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1)

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于2021年01月15日-1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论坛以“传承中华拓荒人精神,推进农业数字化振兴”为主题,旨在以盐碱地稻作改良为基础,赋能现代农业,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多维协作,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论坛主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合作出版方出席。

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2)

袁隆平院士把海水稻技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同时把“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1亿人”作为拓荒人的梦想,提出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的口号。本届论坛还邀请国际知名学术组织、“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并做精彩报告。

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3)

《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责任编辑孙雅臻在论坛上发言 2018年,山东科技社通过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与袁隆平院士建立联系,双方经反复沟通、细致推敲,就《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与研究丛书》的出版达成共识。该丛书包括《耐盐碱水稻育种技术》《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稻米食味品质研究》4部著作,呈现了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如期完成出版,并于上一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举办新书发布会。目前该丛书已输出阿拉伯语版权,分册之一《耐盐碱水稻育种技术》入选“2019年出版百种科技新书”。本次论坛,山东科技社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再次达成合作,就《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水稻数字化模型和生产决策系统》举办签约仪式,并与陈学庚院士、侯保荣院士等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初步确定了出版方案。

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4)

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5)

海水稻为什么能在盐碱地生长(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暨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出版签约仪式)(6)

海水稻产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各地特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实现海水稻的推广和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心愿。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典案例与样板工程,让国内外专家通过思想交汇碰撞,共同打造了一场学术和产业化交流的盛宴,相信《耐盐碱水稻遗传与栽培学》等专著的出版,也会对促进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