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长津湖》是今年国庆档最受瞩目的一部。

因为从全方位看,它都是大写的牛逼。

配置顶级——

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各个拿奖拿到手软;

编剧兰晓龙,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两大神作在手。

参演人员群星闪耀,有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胡军、段奕宏、张涵予、黄轩......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

规模庞大——

全实景,拍摄周期达200天,台前幕后投入一万多人。

业内人评,这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战争片。

不过,投入如此之大,是值得,具有特殊意义的。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

看的是电影,也是历史。

它提醒每一位国人,必须了解,且铭记,那一段带血的历史。

《冰血长津湖》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3)

长津湖,是一座人工湖,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其最后注入鸭绿江,是位于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1950年的这里,是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一。

或许有人会问:

为什么单拍长津湖战役?

原因很简单:

这是改变整个朝鲜战场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的一站,是震惊世界的强强对决。

当时,这里集结了中国和美国两支最王牌的部队。

而中国,让世界上军事最强的军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最惨烈的大败退。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4)

在这部荣获金鸡奖的纪录片中,告诉我们两个冷知识点。

一是,老兵口述的:

“我们同日本、国民党、伪军、汉奸都较量过,但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还就只有美国”

二是,至今,长津湖战役都是美国军事院校学习的典型案例。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5)

仓促的开始

众所周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领导的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投入大量兵力,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其行径一度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逐渐逼近中国边境。

应朝鲜金日成的请求,中共中央做出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也是保家卫国。

其中,志愿军总部在长津湖地区,酝酿了一个大型的战役计划。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6)

作为绝对主力军,美第10军旗下的精锐部队陆战第1师,在向北过程中,途径长津湖。

这里地形特殊,四面环山,在此驻扎的军队,必定是分散开来。

一旦志愿军掐准时机,兵分几路,隐蔽开进,突然进攻,就完全有可能将美军彻底吃掉。

而接到这项任务的,正是志愿军9兵团。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7)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9兵团当时在上海已经驻扎了3个月,任务是解放台湾。

谁知,临时接到中央指示,之前的任务解除,改为立即北上,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

时间紧迫,战士们坐上火车就出发。

甚至,他们都来不及在沈阳中转,领取提前为9兵团准备好的棉衣等御寒物资,就直抵战场。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8)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9)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0)

那时的朝鲜,冰天雪地,夜间气温达零下三十几度。

而第9兵团的战士们,身上穿的是江南地区配发的薄冬装,穿的是单鞋。

不少人,连帽子和手套都没有。

这些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

踏入朝鲜的土壤,只有一个目标:服从命令,打赢这场战役!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1)

敌我巨大的差距

但,这场战哪有那么容易?!

尽管现在已经知道结果,可再回顾那段过往,依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用老兵的话说,美军当时是“武装到了牙齿”。

出动的人,皆是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军事人才,是王牌部队。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2)

武器,也是最先进的,从枪支、炸药,到坦克、飞机。

陆空结合:

地上,各种机枪扫射;

天上,飞机密集的时候,像下饺子一样。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3)

足以看出,虽是异国作战,但朝鲜却像是它的主场。

这离不开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小到吃穿用度:

片中一个细节是,在发起战争前夕,战士们提前过圣诞节,吃了一顿美美的大餐。

有肉,有蔬菜,甚至还有甜品,鸡尾酒。

完事儿,再在温暖的帐篷里睡上一觉。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4)

大到武器装备:

美军在前线,肆无忌惮的开枪,投弹。

因为弹药供给是源源不断的。

最能体现其能力的地方是,著名的“水门桥”。

志愿军炸桥,美军修桥,双方博弈焦灼。

而当水门桥又一次被炸毁,美军直接修起了“钢铁桥”。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5)

物料从哪来?

美军后勤部队连夜部署,在日本三菱重工制作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C119运输机在凌晨运往一千多公里外的朝鲜水门桥附近。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6)

并于早上,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阵地。

之后,工兵部队在下午4点前就迅速架起了大桥。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7)

讲真,这反应速度,这保障能力,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出色的。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败给了对手。

正如我们常说的,志愿军的装备,是小米加步枪。

此话,一点儿没夸张。

就拿第9兵团举例,当时出发后,除了人员完备,其余都不齐。

御寒物资没有。

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天雪地,志愿军白天隐蔽,夜间行军,一步一个脚印,踩着雪,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岭。

他们走到脚失去知觉。

歇息的时候别说帐篷了,有件能盖的衣服都没有。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8)

据一位老兵讲述,为了保暖,他们想方设法。

像是从棉被里抽出棉絮,做成耳暖和手套,或者把玉米须剪下来,裹到脚上起到微薄的保温效果。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19)

除了穿,吃也是同样的苦。

没有火,就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但由于低温,就连最好储备的土豆,往往也被冻成冰疙瘩。

难道扔了吗?

当然不。

战士会把“冰疙瘩”放进衣服里,捂一捂接着吃。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0)

是的,能有吃的就算不错了。

片中让人泪目的一件事是,一个分队接到任务,第二天要冲锋陷阵。

战士们义不容辞,但唯一的一个请求是,想每人发三四个,或者一两个土豆。

因为这时,他们已断粮两天了。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1)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2)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3)

上级听罢,沉默不语,他不是不愿给,而是给不出。

就这样,这支队伍饿着肚子对敌人发起进攻,他们中有些人,在永远倒下前,连“最后的晚餐”都没有。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4)

连吃穿都严重匮乏,更不要说武器装备了。

第9兵团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有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有国民军制造,总之,参差不齐。

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挠志愿军必胜的决心。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5)

志愿军为什么能赢?

这是很多美军所疑惑的。

从纪录片中所呈现的,大致总结有两点——

绝妙的战略战术:

强敌压境,诱之深入,重重合围,逐个歼灭。

虽然厂长对“兵法”了解的并不详尽,但只大致了解一番,也不禁感叹其绝妙。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6)

志愿军全体上下拧成一股绳。

20军负责阻援,27军负责攻城拔寨,26军作为预备队,目标明确,合作默契。

舍身赴死的勇气:

在朝鲜战场上长眠的杨根思曾说,“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看着志愿军攻破的一个个难题,我们只能用“信念”二字来解释。

比如在向长津湖进发的途中,第9兵团面对很多高山峻岭。

亚德岭海拔1500米,上山的陡坡接近45度,雪深过膝,他们只能在黑夜中摸索前行,途中有人滑落,同伴只能眼睁睁看着。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7)

再比如长津湖战役中的两个“冰雕连”。

一个是在阻击美军撤退的行动中,一个连队没有开一枪,师长非常生气。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8)

可赶到现场才发现,整个连队一半被严重冻伤,一半被冻死在原地。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29)

一个是美军先头部队在侦察时发现,志愿军一个连队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手执武器,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头,化作晶莹的冰雕。

整整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只有一个掉队的战士和一个传达命令的通讯员。

长津湖运用的战术(长津湖牛逼的不只有阵容)(30)

据相关数据显示,重创美军的第9兵团,付出极大的代价,部队战斗减员达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

是的,在这场战役里,志愿军的敌人不单单是美军。

而他们,长眠于长津湖周围的茫茫群山,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正如纪录片的旁白所说——

纵观世界战史,只有中国,也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

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书写着烈士对祖国的忠诚,激励着后人传承英雄精神。

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让我们致敬先烈,铭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