡国吗?

秦始皇真的看不到了,并非是他变傻了,有些时候人的悲哀就是如此吧,当权力可以成全他所有的欲望时,他脑子里就只有欲望了,除了欲望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了,哪怕他是千古一帝也不例外。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3)

贪,使秦始皇屡屡上当受骗

一、求仙药上当受骗

秦始皇被方士们骗了,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然,他真的上当受骗了。因为他自以为他的功德超越了“三皇五帝”,所以他以为他一定可以征服自然,他居然想征服自然长生不老地活下去。

有这么一件事,实在是荒废,可偏偏骗过了秦始皇。方士卢生骗秦始皇做“真人”,可以求到长生不死的仙药。秦始皇便努力隐藏自己的言论与踪迹。有次他见李斯出行时车马多了有些不高兴。

结果被他身边有人将此事告诉了李斯,李斯为取悦秦始皇,赶紧减掉了一半的车马。如此,秦始皇发现他身边有人在出卖他的言行,便将那日当班的所有身边人,和可能出卖他的人全部杀掉。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一个连孩子都不会相信的鬼话,秦始皇居然相信得五体投地。说明贪欲使人脆弱。这世上只有贪欲越高的人,越容易上当受骗,因为贪欲过高的人非常脆弱,他无法战胜自己。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4)

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朝爆发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焚书之祸,同年又爆发了坑儒的大事。事件的起因是,一日卢生对侯生说: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下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意思是说,秦始皇为人,天性就刚戾自用,他所想要做的事他都必须完成,所有的欲望都要放纵地去执行,因为他是皇帝。他主宰着全天下的资源,老百姓只是供他享乐的私有品,为了他自己的享受,他不会在乎百姓付出多大代价,死多少人。

“乐以刑杀为威”,看这个“乐”字有多恐怖。“以刑杀为威”也就算了,司马迁还要在前面加一个“乐”字,那就是说秦始皇以刑杀为快乐,细思极恐啊,如果一个君主以刑杀为快乐,试想还有那个大臣真的会为君主、国家利益的好而直言呢。如此,大臣们也只好以“天下畏罪持禄”,来对付秦始皇。

没有谁敢在秦始皇面前说真话了,大臣们怕惹来杀身之祸,各个变得唯唯诺诺。一个骄傲的君主领着一群只会逢迎欺骗的臣子,这就是当秦之时的国政状况。

司马迁是史吏,史吏们在记载史书时,必须尊重史实,不能带入个人感情,但司马迁把他所有的感情,都通过借用他人之口,留在了《史记》中。

诚如章学诚说:“古人之去取,古人之心也。”说明了司马迁的《史记》在取舍资料时是有用意的。

司马迁借他人之口来评价秦始皇,如顾火武所说“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史法。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5)

秦始皇时期的科技有多先进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中,出土了一把青铜剑。这把剑出土时光亮如新,考古人员用这把剑只轻轻地一划,十九张纸立即被划破。后来经科学研究发现,这把剑的表面镀了一层铬。

镀铬技术是1937年德国科学家才发明的,而我们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在青铜剑上镀铬的技术了。

秦朝之所以科技先进,是因为当时秦法严苛,秦始皇规定任何工艺人才只能精专一门才艺,专心精益求精。凡是达不到秦始皇标准要求的,一律斩杀。也就是说秦朝不养废物,所以秦朝的工艺特别先进。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故事中,窥视秦朝为什么科技先进。中国还有一个朝代的工艺,可以和秦朝工艺媲美。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夏”。据史书记载当时大夏的兵器冠绝诸国。

那时的赫连勃勃有一个残酷的规定,他命人用制好弓箭的射铠甲。如果弓箭不能射穿铠甲的话,那么制弓箭的人就会被杀死。如果弓箭射穿了铠甲,那么制铠甲的人就要被杀死。

如此,制弓箭人专心研制怎样才能让他的弓箭,无铠甲射不穿。而制铠甲的人,则拼命研究他的铠甲,怎样抵挡无坚不摧的弓箭。在这种法制下的工艺,手艺将精湛到什么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可是人的生命又怎么算呢?

然,纵然是秦朝科技如此先进,也被秦二世将这群先进的高科技人员一并送入秦始皇陵,陪葬于秦始皇陵中,至使中国的高科技断代失传,制造了中国高科技史上的莫大浩劫!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6)

濒临灭亡的大秦王朝

商代人用甲骨占卜,其结果按概率来算的话,应该是吉凶各半。可是到了商临灭亡前期,占卜的结果几乎全部是吉。后来有人总结说,一个王朝越是到了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之时,越是没有人敢讲真话,于是国家就更加危险。

秦始皇因为英明,所以虽不爱民但勤政,事必躬亲,每天阅读60斤重的竹简,他从来就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谁能比他做得更好。

然,秦始皇这么勤政,并没有谁领情感恩,卢生、侯生说他:

贪于权势如此!

正因如此,卢生、侯生决定放弃优越的生活,逃!

秦始皇做梦也没想到,他所信任重用的两个人“先”逃了。这里之所以说卢生、侯生“先”逃了,是因为他们俩人在秦始皇还没察觉到他们俩人会逃之前逃跑了,他们俩算是抢占了一个先机。

秦始皇听说卢生、侯生“先”逃了,勃然大怒,他可是这世上最英明的皇帝呀,怎么可以没有察觉到他所重用信任的人会逃呢。

于是,秦始皇的盛怒,再次殃及池鱼,他将咸阳的方士们,包括各式各样的学者,全部抓来审问,还要他们连座检举别人,不论真假、冤枉的还是不冤枉的人,全部抓捕起来,坑杀在咸阳,此次总计460多人全多人被抓捕坑杀,史称“坑儒”。

“刻削毋仁恩和义”,《史记》的文字就是这么的好,先虚写,后实写。“刻削毋仁恩和义”这叫虚写;然后用大量的实例来印证这句虚写,并非虚说。

秦始皇“坑儒”算是历史惨案,难道秦始皇自己不知道将来的后果是什么吗?他知道的,之所以“坑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了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控制权力。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7)

扶苏直言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不是没人反对,但当朝文武大臣们人人自危,为求自保无人敢直言。这时秦始皇的嫡长子扶苏,为了秦朝,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站出来说真话: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意思是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都还没有真心集附秦朝。如今不只有百姓尚未集附,就连读书人也都诵法孔子为仁之道,对秦朝的重法极为抵抗。这样的屠杀天下人只会更加恐惧,而不肯真心归附。如此一来,大秦将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安定天下。

在这段话里司马迁巧妙地用了一个“集”字,道出了一个简单但秦始皇没有察觉到的道理。“集”原来是写成“雧”,意思是很多鸟聚集在一棵树上。鸟是最容易受惊的动物。

秦始皇的一个“焚书坑儒”,惊醒了天下人,而这天下人如同树上的鸟一样,打下来一只其他的鸟也就纷纷地飞走了。司马迁以一个“集”字告诉后人,此时的秦始皇已经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人心的皇帝了。

可是秦始皇对这个唯一一个为了他好,为了国家利益的好,勇敢地站出来说真话的嫡亲儿子,却是勃然大怒。是的,他已经是“功盖五帝”的唯一一个英明统治者、领导人,怎么可能会有人比他更英明呢。

于是,秦始皇将唯一忠诚于他的儿子,远远地发配到北疆做蒙恬的监军。

还别说,此时的秦始皇还真有他的可怜之处。把个唯一敢说真话的儿子打发到北疆去了,剩下的就只有欺骗。大臣们骗他,他自己也在欺骗自己,背叛自己。

正史中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的卢生)(8)

总结

学历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从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学到经验,从一个个历史人物中找到教训。能吃一亏长一智是聪明,而能从别人的人和事中总结其亏的经验教训,长自己的智慧则叫睿智,叫卓越。

秦始皇后期不敢听真言,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镜子一样,试想一个长期不照镜子的人,怎么知道自己脸上是否有污渍,有了污渍又不知道,整天顶着污渍的脸示人,又有多可怕。

秦始皇的自信、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英明如同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即将他推上了巅峰,也将他推入了万劫不复。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因过度贪恋权势,走上了自欺欺人背叛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将大秦带入了毁灭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