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老奶奶,在吃大枣时,一不小心,有一颗枣核咽了下去,卡在食道,家属赶紧将老人送至我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发现卡在老人幽门口,伴有两侧扎伤,如不及时取出,会严重影响老人的吞咽功能,且造成继发感染。内镜室医生成功将枣核取出。

进餐时狼吞虎咽、谈笑风生、心不在焉,有可能误吞枣核。老人、儿童更需谨慎,由于老年人感觉迟钝,吞咽不协调,容易误咽。儿童认知力差,家长监护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吃有枣的食物时,要先把枣核剔除再进食,以防误吞,对身体造成伤害。

去年3月28日,江西都昌县有一位六旬女子不幸被枣核横卡食道身亡,虽然从事情发生致死亡有1个多月,期间分别送往市县两级医院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挽救回该女子的性命。

那你有没有好奇过误吞的枣核去了哪里吗?会有什么危害呢?一起去寻找答案。

误吞了红枣核如何处理(误吞了枣核咋办)(1)

误吞了枣核会发生什么

我们误吞了坚硬的异物后,无疑都会有点恐慌,那你知道枣核在肠道内是怎么“旅行”的吗?

枣核的长度一般只有1—2厘米左右,(有的新疆大枣甚至有4cm,很易出现问题),这样的长度在肠道内是完全可以“自由通行”的,一般不会卡在肠内。

如果枣核导致肠穿孔,除了肠道本身的原因外,这样的枣核显然是超过了肠管直径的。

误吞了红枣核如何处理(误吞了枣核咋办)(2)

人的肠管直径一般在1~3厘米,是有弹性的,在肠管发生梗阻时,可以扩张,达到5厘米,甚至更宽。扩张的肠管无论弹性,还是抗尖锐物质损伤的能力都是下降的。

同时,肠管也有着蠕动功能,蠕动的时候肠管会收缩,随着蠕动波的移动,收缩段也会向前移动,这就是肠道推动肠内物质移动的动力了。

如果异物过长,超过了肠管的直径,异物在弯曲的肠管内无法转向,就可能卡在转弯处,而无法前行。这时,肠管就会通过加强蠕动让异物强行改变方向,通过弯曲段。

加强蠕动的结果有两种可能:

一是通过了弯曲段,可以继续前行。

二是卡在了弯曲段,形成梗阻,或者穿孔。

只要异物的直径不大于肠管的内径,这样的异物大多数是可以自己排泄出来的,包括一些像枣核这类比较尖锐的异物,而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但是,也不能排除小的尖锐异物会刺伤消化道粘膜,甚至扎进里面。

误吞枣核有什么危害?

梗阻

如果肠管本身存在肿瘤等病变,会形成肠管的局部狭窄。让原本可以通过肠管的异物,在这段肠管无法通过了,形成梗阻,或者穿孔。

划伤食道和胃肠道

误吞坚硬的枣核还可能造成食道和胃肠道的划伤,这种损伤多半比较表浅,可以自愈。

如果嵌顿在食管,就需要到医院处理了。

误吞了红枣核如何处理(误吞了枣核咋办)(3)

穿孔

误吞枣核引发穿孔,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许多老人牙齿不好,进食时没有充分咀嚼,口腔不能筛除、吐出所有枣核,让尖锐的枣核有了“可乘之机”。

老年人的肠道薄弱,由于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肠管壁也比较薄弱,对于异物损伤的防御能力减弱,因此,当有较尖锐的异物刺激时,就容易发生穿孔。

如果误吞尖锐的食物或异物,如鱼刺、鸡骨头、枣核、两端尖锐的牛蛙骨、假牙等,当时未明确排出体外的,请引起足够警惕。不要尝试不科学的“祖传方法”,如吞饭团,这么做可能将原本在口咽部的异物“挤压”入食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用手抠也不行,在没有专业工具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精确定位,可能使异物卡得更紧。

如果误吞了异物怎么办?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果异物较大,两端非常尖锐,长度大于2cm,吞食后伴有咽痛、吞咽困难、胸痛、腹痛等,请即刻至医院就诊,咽痛看耳鼻咽喉科,胸痛看胸外科,腹痛、黑便、血便看普外科,有些情况复杂的需要三科联合就诊。务必将吞食尖锐异物的病史详细告知医师,这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2.如果异物较小,长度1-2cm,直径小于3mm,类似异物多为鱼刺,请密切关注身体有无不适。如刺痛感不明显,仅吞咽时有异物感,不影响吞咽,并且症状在1小时内明显好转,那么异物可能已自行脱落,多为咽喉部黏膜或食道黏膜小擦伤。后续没有出现吞咽异物感加重、胸痛、腹痛、黑便、血便等症状,多可自愈。3.误吞枣核等异物后,要主要观察腹部疼痛的情况,一旦发生疼痛,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民间有吃韭菜治疗肠胃异物的传说,是不靠谱的。一是长段韭菜难以下咽;二是韭菜对异物没有特异性,即使经过咀嚼后也达不到包裹异物的效果;三是韭菜包裹异物会增加异物的直径,有可能会加重(增加)梗阻的发生的概率。4.如怀疑老人儿童误吞异物,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就医,找消化内科或胃镜室处理。

总之,误吞枣核等异物后,大多数是可以自己排泄出来的,不必太过紧张,但同时应该注意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症状明显,立即就医。

关键是做好预防,这是最重要的。

误吞了红枣核如何处理(误吞了枣核咋办)(4)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肠胃小护士:关心肠胃健康,关爱自己!

本号文章大部分转载,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内容读者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自己处理问题的依据,读者有问题请咨询专家,本号不承担责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支持我们,也欢迎评论区吐槽鞭策我们!

也欢迎各位医师、营养师投稿、合作,推荐好文,更好的服务各位读者!欢迎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