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是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的有力举措。
昨日,福州海洋经济“双喜临门”——鲍鱼企业江船长实业集团的海洋生物活性肽荣获“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产品创新奖;海带企业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精加工产品获人民日报头版点赞。
鲍鱼产业
提取蛋白肽培育“鲍鱼芯”
据了解,8月1日至3日举行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了业内顶级专家以及来自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等,搭建全产业链直面对接平台。
在大会上荣获产品创新奖的“江船长”是连江鲍鱼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江船长”携手福建大众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鲍鱼蛋白肽、海参蛋白肽等特色产品。肽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广泛应用于代餐食品、功能性营养品、医用营养剂、护肤品等领域。
“鲍鱼浑身是宝,可以提取石决明、鲍鱼多肽、天然牛磺酸、多糖等,精深加工大有可为!”“江船长”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往鲍鱼内脏多被丢弃,如今用来提取蛋白肽,不仅变废为宝,还能大幅提高鲍鱼附加值。”
福州的“鲍”发力,不仅在下游的精深加工,也在上游的种苗培育。我省的鲍鱼年育苗量占全国份额的77%,连江则是中国鲍鱼之乡,在业内有着“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的说法。
近日,记者来到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这里不仅有全省最丰富的鲍鱼种质资源,而且还有先进的鲍鱼培育技术,成功培育出新一代的优质鲍鱼‘绿盘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在育苗池内看到,外壳为橄榄绿的绿盘鲍长势喜人,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比一个成年人的手掌还大。
“良种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该公司董事长林哲龙介绍说,经过20多年养殖,福州养殖的鲍鱼品种出现了品质退化、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等问题,需要“换芯”。为此,该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将国外绿鲍亲本与本土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福鲍一号(绿盘鲍)”,掌握了核心育苗技术。
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展示该公司培育的绿盘鲍。
作为福州鲍鱼的新一代“芯片”,绿盘鲍具有耐高温、生长快、规格大等特点,度夏成活率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2倍、产值提高3倍,更是打破了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和高端干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大幅提升了我国养殖鲍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林哲龙告诉记者,目前“福鲍一号”良种培育数量已达1亿粒,远销大连、东山等地,遍布全国18个省市地区,品质大受好评。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获得1000万元授信金额,进行设备升级、厂房改造,引进多个国外稀有鲍鱼原种,如比脸还大的红鲍、壳薄肉厚的绿鲍、口感脆硬的黄鲍等,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级现代渔业种业龙头企业和基地,为全国养殖户提供更多优质种苗。
海带产业
告别“灰姑娘”获人民日报点赞
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还是全国最大海带育苗基地,获评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培育了“黄官1号”“闽优1号”等6个海带良种。
作为中国海带之乡,连江县2021年的海带育苗100亿株,不仅提供全国50%以上苗种,而且远销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然而,在过去,由于缺少精加工,海带卖不出好价钱。对此,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海带精深加工,推出即食系列的海带结、海带片、海带苗、裙带菜、海带汤包、海带嫩芽以及网红系列的海带糕、海带酥、海带脆片,让海带产品身价倍增,告别“灰姑娘”的身份。
8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以“福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为题报道称: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一张张生海带经过冻干、烘焙、包装,变成一罐罐精致的即食海带酥。从事海带生产10多年,公司总经理邱碧香从2017年起转型精深加工,“从按斤收,到论罐卖,从原先一斤一角钱,到如今一小罐就卖8元”。
鲍鱼和海带产业是福州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的生动范例。我市正在布局一批重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推动海洋信息、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并加强“两院”院士、战略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培育,着力扶引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吸引更多海洋科创人才聚集。
福州鲍鱼与海带的“前世”
福州第一粒“鲍鱼芯”
20世纪80年代末,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连江苔菉建立后湾海珍品基地,开展鲍鱼育苗工作。1990年,福州实现盘鲍人工育苗;次年,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南移养殖成功。1992年,福州利用长崎盘鲍和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育苗,培育出本地新品种——黑鲍,即福州鲍鱼养殖主导品种。
福州第一条“海带芯”
1956年,福建省水产部门首先引进山东青岛海带苗,在连江县筱埕镇试养。1958年,“北带南移”试养成功。2016年,福州获评“中国海带之都”。
来源:福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