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天气下,夸张渲染的谣言也在不断滋生近日,一则“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的消息登上热搜,随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回应,所谓大佛“真身”就是佛头到佛脚,都是一直能看到的,是常态此外,对于“西湖龙井茶树90%被晒干”的热搜,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处回应称,晒干的情况确实有,但说法夸张了,“西湖龙井茶产区大致有10%的茶园受干旱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措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措施(视点高温干旱不是猎奇的温床)

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措施

极端高温天气下,夸张渲染的谣言也在不断滋生。近日,一则“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的消息登上热搜,随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回应,所谓大佛“真身”就是佛头到佛脚,都是一直能看到的,是常态。此外,对于“西湖龙井茶树90%被晒干”的热搜,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处回应称,晒干的情况确实有,但说法夸张了,“西湖龙井茶产区大致有10%的茶园受干旱影响”。

连日来,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肆虐全国,由于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很多地方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都受到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西湖龙井茶树90%被晒干”等能展示高温干旱极端程度的谣言疯传,也就不奇怪了。

在灾害、疫情等特殊状态下,谣言容易生成、传播,这是一种正常的传播规律。以当前的极端高温为例,一方面,外界的关注度很高,信息需求量大;另一方面,信息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下容易造成失真,人云亦云之下,夸大事实的假消息,成为传播“爆款”。

事实上,近期以来被证伪辟谣的远不止上述两则案例。一些官方机构、媒体,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辟谣栏目,为民众澄清那些不实消息。

正如那句俗语所揭示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尽管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澄清,然而相较于谣言在登上热搜时所达到的传播面,辟谣澄清的消息受到关注度往往要小很多,还是会有很多网友困在了假消息的信息茧房里。

以“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为例,其实只要稍微核实一下,找一些网上的图片,就很容易发现,网上的说法并不对。这种一点都不逼真的假消息能大面积传播,足以说明人们对谣言的免疫力较低。

在如今全民关注高温干旱的前提下,对相关极端现象夸大渲染,炮制出不实信息到处传播,绝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它很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失焦。高温干旱之下,大家的关注重点,理应在抗高温抗旱救灾上,哪里需要援助,哪些人遇上了困难等。而类似夺人眼球的谣言,无疑是在争夺注意力,让大家的关注重点,滑向一些极端猎奇的现象,导致高温干旱猎奇化。

再者,不实信息四处传播,也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那些受影响严重的地方,几乎都是全身心投入到抗击高温干旱中,而面对满天飞的假消息,还得腾出大量精力用于调查辟谣,这本身就是浪费公共资源。

这两天,有不少人呼吁,不要将高温干旱浪漫化,带着滤镜去肆意调侃,同样,也不应该被各种谣言攻陷,为各种夸大事实、制造新闻奇观的现象提供温床。要避免谣言频繁上演,我们普通人要不信谣不传谣,对于一些极端少见的“奇闻”,多做信息真伪的核实工作;而从官方层面看,既要加强信息的发布效率,用权威发布来减少夸大事实、博取眼球的谣言传播空间,同时还得加大对故意制造、传播谣言行为的打击力度。

极端高温干旱之下,全民共度时艰。谣言少一点,公共资源和公众注意力集中一点,避免灾难往猎奇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齐心协力,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 熊志,来源: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