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人志士用谚语教导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

如《增广贤文》中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发,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经过历史的筛选,经久不衰的经典语录至今仍激励着着我们向前迈进。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这些话在关键时刻能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谚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个穷书生跋山涉水进京赶考。这天日落‬西山,天色已晚,可他怎么也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一个屠夫见他急得团团转,就走过来,盛情邀请书生到自己家住。当天晚上,两人举杯‬言欢‬,聊得很投机。酒至半酣,屠夫随口问书生:“先生满腹经纶,今天我来考考你。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一席话难住了书生,他赶紧端起一杯酒,向屠夫请教。屠夫一饮而尽,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书生点头称是,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来到京城,进了考场,书生展开考卷一看,喜上眉梢,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其他考生一看题目就傻了眼,只有这个书生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和很多民间故事结尾一样,书生被钦点为状元。后来,他特地来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匾送给屠夫。渐渐的“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成了一句谚语“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流传至今‬。

这则故事中指教秀才的并非知识渊博的贤者,而是一个屠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与他人沟通,不以身份论英雄,不以贫贱论高低。更告诉我们要广交朋友,与智者同行,可增长智慧。与善者同频,可得以善终。“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典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