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备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因为身上有“忠义”二字加持,后世人对他惟有仰视了。《三国志》中虽然借曹操之口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却也老老实实承认,刘备在“机权干略”方面不及曹操,因此开创的基业规模有限。
陈寿在《刘备传》中开宗明义即写明了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为什么结尾处点评又画蛇添足说他有高祖之风呢?
如此自相矛盾,应该是陈寿隐讳的想要表达什么。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应该是刘备自己这样讲,别人才恍然的。如果刘备逢人便讲“我贵姓刘”,人们一定认为他是瓦特了。
刘邦后代没有三千,也有八百,刘备为什么要认刘胜为祖宗呢?
原来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这个家伙的知名度很高。在两汉时,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种马,妻妾成群,儿子有一百多(时隔两千多年,刘胜再次出土在公众眼前是在河北的满城,这次他穿了一身金缕玉衣)。刘胜有二十个儿子封侯,其中一个叫刘贞的家伙封地在涿县,成了现在河北涿州刘姓的先祖。
好景不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位了,开始琢磨着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出台新规:八月新酒酿成的时候,武帝要亲自在宗庙举行“天子饮酎”(音ZHOU,意为醇酒)的大祭。皇帝出人出力,诸侯王和列侯负责出钱,献金助祭。
天子祭祖,本来是最庄重严肃的事情,可是诸侯、列侯们掏的银子却出现了成色不足、缺斤少两的事情。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汉武帝雷霆震怒,一次夺爵百六人,刘贞也是这群倒霉蛋中的一员,从此成了庶民一个。此后过了三百多年,刘备直系先人再无显达者,直到刘备洗脚上田。
因为实在是无法考证,做事情向来有板有眼的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也犯难了,最后只得含糊其辞,虽然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大概是出了十八服了……反正是一笔写不出两“刘”来,刘备的情况大概和宋高祖刘裕声称自己是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弟弟)之后差不多。
做了皇帝,有史可考的世系却只能追溯到祖父一代,这种情况出现在注重家族、宗法,实行门阀制的汉时确实是笔糊涂账。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不打紧,只要知道他从小没爹,与母亲贩履织席相依为命就可以了。
关于刘备家世问题,最好还是听听汉末袁术怎么说好了——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四世三公的袁家人,居然没有听说过中山靖王有这么一个后代,实在是孤陋寡闻的很。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按常理揣度,刘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应该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易才对,可是在他读书接受教育的时候,却是这样一副模样:“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好好读书,喜欢声色犬马,穿限量版鞋用联名版包包,完全是一副世家纨绔子弟挥金如土的作派。
刘备那个吃低保的寡妇妈,哪有钱供他高消费。原来,据说是一个邻居刘元起看出来刘备耳朵长得异于常人,主动登门提出愿意出资送他去求学。于是,刘备顺利的进入大儒卢植开办的私立学校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刘备在求学期间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与结识损友公孙瓒有关。
公孙瓒虽然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母亲却是没有名份低微的妾。在嫡长子为法定继承人的东汉末年,根本轮不到他来继承祖业。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生的一表人才的公孙瓒成了涿郡太守的乘龙快婿,而且摇身一变跻身大汉公务员行列。
刘备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跳出农门,免得这辈子就在淘宝店卖草鞋,而公孙瓒求学却是为了镀金,有利于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象公孙瓒这种带职学习深造的,当然不差钱。他举手投足间的世家子弟范儿,成功吸引了同学少年的目光。很快,刘备成了他的死忠粉。公孙瓒无意间为少年刘备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窗:原来人生可以兄弟如手足;人生可以妻子如衣服;人生可以不卑不亢;人生可以喜怒不形于色……
的确,从刘备身上可以看到刘邦的影子:有地不种、跟着地主瞎混,好声色犬马、不事生产,好逸恶劳又不甘平庸……
短暂求学生涯结束后,刘备仿佛跳出老君炼丹炉脱胎换骨的美猴王。
刘备怒鞭督邮、丢下老婆孩子跑路,与刘邦戏侮同僚、为逃命将儿女推下车,这一幕幕何其相似?
显然,陈寿敏锐的捕捉到了刘备身上的流氓气质,这才评其有高祖之风的。
刘邦祖上没有贵过,干脆就说自己是赤帝之子;而刘备的格局就小的多了,加上流氓的一面很隐蔽,因此开创的局面也不及汉高祖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