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丹麦战争的余烟散尽的时候,普鲁士与奥地利疯狂地瓜分了战利品。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最为惊喜的不是占领了石勒苏益格,而是通过战争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铁血政策,战争让他看到了德意志统一的曙光。既然已经迈出了了第一步,就没有理由不继续走下去。

普鲁士战败事例(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1)

俾斯麦

在德意志的各个邦国之中,只有奥地利有实力与普鲁士抗衡,纵使有时候双方为了共同利益可以实现短暂的联合,但是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野心,使得他们必然走上反目成仇的道路,因此从长远来看,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1861年,普鲁士皇帝威康一世把统一的大任正式交给了俾斯麦。俾斯麦决心要用奥地利的失败来加快德意志统一的步伐。为此,他准备向奥地利开战。

1866年6月,普奥双方正式开战。双方参战各自的总兵力为:普方63万人;奥方58.5万人。

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它们包括: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及拿骚。

一些北方的邦国支持普鲁士,包括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及不伦瑞克。

国际上,由于大英帝国继续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而且希望普鲁士强大起来,来制衡贪婪的沙俄和霸气十足的法国。希望普鲁士的强大来平衡欧洲的力量,形成新的均势局面。加之大英帝国此时又忙于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改革上;在对外政策上,主要把目光放在美国国内战争后的走向,对大陆事务奉行不干涉政策。

普鲁士战败事例(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2)

19世纪就60年代的欧洲

因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对俄国的不友好举动,以及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问题,使俄国对奥地利余恨难消;再加上俄国在克里米亚惨败后又面临波兰起义,这些耗尽了俄国的实力,使俄国无力再干涉普奥战争。另外普鲁士为了拉拢俄国,早在1863年波兰起义时,俾斯麦就曾使普鲁士充当俄国镇压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承诺。

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由于认为普鲁士与奥地利两个欧洲军事大国之间的战争,将是长期的,必将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因此法国只要居中斡旋或是出兵莱茵,将会取得应当得到的一切东西。所以法国对普鲁士对奥战争行动持默许态度。

为了孤立奥地利,普鲁士又与意大利结盟,并许诺只要普鲁士取胜,意大利军队和奥地利军队对阵的南方战争结局无论如何,都将把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给意大利。这样意大利就被绑到普鲁士的战车上。

普鲁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将部分奥军吸引到南部战场,北部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接连在萨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败奥军。

普鲁士战败事例(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3)

普奥战争场景

战败的奥地利解散德意志邦联,次年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奥地利被排斥在德意志新联邦之外,又丢失了威尼斯省(划归意大利)。昔日奥地利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已一去不复返了,而普鲁士则称霸德意志,为统一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假设:1866年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由此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那战败的普鲁士除了要割地赔款外,还可能会永远失去干预德意志事务的能力,失去对原德意志联邦内成员国家的影响力,并且普鲁士自身由于遭遇战败、割地、赔款等重大打击,可能自身都有可能崩溃。

二、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那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主张建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国并把奥地利排除外在外的统一梦想,将会彻底破灭;相反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一世希望建立以哈布斯堡王朝为中心的,一个从北海到地中海的大德意志国家的夙愿将有可能实现。

三、1866年的普奥战争,若普鲁士战败,在自身安全受到奥地利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定会施展外交手腕,说服法国出兵干预,法国绝对会出兵。因为首先,法国和奥地利因为意大利问题早就失和(法国对意大利的支持侵犯了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利益。1859年奥地利丧失在意大利的伦巴第,法奥开始交恶)。其次,如果奥地利此战击败并吞并普鲁士,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变成中欧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并不符合法国的利益,普鲁士和奥地利斗的你死我活,法国才能坐收渔翁之利。

但此时若法普结盟对付奥地利,俄国必然会援助奥地利,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让俄国对法国恨之入骨。如此一来,欧洲各大国之间又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