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社会研究过程中

归纳(induce)演绎(deduce)

是一对经常出现的概念

也是普遍使用的两种推理方式

与理论的建构、检验息息相关

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常常用于系统地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现象的理论等方面。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经验事实,常常用于检验一种理论、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

01 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

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提出了“科学环”的概念,形象地展示了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以及理论与经验观察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出归纳法、演绎法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归纳与演绎科研例子 归纳与演绎I研究方法05(1)

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即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进而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命题或理论。

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运用演绎法,把理论应用到经验观察中。依据这一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在现实中观察具体现象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在现实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前,研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

从观察入手,运用归纳法,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并用这一理论说明和解释最初的观察。

从现有理论入手,运用演绎法得出假设,再通过经验观察来检验(证实或否定)最初的结论。

该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它表明了科学研究是“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其中归纳法、演绎法是连接经验观察和抽象理论的重要桥梁。

02 评价

在运用归纳法时,由个别现象概括出的一般性结论并非是可靠的,可能会被未观察到的案例所推翻。归纳法不可能逻辑地推出一般原理,因为由归纳得到的结论只是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的概括,只适合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范围,仍然停留在经验层次。事实上,归纳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而非发现一般原理

由于演绎的大前提——一般原理或公理——有可能是错的,所以由它推演出的命题或假设也可能是错的,这就不可能有效解释具体现象。单纯靠演绎也不可能发现理论的错误

03 假设检验法

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把归纳、演绎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假设检验法”,也称为“试错法”

假设检验法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归纳与演绎科研例子 归纳与演绎I研究方法05(2)

假设检验法的步骤

归纳与演绎科研例子 归纳与演绎I研究方法05(3)

①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②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③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④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步骤①②采用的是归纳法,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步骤③④采用的是演绎法,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如果没有理论假设的指导,经验观察就有可能是盲目的,缺乏系统性;仅仅运用归纳法只能得出经验现象的概括,而不能检验理论结论是否正确。

假设检验法可以将经验概括与假设进行比较来检验理论的真伪,这是它的优势之处。目前在社会研究中,假设检验已成为普遍运用的研究逻辑

参考资料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