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盛开石榴花 民族团结谱新篇##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遇到些矛盾或纷争。有时候,因为对某件事意见不一致,在某些观点上出现分歧,发生争执,双方处于尴尬境地时,如果有人能够从中点拨、劝解,从而打破僵局,让气氛缓和,化解尴尬,保定话说这种行为叫做“打圆盘儿”。

说话的艺术打一文字(语言的艺术)(1)

来看一个实例。

2000年春晚彩排,某歌手上场时不慎摔倒,单膝跪地,现场气氛顿显尴尬。主持人董卿见状上场解说:“刚才歌手不小心摔倒了,好在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主持人的这一“借题发挥”道出了只有历经挫折才能走向成功的道理,令人感佩的同时也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机智巧妙的话语起到了救场的效果。在保定人看来,董卿在现场就是个很好的“打圆盘儿”的人。

盘儿,读pánr儿化韵。

有人说打圆盘儿就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其实也不尽然。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的时候,第三方的巧妙说辞,能够让彼此都有了台阶下,有了面儿,解了围,让凝滞的空气流动,让僵持的气氛放松,这固然离不开巧妙的语言,同时更是善心诚意和智慧的表现。所以说要打好圆盘儿,需具备以下要素:善意,智慧,语言技巧。

所谓善意,首先是要客观。打圆盘儿的人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本着对当事双方都有利的态度去说和。有个故事很能说明打圆盘儿的技巧。说是路边卖雪糕的竖块牌子上写着:2毛5一根。一个买者掏出五毛钱要两根,卖者说只给一个。买的急了,大声嚷嚷:明明写的2毛5,现在卖5毛,这是做买卖的吗?卖的也不示弱,我就这么卖,不愿买赶紧走开,别虎拉吧唧的在这。这话惹恼了买者,上去要动手。一路人见此情景,走上前说,你们别吵,她是说雪糕苦了吧唧的,没说您虎了吧唧的。见状,卖雪糕的也找台阶下,对呀,我说雪糕苦呢,可能您听错了。于是,买者也就顺坡下驴走开了。这就是用善意的“曲解”或“歪曲”的方式,绕开了矛盾焦点,也不对任何一方做出评价或批评,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化干戈为玉帛。

所谓智慧,就是要了解和把握问题的走向,要能够“察言观色”,要引领众人扬长避短。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通过推演联想找到其内在的关联,做出吉利、祥和、喜庆的解释,使双方摆脱尴尬与不快。这是语言的技巧,更是思维的能力,是智慧的表现。前面董卿打圆盘儿就是运用联想,让“摔倒”与“挫折”相关联,从而化解尴尬,将事态转移的一个极好例证。再有是晚清时江夏县知事刘复才“打圆盘儿”的故事。刘复才机敏过人,能言善辩。一次刘复才在黄鹤楼上宴请张之洞和抚军谭继洵时,大家聊起了江面的宽度。谭继洵说有五里三分宽,张之洞坚持说是七里三分宽。两人顿时争执起来,互不相让。刘复才见状,生怕矛盾升级,闹得不欢而散。于是,从中调停说道:“两位说的都没错。江面水涨,则宽七里三分;水落,则五里三分宽了。张公是就水涨时说的,谭公则是就水落时说的。”这番话,说的张、谭二人都很有面子,紧张的气氛也转为轻松愉快了。自然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北,如果在保定像刘复才这样的做法就是打圆盘儿了的高手了。

所谓语言的技巧,就是要用词委婉幽默,说话让人爱听。首先是说出的话要吉利。爱听好话是人共有的心理,所以打圆盘儿时就要适应人们爱听美言、吉利话的心理,用体贴的话语去温暖因气恼而受伤的心灵,用吉言去熨帖不愉快的心情。再有需要注意的,打圆盘儿时所用语言尤其不能犀利尖刻,以免激化矛盾。而幽默更是打圆盘儿时不可或缺的要素,幽默诙谐的语言能够转怨为喜,引人发笑,能够消除烦恼,化解尴尬。所以打圆盘儿的人是最善于运用幽默语言的人。

为什么把缓和气氛,化解矛盾叫做打圆盘儿呢?这恐怕要说到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了。圆,古时与“方”相对应。《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古人的空间概念就是“天圆地方”。《说文》解释,全,满的意思。所谓圆满即美。古时候做的玉器都是圆形纹饰,太极八卦图也都是圆形的。先人们认为只有“圆”才匀称、协调,才是最和谐的。所以很多表达美好的词汇成语都含有“圆”字。“花好月圆”“自圆其说”“功德圆满”“团圆”等。保定还有一个方言叫“圆范”(yuánfan范字读轻声)形容做事周到完美。由此可见,保定真的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地,方言土语都传承古老的哲学理念。

打圆盘儿不仅融洽多方关系,也为了自洽。既可以“圆”第三方,也可以“圆”当事者自己。能够为自己打圆盘儿,将自己从尴尬境地摆脱出来,更是传递一种自信,是智慧的表现。2007“好运北京”国际乒联年终总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美国记者拿姚明和刘翔刺激中国男乒名将马琳,言外之意,在美国没有人认识马琳。马琳这样回答:“姚明和刘翔,一个代表了‘高度’,一个代表了‘速度’,这决定了他们受世界瞩目的程度更高、更强。而我受欢迎是因为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人喜爱乒乓球就像美国人喜爱NBA一样……”马琳的此番话令人叫绝!引来了热烈的欢呼。他在为自己解围,为自己打圆盘儿了。但这番话更看出他的谦逊淡定与自信,也显示出了机智幽默。

打圆盘儿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忌讳有倾向性。说话要中立,不偏不倚。否则不是打圆盘儿,而是火上浇油了。保定土话还有叫“拉偏架”“敲边鼓”。拉偏架、敲边鼓,只能让事情走向反面,双方形成积怨,使矛盾不可调和。

打圆盘儿并不是调解。调解一般是在双方矛盾和问题乃至纠纷出现之后,而且相对时间较长和程度较深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而且不能自行解决。而打圆盘儿则是在双方的误解或争执产生之前或形成中,或者仅仅是一方在某方面产生误解、陷入烦恼及僵局时的解决办法。打圆盘儿的用意就是让事情圆满,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这虽说是个土语,但是彰显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