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为官之道(一位赶考者的内心体悟)(1)

岁月匆匆,初心不改;山河无恙,使命永担!

面对庄严的“赶考”,面对鲜红的党旗国旗,不禁回想起入党宣誓的情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宣誓庄严神圣,一诺千金,要用毕生的奋斗践行!

为了兑现这神圣的誓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接力“赶考”,挥洒血汗,有的付出生命代价,换来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多重严峻考验,如何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奋力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摆在全体党员面前的一部恢宏“试卷”。

这“试卷”,有填空,有选择,有问答,还有深层次论述题,想要答好相当不容易!

要做一个优秀“赶考者”,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要心怀感恩,心存敬畏。

“赶考”,得有入场券。否则,就没有考试资格!在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谁能让你“赶考”?

今天,我们获得“赶考”资格,真的不容易!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付出毕生心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赶考”舞台。

今天,我们获得“赶考”资格,真的不容易!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征战沙场,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的“考场”,凝聚着烈士们的热血和期望!

在荥阳环翠峪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窑洞上的万年古橿树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曾护佑负伤的八路军战士疗伤休养。93岁的老党员慎天才住在这里,他曾目睹许多疗伤战士尚未痊愈,就迅速奔赴战场。而有些战士再也没有回来,他们把热血洒在了抗日一线。

老人家告诫今天的党员干部:一要对党忠诚,表里如一,不做两面人;二要大公无私。一旦有了私心,做事情就会走样,就会背离人民。

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塔,庄严肃穆,松柏环绕。塔的两侧镌刻着28391名烈士名字,他们多数在20岁上下,正值青春年华,却义无反顾献出生命,为的是人民解放。这一个个快速闪过的名字,仿佛一颗颗流星,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路。

一位来自山东的中年人,在烈士名录墙上一行行寻找,最后失望地摇摇头。他的亲属1947年参军,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场牺牲,当时只有20岁。

由于战争的特殊性,很多烈士并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热血染红了祖国山河大地,他们的功勋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

仰望鲜红的党旗,追思千万先烈的英灵,你还会觉得“赶考”无所谓吗?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此时此刻,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敬畏的心,端正“赶考”态度,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努力做好答卷。

其次,要汲取教训,警钟常鸣。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但是,一场空前的大考也全面展开,并且是历史性的,是跨越时空的,是永不停歇的,是越来越难的!

从西柏坡到北京,毛主席称之为“进京赶考”,他老人家高瞻远瞩,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果断发出“决不当李自成”、“要跳出历史周期率”等豪迈誓言,并号召全党做到“两个务必”。

说到做到,老人家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一生勤俭节约,从不搞特殊,外出视察吃饭喝茶都主动付钱。一件73个补丁的睡衣,一双磨破了浆的皮拖鞋,瞬间让人泪目。

尽管他老人家身先士卒,并严格要求,但仍有不少人追求享乐,大搞特权,贪污腐化一度蔓延。随着刘青山、张子善被处决,一大批干部被警醒。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也诱惑着一些干部,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好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雷霆出击,利剑式反腐全面展开,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批批贪腐分子被绳之以法。

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忠言如响雷炸顶,但愿沉痛的历史教训能警醒所有人,避免重蹈覆辙,不负人民期盼与重托。

第三,要领会题意,把握标准。

风雨百年路,峥嵘岁月酬。

一代代共产党人接力“赶考”,描绘了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推动着民族复兴的进程,那些优秀“赶考者”被历史所铭记,为人民所传颂。

做好“赶考”,我们要清楚题意,那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做好“赶考”,我们要明白审卷标准,那就是人民群众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人民,只有人民,才有评判的资格和权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强忍病痛,一心扑到工作上,带领群众战风沙,斗盐碱,栽泡桐,抓生产,改变了兰考贫穷落后面貌,让人民看到希望之光。他身上体现的“三股劲”,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涵。

“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对照今天的“赶考”,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42岁英年早逝的焦裕禄,早已成为兰考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成为全国人民追随的榜样!

在焦裕禄纪念园,在焦桐树下,在兰考展览馆,陆续有干部、学生前来祭拜,追思烈士功绩,接受精神的洗礼!

如今的兰考,城乡面貌大变样,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他们还在上级支持下,把黄河滩高风险区的7449名群众异地搬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并合理安排农民的就业、教育和生产生活。

位于荥阳市刘河镇任洼村的降龙渠,被称为郑州微缩版“红旗渠”,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从环翠峪中心的圣母池引水到渠尾,渠道全长7公里,全靠人力一块石一块石砌成,工程量之大,修建难度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刻在渠尾的豪言壮语,不正是那个时代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精神体现吗?

兰考焦裕禄、林县红旗渠的修建者,以及荥阳降龙渠的建设者,都是优秀“赶考者”,他们用热血和激情,铸造了时代丰碑,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精神让人景仰,他们的品格让人崇拜。

面对这些优秀“赶考者”,那些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是不是也要奋起直追?

对照优秀赶考者,各级的公仆们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考试成绩如何,14亿国人正看着呢,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在天之灵也正看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