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好了!我中了!”

这是范进在高中举人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也充分显示了他的惊喜与激动,不过自从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扬名之后的几百年内直到今天,范进都成为了被人争相嘲笑的对象,那滑稽、讽刺的嘴脸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之中。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

但这种理解是浅显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范进中举的印象只停留在他一夜飞黄腾达、山鸡变凤凰,接着便展现出一系列疯癫、狂喜的姿态,实在比暴发户还要暴发户,但却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

范进此人后来究竟如何了?他成了梦寐以求的举人后又能怎样呢?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2)

我们先来看看范进悲苦的前半生,书中并未提到他的出身,但据他的情况可以想见,他的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也绝不可能穷得叮当响,否则在那时他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等他稍大一些便开始进了学堂,在学业上十分用功,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读书是一条通天大道,也是最为人所推崇的。

不过凡事都有目的,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做官,范进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闷着头狠狠读书,在这一点上非常执着,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好孩子,

否则胡屠户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按他这种市侩的性格,必然是将发奋读书的范进当作了投资的目标,觉得他日后能有出息,好早早攀附。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3)

可惜对于胡屠户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那时的女子一般十五六岁便已经嫁人,而他的女儿在家一直待到三十岁还没嫁出去,显然是个条件有些磕碜的“大龄剩女”。

但在胡屠户的口中却变成是拒绝了不知道多少富户家的公子,能嫁给范进那真是他天大的福分了。

好在范进并不在意这些,家里能有个老婆自然是好的,而他每天的主要任务还是扑在《四书》《五经》当中,他坚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要鲤跃龙门。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4)

不过人都讲究年少成名,十几岁就名扬天下的大有人在,范进倒也并非一事无成,他在不久后便中了秀才,虽然前方的考试仍然不计其数,而且本身社会地位没有显著提高,但对其他的平头老百姓来讲,总是不一般的人物了。

这里必须要提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5)

中国的科举起源有人说汉,有人说隋,但无论如何,从开创以来直到几百年以后这漫长的时间当中,经过了许多发展,在明代的时候达到了巅峰,让全天下的人都以读书为最高目标,清朝则基本照搬了明朝的科举方针。

说起来也很简单,在明清科举中,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大考试,每一种考试当中通过的学生则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各种考试内的第一名则被称作案首、解元、会员和状元。

一个人如果想通过读书做大官,那么他必须先经过十年寒窗,然后再跑去考试,不过别急,在院试之前还有一个童试,这是最初级的考试,只要考生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能力,就是能看懂文章会写字,基本就算是通过了。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6)

接着才是院试,在府、州的学院内举行,可以理解为省级考试,顺利通过的人被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待遇,但总的来说已经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了,得到了文化分子的认证。

院试之后便是乡试,也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最艰难的一关,每三年才会举办一次,录取的考生名额都是固定的,由中央按照各省的人口直接分配下来,全国一般只能录到一千多人,被录取的人可以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号“举人”。

这一关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所有人为这个名额都抢破了头,其原因就在于举人的性质——成了举人,就此才拥有当官的资格了。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7)

如果您实在才高八斗,连乡试的大关都能闯过去的话,那么就可以从老家赶紧打包行李准备赶着去京城了,要是在什么偏远的州府,说不定还得提前好几个月出发,因为在那里即将举行规格更高的会试。

会试在中央的礼部举行,是全国性的统考,比现在的高考还要厉害得多,高考完了只能去国子监(大学)进修,最后出来还要找工作,但通过会试的人就是响当当的进士了,或高或低基本上都能拿到一个官位,从此一跃登上官老爷的台阶,与众不同了。

不过这还不算完,一个月以后,还有一场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殿试,这场考试的考生是所有进士,考官则只有一个人,考试地点在皇宫,考官则只有一个人——当朝皇帝。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8)

这场考试的目的就是给进士们排个名次,最高的三人叫做“一甲”,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

当然,这些只是介绍,毕竟我们的主人公范进和后面的考试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他读了许多年书,而且从来没有偷奸耍滑,但他唯一通过的只有童试。

没错,范进只是一个勉强得到“读书人”认证的童生而已,虽然名字叫童生,但在这一行里大多数人的年纪都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二三十属于正常,四五十也不罕见。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9)

一开始,身边的亲人、老婆、朋友或许还对他有所期盼,甚至加以鼓励,劝他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会扶摇直上,

但随着春夏秋冬一年年地过去,人们的态度从平淡变成了厌烦,最终已经开始鄙视他,范进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唯一不变的就只有他童生的身份。

要知道,此时的范进已经人到中年,家庭状况更是一塌糊涂,他父亲早逝,家中尚有身体不好的高龄老母和妻子要养,但他却连工作都没有,只是天天读书考试,还要在笔墨纸砚上花钱,日子过得不能说是清贫,简直捉襟见肘。

在这种状况下,自然没有谁会给他好脸色看,不说旁人,就连他的岳父,一个腌臜的杀猪屠户都全然不把他放在眼里,整日呼来喝去,张口便骂。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0)

到了五十四岁的时候,范进还在努力,他多么执着,甚至于在家里锅都揭不开的时候到处借钱去继续考秀才,不过这一次还真让他考上了。

但这却毫无意义,一个五十多岁的秀才又有什么含金量呢,而且秀才没有当官的资格,充其量还是个穷酸文人罢了,在别人眼里,这只是范进考了太多次,运气终于好点于是中了。

此时的范进已经陷入了人生的大无奈,他进退两难,毕竟年事已高,既然走到这里,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考下去了。

考到秀才后的这一年刚好是乡试年,范进自然是要去的,他什么也不管了,但胆小的他还是不敢让家里人知道,只能瞒着他们和几个人一起去了考场,考完马上跑回家,结果家里的妻子和母亲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1)

从表面上来看,范进这个人足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考完了试,生活仍然没有一丝变化,反而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只能去卖掉最后一只老母鸡,但在这时,他忽然得到了通知——自己中举了。

他的情绪的姿态经历了三个显著的变化:从完全不相信,到直接高兴得状若癫狂甚至昏迷,再到平静下来后,和各位地主乡绅坐在一起。

一瞬间,所有人的脸全都变了,让范进从一个百般不堪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要被供起来的人物,只因为一纸中举的通告,范进在几个月内就有了田产、房屋、奴仆、丫鬟以及数不清的银子。

不过在这之后呢?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2)

在故事中,范进仍然没有放弃他做了几十年的事情——读书,即便在拥有吃喝不愁、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按道理来说举人已经可以做官,或许不是大官,但熬个几年总是能拿到个铁饭碗,除非......

除非继续往上考,参加全国级别的会试,而范进正是这样做的,此时他已经十分富有,读书的资金简直充裕,在三年后,他毅然选择进京,竟然更一步高中了进士。

举人虽好,也只能在一些小地方拿来炫耀一下,但进士就不同了,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高材生,只要运气稍微好些,在官场上能走到什么地步是说不准的。而范进正是如此,所谓:

“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儒林外史·第七回》

他中了进士以后便分配到了御史的岗位上,他工作勤勤恳恳地干活,业绩一直不错,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3)

后来被多次调任各地,最后被皇上钦点为山东学道,这是朝廷正四品大员,还是地方官,主掌全省之教育工作,比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权力还要大些。

范进的故事或许有原型,但毕竟是从虚构的小说中来的,所以他的经历我们不能当作例子来看,可是他最终的功成名就却和我们一贯以来认识到的讽刺、可笑格格不入,这是因为作者吴敬梓本就没有这个意思。

他讽刺的对象不是范进,而是当时的科举、社会面貌,范进只是一个小人物,他做的很多事,努力也好,滑稽也罢,都是无奈的,换句话来说,就是“错的不是范进,而是这个时代”。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4)

在明清之际,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体系很完善、选拔出来的人才很多,但同样弊端无数,尤其是八股文的出现,让学生们为了考试做官而学习,但却不知道自己学的究竟是什么。

而官场内部也早就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制度,比方说主考官和考生之间就有着很强的裙带关系,以后学生做了大官,在曾经的考官老师面前仍然要客客气气。

再比方说结党,就像故事里的张乡绅一样,他本人也中过举、当过官,在本地那就是妥妥的霸主,但这种人最看重的就是人脉关系,也是他这么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于是范进前脚中举,他后脚便来了,大手一挥送钱送房丝毫不心疼,那是因为他知道范进将来会做官,如果成为自己人,那么这点成本简直九牛一毛。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5)

而范进呢,他出身普通,除了科举,没有翻身的机会,而且受到环境的影响,大家都觉得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至于为什么读呢,有人为了钱、权,有人为了国家、百姓,但范进呢?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百姓被压迫、势利的面貌、地主土豪的狡诈、见风使舵以及人们对权力欲望的追逐。

范进中举后差点疯(范进中举后发疯失常)(16)

但范进其实是个努力的人,他几十年不忘初心,光是这份坚持就很难能可贵,即便胆怯、懦弱,他也还是顶着压力考中了,而后来他却没有被名利所困,依然坚定着自己的道路,才得以青云直上、官至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