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本名叫庄周,字子沐,后来被尊称为“南华真人”,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69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通常人们提起道家,就不得不提两个人,老子和庄子,两位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二人的哲学也被称为“东方哲学”,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人和传承者。

庄子说气散而亡气聚而生 庄子方生方死(1)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都是道家的经典著作,这两本书再加上《周易》又被合称为“三玄”,其中,《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也十分难懂,主要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艺术审美、人生价值观等。

《庄子》两个地方都出现了“方生方死”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地方出现了“方生方死”,其中一个出现在《庄子·天下篇》: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天下篇》是一篇学术史论,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它你可以对宋妍、惠施、公孙龙等道家名人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比如上面这句话就是惠施所说的。

另一处则出自于《齐物论》,在里面是这么说的: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方生方死”一个词出现在这两个地方,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它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庄子援引惠施这一命题,用意是什么呢?郭庆藩认为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意思就是说生和死都是相对而言,对于“生”者来说,“生”是“生”,但对于“死”者来说,“死”才是“生”,其实他的解释大体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但是庄子借惠施这一命题,应该不止是重复惠施的观点这么简单。

首先,要理解庄子所说的这句话,你得先了解一个核心关键——“方”。

庄子说气散而亡气聚而生 庄子方生方死(2)

方生方死的“方”如何理解?

方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最开始的意思是放逐,后来又被引申为边塞。用作名词“方”可以有类别、形状(方形)、大地、方向、旁边(边缘)、边界、地区等意思;用作形容词“方”可以有方正之意;用作动词”方“则有并列、等同于、对比、辨别等意思;”方“用作量词,用于计算体积和面积,比如纵横一丈称为”一方“;当它用作副词的时候,它不仅可以表示方才,还可以表示将来,将要发生,也可表示某种状态正在进行时;最后”当“还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当,在“的意思。

庄子说气散而亡气聚而生 庄子方生方死(3)

”方生方死“的”方“,目前来说,比较被认同的解释是它表示为某种状态正在进行时,“方生方死”中,将“生”和“死”作为一种状态,也就是说“生”和“死”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同时进行,抽象一点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万物在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死去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两者对立统一,彼此共存。

庄子擅长于援引或者批评其他名家命题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庄子引用了惠施“方生方死”命题,但两者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从上面庄子说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庄子是借这一命题来表达应该破除人为划分的做法。二者的思想有其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不同。

庄子的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其他的一切事物都是“彼”,从“彼”的角度,你才是“彼”,如果你把自己视为“彼”,你就看不到“此”的那一面,所以说,“彼”是因为“此”而产生,“此”也因为“彼”而存在,“生”的过程也伴随着“死”,有“可以”的时候,就会伴随“不可以”,有“是”的时候就会有“非”,有“非”的时候“是”也一定存在。所以,圣人不会对事物作过多的划分,而是以顺任自然的达观态度去对待这世间万物。

庄子说气散而亡气聚而生 庄子方生方死(4)

庄子眼中的生死

千百年来生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和宗教永不停歇的话题之一,就生死问题,道家、儒家各不相同,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的生死应该顺其自然,老子对于生死的问题提及的并不是很多,道教对生死的态度,可以说都集中在《庄子》这一本书里。

无论是出自《庄子·知北游》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还是出自《庄子·达生》的“虽有寿夭,相去几何?”......这些都体现了道家的生死观,更准确的说是主要体现了庄子他老人家的生死观。

在庄子的眼里,没有绝对的“生”和“死”,世间万物一直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变”与“不变”都遵循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生死本就是一体,生死相互转化,庄子认为对待生死,就应该顺其自然,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所以,当妻子过世的时候,他箕踞鼓盆而歌了”,当他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徒弟们打算在他死后厚葬,他说:“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可见,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是多么的豁达。

END.

一起快乐读书,请关注【卢子说书】,看完就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