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生的智慧不仅在于具备战胜对方的能力,而且要具备能够接受失败的胸怀。
人生许多际遇都是因缘和合形成的结果,个人的能力主导不了自然的发展,所以会出现很多我们决定不了的局面,我们具备能够取胜的能力,也只是在某些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够达到期望,而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合乎自己的心意。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多数都是我们不想面对的人生,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能够谋事的智慧,也要有接受逆境的胸怀,就是为了接受那些不想面对的人生际遇。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事事都看得明白,并不是真正的贤明,能清楚也能糊涂才是真正的智慧;一定能战胜别人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能胜能败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个人能把事情看得清楚是他的智慧所在,而能够恰当的装糊涂,才是真正做人的境界。
人生不需要每一件事情都活得清清楚楚,更不应该抱着非黑即白的态度面对生活,这个世界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黑白分明,有的时候难得糊涂,反而会活得更畅快一些。
同样的道理,能取胜并不算智慧,能胜能败才是真正的勇敢。
善战者不是靠勇力作战,而是靠智谋,所谓智谋就是理智清醒的审查局势,然后再做定夺,而不是单纯靠勇气夺天下,否则就是有勇无谋。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做: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勇敢到胆大妄为的时候就会遭到伤害,勇敢而不逞强就能保全性命。
一个人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无所顾忌,而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勇敢,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适当的以柔弱代之,这样的勇气才能换来真正好的结果。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柔弱不争的,而人类因为存在主观上逞强好斗的心思,很多时候容易陷入无所畏惧的思维陷阱之中,以为什么都不怕就是人生真正的坚强,其实并不是如此。
正所谓“兵强则败,木强则折”,我们应该具备坚强的韧性,但是不应该有逞强的心思。
如曾国藩提出的“刚强”之理,人当强则强,但不应该过分逞强,过强则容易衰败,所以曾国藩常教导自己的兄弟以及后辈,凡事不要过于刚强,要学会善于隐忍,当自己面对针锋相对的局面时,就应该学会浑厚包容,绝不刻意显露和表现,这样才不会显得孤立。
三、
三国时,曹操嫉妒刘备,担心刘备日后与他争夺天下,而刘备也知道曹操的心思,就隐藏自己的抱负,每天只是在家里种菜,好像没什么追求一样。
有一次,曹操为了试探刘备,专门摆下宴席,要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当今英雄只有你和我曹操两个人罢了。”
这句话让刘备心头一震,手里的筷子不知不觉的也掉在地上。
这个时候刚好天空正在打雷,刘备就说:“雷声的威力导致我吓掉了筷子。”
曹操就问到:“大丈夫也怕打雷吗?”
刘备回答说,:“圣人在迅雷疾风之时神色都会发生变化,我如何不怕呢。”
于是将自己内心的不安借雷声掩饰过去,曹操发现刘备连打雷的声音都害怕,之后就不再怀疑他了,而刘备正是用隐忍的方式韬光养晦,才为自己谋取了一个好的结果。
《孙子兵法》之中说: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如果只知死拼就会被杀,贪生怕死就会被俘虏,急躁易怒就经不起刺激,太过于自爱就受不了侮辱,盲目爱民就会因为掩护居民而导致烦恼,这五种危险是用兵最大的灾难,也是将帅最大的败笔。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只知逞强而不知柔弱,明白人生以退为进的策略,才能更好的去面对这一生。
当条件不利时,不妨选择隐忍,以韬光养晦来处理自身,不要让自己时刻处在针锋相对的局面之中,否则当你拿“急躁易怒,过度自爱,只知死拼”的片面思维去应敌时,反而会被敌人利用了你的过度逞强。
作战如此,人生更当如此,所以在人生中,那些过度偏激,性格刚强的人生多遭难,而外圆内方,处事灵活者常能多福,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