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会让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陈大刚
吐鲁番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炎热”,二是“葡萄”;还有两个传说,一是“鸡蛋能在沙子中煮熟”,二是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主题词当然是“坎儿井”,是它将两个关键词和传说,撮合到了一块儿。
在动了去吐鲁番的念头后,心里有点儿本能的发虚,“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情景,“呼”一下就在眼前蹿了出来。然而,到了之后才真正领教,“鸡蛋能在沙子中煮熟”并非传说。
到吐鲁番市区时是下午两点左右,让我吃惊的是,这儿简直就是一座空城,街道两旁的商场店铺都清一色地关门闭户,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导游说,因为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现在相当于其他省市的中午,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严重午休”,一直要到下午五点,人们才会出来活动。到饭店一下车,当头一棒就是炽风刮在脸上,好像是被打了火辣辣的一记耳光,本能地就想缩回空调车上。司机提醒,千万不要用手摸车窗外的玻璃,那就像是烧红的烙铁,要伤人的。
然而,更为厉害的还是吐鲁番的火焰山与交河古城遗址。
火焰山是吐鲁番最“火”的“名片”,在夏季仿佛是一块炽热的红铁,最高气温达47.8℃,赤裸在阳光下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80—90℃。1300年前,唐代诗人岑参路经这里,写下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句子。站在火焰山下,天上烘烤,地上烙脚,炽热的气流,在火焰山上滚滚蒸腾,几乎可以听到那赭红色的山体,发出“噼噼啪啪”燃烧的声音。在火焰山《西游记》的拍摄地,有一个人造景点,别致地将温度计设计为一根硕大的金箍棒。裸立在炎阳下的“金箍棒”显示——标明温度的红色液体,火焰一样地在65℃上跳跃着,不要说看得我们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甚至连那“金箍棒”也似乎要被这高温熔化。
交河古城也不含糊。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烙在人的身上,才走几步,汗水就迫不及待地从脊梁骨、额头、鼻子、眼睛稀里哗啦地流出来,从肠胃到喉咙,都有一股火,由内往外,又由外往内,横冲直撞,头上的头发、眉毛,仿佛也受不了这样的灼热,想要逃离我们的身体,去寻找阴凉。而导游居然笑着说,今天运气好,凉快,只有41℃,上个月经常是45℃。
在这样的“凉快”中,我们一群20多人,全都伸出了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息。最后,坚持从这座2300年前用土建造出来的城市中,“观赏”完那层层叠叠,如同迷宫一样的道路、城墙、民居、店铺、寺院、府院遗址后走下来的人,不到十人。回来和我们会合时,他们已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一个十来岁的小伙儿通红一张脸,头发仿佛都要飞起来,双脚直跳,大喊大叫着:“妈妈,快点,水!水!热死了!热死了!”
吐鲁番,就是这样向我“入肉三分”地“解释”了什么是“火洲”,将它的灼热,烙铁一样地烙在了我的皮肤上。
来源:川江都市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