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1)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蔡文姬流落塞外

2.《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聂政刺韩王

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

答;燕乐

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

答;司马光

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

答;忘忧清乐集

6.研究开局的象棋古谱是?

答;梅花谱

7.11月6 日在珠海开幕的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是第几届?

答;第三届

8.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

答;胶卷编号

9.17岁的小明如果违法,应该负完全刑事责任吗?

答;错

10.1800年以前,西方医生认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是?

答;患者疼痛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2)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3)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4)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5)

平气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3]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为腊月、雨水所在月份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3]

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2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无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定气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采用定气法,定气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3]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即以黄道升交点春分点为起点0度(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所以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得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农历实际年长为12或13个朔望月,与多年平均年长回归年不一致,故二十四节气无法与农历日期相对应,反而与同属太阳历性质的公历日期基本对应(二者周期同为回归年)。[3]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 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 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6)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农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7)

季月节气表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8)

季月节气表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1.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2.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3.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4.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5.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6.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7.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8. 芒种: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9.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10.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1.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12.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3.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4.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5.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16.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7.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8.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19.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0.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1.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2.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3.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关于24节气大雪的习俗(涨知识la24节气已入非遗)(9)

诗歌

一、二十四节气[5] (作者:贵谷子)

大寒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小寒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冬至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大雪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小雪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立冬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霜降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寒露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立秋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大暑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小暑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夏至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芒种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对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农谚

另外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寒露麦,霜降豆;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4]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童谣

立春:东风 解冻 鱼上冰

雨水:冰雪 融化 桃花开

惊蛰:草木 萌动 鸿雁来

春分:芽茶 播种 燕飞舞

清明:细雨 放飞 柳飘絮

谷雨:雨生 百谷 春盎然

立夏:桑枣 灌溉 遍地谷

小满:蚕丝 畜养 麦起身

芒种:收割 播种 鹭助兴

夏至:棉花 现蕾 照眼明

小暑:知了 风轻 汗如雨

大暑:骤雨 孕育 赏红莲

立秋:寒风 飘叶 寒蝉鸣

处暑:葵花 添衣 遍地黄

白露:秋雨 降露 白如银

秋分:桂花 收获 香满园

寒露:鸿雁 南飞 蟹正肥

霜降:芙蓉 花落 叶满天

立冬:收葱 修剪 地始冻

小雪:残菊 飘雪 犁耙开

大雪:寒梅 地冻 温室暖

冬至:瑞雪 防冻 兆丰年

小寒:寒冬 积肥 腊月天

大寒:岁末 辞旧 过大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