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虎虎妈妈,以下内容是搬砖分享的,初衷是让很多家长一起探讨育儿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心理咨询室面谈内容和效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学心理咨询室面谈内容和效果(心灵花园)

小学心理咨询室面谈内容和效果

大家好,我是虎虎妈妈,以下内容是搬砖分享的,初衷是让很多家长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晚上好!“心灵花园”现在开始了。

今晚探讨的主题是“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我们今天带来的讨论的例子是: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不喜欢写字和读课文,甚至是怕写字了,也写的很慢,字词也比较难记住。在学校上托管课了还在跟同学说话,老师就罚抄写一篇2页的课文。

妈妈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认为孩子已经不喜欢写字了,老师罚抄就更是增加他对怕写字的情绪。妈妈尝试用微信发文字跟老师沟通,建议老师能否用罚扫地或擦黑板等方法惩罚,老师不同意,坚持认为需要目前这样做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相信这位妈妈和老师意见不一的情况,群里很多家长也碰到过,虽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罚抄。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的我们,怎么样跟老师沟通会比较好呢?

首先,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事情,不建议家长用微信文字的形式跟老师沟通。因为读文字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固有的思维甚至偏见。我们常说,文字传递信息,声音传递情感。文字本身是很难传递情感的,只读文字内容常常是在自己固有思维上增减而已,且人会惯性地因为自我保护而屏蔽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信息。

人与人真正的交流更多在于情感连接,特别是我们需要麻烦老师更体谅孩子,甚至给孩子做一些例外安排的时候,如果只用文字因为无法传递情感,很容易在表达和接收时产生一些误会,导致互相产生一些不应该有的抵触情绪。因为较复杂的事情和老师沟通,最好能面谈,要不然也需要用声音来传达更多的信息,这样更容易让对方理解和接受。

其次,对于妈妈建议的其他惩罚方法,可能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是在干预老师的教学工作和方向。建议家长首先要站在老师角度理解老师的方法,为人师者,出发心也是为了学生,即使老师方法有所欠缺,也必有其正向用意。只有在这样对对方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家长在交流时才能表达出善意——人与人交流的基础是关系,当与老师合作的良好关系建立了,我们才能与校方合体,共同探讨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或请求对方给予自己孩子一些额外的帮助。

之后是,家长跟老师沟通,可以先说自己是怎么样去看待孩子的,目前的情况以及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一些担心和期望,家长在怎么努力去帮助孩子调整。这样能让老师知道家长的努力,互相更能理解。

对于罚肯定是认同的,家长会尽量的去配合老师。可以提出就是希望老师能不能想想办法,换一些别的罚的方式,比如说罚他跑步呀,就可能看起来一些不相关的,但也是能够达到惩罚目的。当我们对老师的惩罚反应比较大时,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情绪点是在哪里?比如:

不能接受孩子做得不好?不能接受老师惩罚孩子?怕孩子痛苦、受累?勾起了自己的无能无力感?还是觉得罚错了方向?如果反思中发现自己有情绪,家长就要先调整自己情绪。因为家长自己焦虑或情绪低落的话,是很难去做有效沟通、调动孩子面对困难的。

平静后,我们才能理性思考,找到适合的方式与老师目标一致地合作。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跟大人一样经历痛苦才能成长。家长有时候可以与孩子保持一点心理距离来看待孩子的处境,陪伴的同时,给予孩子一些时间空间去处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最后要提醒的是,孩子的怕写字读书,字写的不好写的慢,记字词困难,也有可能是读写有困难,建议可以去了解下,看如何更好的帮助到孩子解决现实存在的困难,这也是最重要的。

今晚的“心灵花园”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如有问题需要讨论,欢迎私信楼主。期待下期的线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