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里面的工作(集装箱里的把关人)(1)

集装箱里面的工作(集装箱里的把关人)(2)

李学宽(左)和同事核对货物明细。指导新员工加固货物。

人物速写

李学宽,42岁,铁路货运安全保障人员。黝黑的皮肤是货物查验工作人员的“标配”,爬进集装箱内没几分钟,天蓝色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高温下工作将成为他们的常态。

6月的一天正午,阳光正毒辣,在济南车务段董家镇铁路物流园的场地中,数不清的集装箱正在等待装车,它们将在“齐鲁号”欧亚班列的运输下,抵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国家。场地间的工作人员在高空视角的俯瞰下显得渺小,他们穿梭于庞大的集装箱之间,依次检查着每一箱货物,确保火车在漫长的运行途中能够安全抵达。

42岁的李学宽是董家镇站货运主任,已经在铁路部门工作多年。去年,他来到物流园负责货物装载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位严格的“把关人”。

集装箱内手把手“教学”

“这些钢筋固定不符合规范,任何一处都不能出现松动脱落,这一箱需要重新加固,否则不能装车。”当天中午12点,货运检查工作小组还在逐个开箱、验箱,发现装箱不规范的现象,货运主任李学宽立马就会指出来。此刻,他们正在检查一个装满钢筋的集装箱。

“你过来看看。”叫上该集装箱的货主,两人钻进了箱内。当时室外温度约32摄氏度,但箱内一阵热浪袭来,仅仅几秒钟就使人闷热难耐。从内到外,李学宽将每一处需要调整的地方都一一说与客户听:“这里需要加固。”“这里不能有缝隙。”

董家镇铁路物流园于去年3月份开通运营,这里是济南最大的多式联运铁路物流园区,目前欧亚班列所运输的货物大都由这里装箱装车。投入运营后,董家镇站点的货运能力也展现出很大的潜力,仅仅半年时间,就创造了1.557亿元的运输收入。

在这个数字背后,是巨大的货物流通量。目前这一物流园每天的发送量能达到8000吨。任何一件商品都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稍有不慎就会暗藏隐患,因此货运检查人员的工作格外重要。

产品出国前细致开箱

巨大的发货量是“中国制造”风靡世界的映射。对此,李学宽感触很深。“从我们经手的货物来看,机械、高精尖设备、纺织品,还有各类生活用品等小商品,可以说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特别是疫情发生后,中国经济复苏呈现强势劲头,使得其他国家对中国重工和轻工业产品依赖性更强。“我们山东的轻工业类产品本身在国内就很具有竞争力,现在对欧亚国家的出口量也很大。”李学宽介绍,在董家镇铁路物流园,大到“高精尖”的激光雕刻机设备,小到衣帽、手套等生活用品,他们见证着“中国制造”走向海外。

将中国产品送出国门,李学宽和同事们要做的,不仅要查验货物无危险品,还要确保装载安全。“我们曾经查验到一箱药品,报告单上填写的是西药,但我们开箱检查后发现,里面竟然掺杂着农药。”虽然工作量巨大,但为了保证安全,李学宽和同事们依然沿用人力逐个开箱检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最靠谱的检查方法。

随着目前铁路运行速度的提升,对货物装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货物无危险品后,还要保证集装箱内货品加固到位,无晃动、重心偏移等问题。李学宽介绍,集装箱内的货物分为“轻抛货”和“方案货”,他们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实效,让每班列车都能准时启程。

“中国制造”迎接更广阔的市场

一系列工作完成后,集装箱将会被装上车皮,由火车头拉着驶向欧亚,沿途经过多个国家的分销点。

李学宽目前的压力主要在于货物安全,前几年做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后,医生嘱咐他一定要保证睡眠,但每送走一班列车,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的他心里仍然悬着。沿途还有数不清的智能化检验设备在等待这班列车驶过,红外线探头、超偏载地衡……这些设备对火车车厢重量、重心等数据有着精密的测量。一旦出现装载不规范的问题,设备会第一时间报警,运输也将中断。这就要求李学宽和同事们的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进入夏季,集装箱内的温度接近50摄氏度。顶着高温和烈日,李学宽和同事们清一色黝黑的皮肤,每天不知道要在这偌大的场地中走多少遍、钻多少个集装箱。“我们这个站点区位优势明显,实现汽运、海运和铁路的联运,今后的潜力巨大。”李学宽对物流园信心满满。相比开园之初,他们已经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许多保障安全、提高效率的方法,“中国制造”在欧亚班列的运输下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刘彪)

来源: 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