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文 / 姜 鸿

枝条纷披,绿叶娇嫩,果实莹红,这是父亲种在门口的枸杞树。父亲站在树旁,穿着一身崭新的蓝黑色中山装,脸上微带笑意,气色很好。

这是几年前的一个梦境。梦中的我有着难得的愉悦,因为父亲站在那里,很健康的样子。而这种愉悦已是久违的了。

父亲站在门口,我却将父亲拒之门外,因为我认为那不是我父亲,在屋里卧病于床的那个人才是我父亲。这是近日我的一个梦境。两个一模一样的父亲,我选择了卧病于床那一个。

这于我是何等的伤痛与无奈呢?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1)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2)

两种梦境,两种心态,这期间跨越了五年多时间。这五年于我是艰难跋涉的五年。山水迢遥,我的心顶风冒雨,连一帘蓑衣都难以寻觅,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中,一滴滴的血滴满了路途。可是,我终究是走过来了。

难以忘记那是一个无风的初夏的一天,连日的炎热使我终于忍不住取出了凉席,我在擦洗着它。这一天是周五,是中考的日子,女儿正在考场上,我没有监考任务,在家里休息。心里无端发慌,很绝望无助的感觉,这种感觉已连续数日。九点多,电话响了,是学校办公室辛老师打来的,告诉我父亲出车祸了,正在莱阳中医院急救室。我一下子懵了,赶紧出门,还未迈出家门,电话又响了,是哥哥的,告诉了我同样的消息。挂了电话,来到门外,我好像一下子清醒过来,害怕起来:父亲怎么样了呢? 他不会已经离开我们了吧? 我感到非常恐惧。又给哥哥打回去,询问父亲的情况,哥哥说: 医院里告诉他,父亲只是腿不能走路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骑车往医院赶。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3)

我和哥哥先后赶到了医院,父亲已经躺在医院的活动床上了。父亲告诉我们他的肚脐以下已经失去知觉了。我感到情况严重。父亲说脊背痛,我用双手抬着父亲的头,父亲说这样感觉才好点儿。我一直用双手抬着,汗水一滴滴滴落下来,我全然顾不得了。受伤的父亲需要做各种检查,被人抬上抬下。

父亲是在骑车的时候被一个冒失的骑摩托人从后面剐倒的。

下午,父亲做了第一个手术,左腿胫骨骨折,伤口暴露,不断流血,必须尽快手术。做完这个手术,我们将父亲转到更好的医院。经检查,父亲脊柱骨折,脊髓神经受伤。这意味着父亲有可能终身瘫痪。

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抱着一线希望,连夜将父亲转到更好的医院。那是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经过长途奔波,我们入住异地的医院,那一夜医院的灯光惨白。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4)

父亲在手术室里度过了漫长的四小时。那四小时父亲是怎样过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那是血腥的四个小时。术后的父亲夜晚常常在梦魇中惊醒。父亲的后背上留下了又粗又长的疤痕,每每让我触目惊心。

术后,医生的结论是没有可能恢复了,父亲将永远无法行走了。

我们身心疲乏地回到家里。正是炎热的夏季,一不留神,父亲的臀部长了一个褥疮,不断扩大。我们访医寻药,各种办法都试过了,还是在不断扩大。无奈之下,哥哥拿起了剪刀,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腐肉剪掉,剩下一个拳头大的洞。我不敢正视那个洞,我很感

佩哥哥的勇气,是生死的逼迫让他拿起了剪刀,让他一剪刀一剪刀地剪掉至亲身上的肉。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5)

我的心创痛无比,可是父亲全然没有疼痛的感觉。原来能够感受到疼痛也是一种幸福。

这突然的变故使我们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迅速地坚强。

父亲的褥疮终于痊愈了,父亲又度过了一劫。

伤后的父亲很安静,他安静地躺在床上,从不急躁,更没有怨恨。他在想他的心事。一天傍晚,父亲望着窗外幽幽地说: “一棵大树就这样倒下了。” 我看见父亲的眼角有闪闪的泪光。是的,父亲不能再帮我接送孩子了,父亲不能再用三轮车载着母亲出门了,父亲不能再去买菜了……

童年的时候,多病的我常常在半夜伏在父亲肩背上去医院。路上已没有行人,只有路灯昏黄的光照着,父亲的脚步声“ 沙沙” 地响,格外清晰……

是的,我们的大树倒下了,可是天空还在,我们必须撑起我们的晴空。

在侍奉父亲的漫漫时光里,无助与绝望时常包围着我,可是我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温柔地对我说: “ 孩子,慢慢来。” 我于是把一日删减得简而又简,我只要迎来黎明,送走暗夜就好了,我只要一日日地送走属于我的晨昏就是我的胜利。

这样的了无欲求的日子果然好过多了,清静多了。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6)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7)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8)

院子里的滴水莲盛开了团团簇簇的花朵,茉莉花依然送来淡淡清香,院落依旧,夏日依旧,可是人事已非。

我想起父亲出事前那段时日,我常常做着一个梦: 我们家换房子,我们从窗明几净的房子里搬入了破旧的房子。这样的梦境反复出现。

我不知道冥冥中有没有一种未卜先知的力量,但是我懂得了以敬畏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生活。

父亲伤残了,我们的生活不得不重新开始。

父亲倒下了,可是我们的大树并没有倒下,他以品德和毅力依然在帮助我们撑起一方蓝天。

日出日落,五年的光阴也不过是刹那一瞬。

父亲卧病在床的五年,以沉默和坚忍承担着病痛的折磨,以善良和宽容包容人生给予他的伤害和磨难。父亲依然是我们稳固的大后方。我们在父亲的支持下努力工作,力求上进。我们的后代从温暖的巢穴里起飞,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9)

莱阳母女(莱阳聚焦:父亲)(10)

生活即使千疮百孔,可是这人间总会有阳光照耀的时候。晴天多于阴霾,我们没有放弃的理由。

生活的伤痛教会我们许多。

人们说,父爱是一座山。于我,“ 父亲” 是一个异常厚重的话题,是我曾经回避的温暖和疼痛。

五年之后的今天,我终于有勇气面对这五年的过往,面对今天的父亲。

我们在父亲的疼痛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从容面对。

 编者按:《父亲》写孝敬父亲的故事,以写“我”的一个梦境开篇,一边站着气色很好的健康父亲,一边是卧病于床瘫痪的父亲,“我”以伤痛与无奈,选择了后者父亲。接着小说以夹叙夹议的技巧,以抒情叙事相结合的艺术,细腻地描写了父亲怎样因车祸住院,兄弟们怎样以孝敬之心,无微不至地护侍父亲住院五年。其间的艺术魅力是作品不时地以倒叙和插叙手法将童年得到父亲恩爱的梦一般场景不时展现,又与眼下父亲以坚强应对的困境,相互辉映,营造的是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的艺术氛围,颇具感染力。作品的亮点在于彻底颠复了世俗的一个传统偏见,即“久病床前无孝子”,五年来“在父亲的疼痛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从容面对”,从而终于有了勇气面对生活中种种过往。这便是作品的巨大正能量。

【 作者简介:姜鸿,莱阳中学高级教师。主持过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语文学习策略课题、山东省教研室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教学之余进行文学创作,以文学创作促使自身学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创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共计100万字,发表于《小说选刊》《文艺鉴赏》《思维与智慧》《新疆青年》《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烟台教育》《齐鲁晚报》等报刊,多篇散文和诗歌作品在多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并入选各种文集。多篇作品被设计成中考或高考阅读训练题或考试题。三篇散文被选入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朗读教材。】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归作者,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