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汇总)(1)

学经济

上面的分析都强调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大家知道,收入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在短期内,有时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负数,即收入增加时消费反而减少,收入减少时消费反而增加:有时边际消费倾向会大于1,即消费增加额大于收入增加额.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下面选择其中重要的依次简述。

1.利率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什么是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及收入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鼓励他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他的储蓄,需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总和而定。

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就全社会总体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则由这些人的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正负净额来决定

此外,储蓄的另一目的是为将来养老或其他某一特定用途。如以将来每年能得到固定金额为目的来储蓄,则利率提高可减少目前所需积蓄之本金,因此,利率的提高会降低储著。可见,利率的提高,因会发生正负相反的效果,就全社会而言,难以事前判断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

影响消费的另一因素为价格水平。这里所谓的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人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

前面说过,高收人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

4.社会保障制度

通常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