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杂识清 钱唐、冯一鹏、止园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词大典》卷6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词大典》卷63(塞外杂识之一点读)

《宋词大典》卷63

塞外杂识

清 钱唐、冯一鹏、止园撰。

日月山,在木尔乌苏东乃唐,公主远嫁乌孙王,经此,刻日月于山前,以望父母,并以分中外之界也。

晾经台,在通天河岸。传是唐时三藏法师,入西域,取佛经回,晒经于此石上,狂风忽作,诸径漂没无存,惟剩心经一卷耳。

星宿海之下流,为通天河,再下则金沙江矣。康熙庚子夏,大兵进藏过此河,巨浪翻腾,既无舟楫又无竹木,缘以牛皮吹气,名曰昆仑,入水不沈,牵连如筏,乘风挂帆而渡,然人马惊惶,十渡之中保全仅半,一夜忽然水干,浅见底,伫而望之,上游横锁,水积如山,三军乘马前,进军过,水来依然汹涌,天子神圣,山川效灵,岂虚语哉 。

青海在西宁镇海堡西二百里,亦曰苦苦恼儿。远望水高于地,溶溶碧浪,周围六七百里,中有小山,一二喇嘛修真于此,无舟可通,严冬海冻,闲有人往来,沿海而居者十八家,王子即罗卜藏丹津等,自雍正闲大兵洗荡之后,已乏居人矣。

吐鲁蕃,又在巴里坤大营,西只隔大山一层,便属准噶尔地界,大营之兵,每岁夏秋移驻于此,十月后,仍归巴里坤,此地产大瓜如斗,味甘如蜜,即西路出兵之人,有数十年不得一尝者 。

回回瓜,乃哈密瓜之变种。形圆扁,蒂深凹,瓤白色,味极香甜,藏三五日则味变而瓤坏矣。是以不入贡品,产回纥地瓜,名回眼,取形似也 。

哈密系沙城,地不过千,人不满万,即回纥种类,我朝西域用兵三十年,皆从此起衅,自大兵万里远戍,彼始安堵无恐。今城中楼高垣厚,金帛多藏,妻妾满前,而军行过此,粮草反索重价 。

天山之下,大鹿成羣自西北来,官军排列鸟鎗数十杆,各张弓矢以待,鹿竟至人前,悠然而逝,鎗无一响,矢无一着,或曰此地除牛羊之外,皆属天帝放生 。

余于康熙庚子五月,同将军宗查布出师西宁口外,于堪布寺下营毕,闲步小溪头,见无鳞鱼拥挤而行,随手取得数尾,将付庖人,将军适来,立止云,此地山神、水神,不服王化。凡网鱼获兽者,雷雨立至,顷刻果如所言,令人禳解,乃止穹庐之外,冰雹已堆尺许,亦异事也 。

驼背皆有两峰,此野驼前后合成一峰,有大力能负千斤,且可半月不饮水,日行千里,性最慈,每堕胎或伤子,必哀鸣百日,胡人唱胡歌,弹胡琴以娱之则止,不可多得,进贡者七驼而已 。

昭木哆华,言百枝木也。西方金气盛,树木绝少,此地有树百本,因得是名。康熙三十二年,圣祖亲临沙漠,逆夷噶尔丹之妻,领兵接战于此,我军一炮殒之,金铠黄袍,横尸道左,老成将士昔在行营者,犹能道其梗槩云 。

西夷准噶尔等,与蒙古四十八家,地界相隔,中有瀚海数千里,信息不通,是天限之也。惟噶斯一路为稍近夷,使骑骆驼负水而来,则一月可至有水草处,然噶斯亦不能驻兵,是以大营驻于柴旦木 。

雪虾蟆,出巴里坤雪山中,医家取作性命根源之药,军中人争买之,一枚价至数十金,且不易得也 。

雪莲花,千年不化元雪处有之,形似莲花,高可丈许,取以酿酒,倍增春色,盖阴极而阳生之意耳。亦产巴里坤等处。

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炖煌,乃汉霍嫖姚将军所辟地,筑长城,夹道二千里,横截匈奴右臂,正所以断西北两方之连结,长城之内城堡相连,军民居之,但宽阔处不过二十里,狭隘处仅三五里,长城之外,西番杂处,西番内附中国,而外通西虏者也,变乱丛生,奸宄百出,皆此种类 。

庄浪,古伊吾地。路最狭,羌戎逼处,标掠行旅乃其长技,尤为四郡及各路大营之要区,当年仅设参将一员,绿旗兵五百。今添设满、副都总兵,各领重兵,庶足以资弹压耳 。

西宁,古湟中地,亦名河源。羌戎土司绕其东南,喇嘛回夷聚其西北。黄河于此入口,向设大兵重镇,逆夷罗卜藏丹津起兵犯顺,全力攻打西宁,我兵固守城中及东路一隅耳。提督岳锺琪自蜀赴秦,先捣贼巢,逆卷东来,逆夷恐怖而去,去后一月,年羹尧之追兵,始出青海一带,不从贼而来降者,皆扫除之 。

西宁之西五十里,曰多坝,有大市焉。细而东珠、玛瑙,粗而氆氇、藏香,中外商贾咸集,一种缠头回子者,万里西来,独富厚于诸国,又能精鉴宝物,年年交易,以千百万计。

佛氏相传云,文殊舍利化身为宗哈巴,而达赖喇嘛为宗哈巴大弟子,阐扬佛教,法力宏深,托胎变化,已六转人世,今世名噶拉藏嘉谟撮,年甫十三,在西宁塔儿寺,登宝座说法,凡贵贱人等,罗拜台下者,何啻亿万。康熙五十九年,奉旨封以国师,赐以金印,大兵护送起行,住持西藏,聆其谢恩语有云:我本童幼,岂知前身,是否佛子,今既邀封,谅已无差。可谓谨而知礼矣 。

方言呼脱脱华言再来。人,董噶尔其名也。住苦苦恼儿东,专窥清俊少年,神魂出舍之顷,彼即以神投其舍,少年魂返无归则死,千百年来不知伤几许人命,自元明以来,皆有国师之封册,想借以惊服无知之番虏,然修之终不能成,天意存焉矣 。

武威郡,即今凉州府。雍正元年冬,青海反,虏酋拨什格兔大青,领十万众犯边,锋甚锐,是时提镇将弁及兵备道,俱进剿卓子山番贼未还,城中武职,惟游击、把总二员,兵不满百,仓卒无备,官吏宾佐、绅士民壮一拥上城,日夜谨守,库内旗旄,军器尽列城上,访拏奸细喇嘛八人,即行枭示,一面请援于西宁大营,一面训习民兵,旬日之闲,得马兵三百,步兵一千五百。虏兵驻营二十里外,遥望声势,逡巡不进,援兵又至,解围而去。

山丹县界有水,一勺停泓,山下大碑屹立,书大禹导弱水处六字 。

凉州,砂碛之区,近城四面皆沙石,大小磊磊,无一寸土壤,掘地至丈许,尚皆大石,然颇宜于果木,而梨为最,三春花似玉盘,八月果成金坠,形长而味美,收藏至冬及春,则皮黑。剔破一指痕,吸之入口,清沁无比,涤蠢人间烟火气矣 。

山丹县城筑于山麓。古云,夺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即此。遥观山色,如一片晚霞相映万树,桃花乱落,走马垂鞭,应接不暇。

祁连山,即天山。在甘州城南,插天高峙,延袤不断。番虏往来孔道。靖逆侯张勇,提督甘州时,游巡四出,边境肃然,一时名将如王将军进宝等,皆出麾下,雄风伟槩可以想见。

张掖郡,即今甘州府。池塘宽广,树木繁茂,地下清泉所在涌出。张侯帅府之旁,有园,池沼曲折可作水游,亭台山石布置得宜,皆出笠翁李渔手,名将风流,有此遗迹 。

甘州城中,大石磊磊,磨琢之皆成绿玉,俗名噶巴玉,嗤其似是而非也。余曾令玉工制一,盘可二尺许,临发不能携,至今惜之。

张掖山丹,百里之中,皆产林檎果,甚甘美,居民收而捣之,作成单印,为龙凤花卉之形,宫中以为笼罩糖果之单,遂得是名 。

西番即犬戎、羌戎是也。不住房舍,惟于窖穴藏身。男戴白毡笠,衣白褐衫,妇女衣色褐。当嫁时,通身穿挂螺蛤之壳,亦曰头面,遂服之终身不解,以西虏为主。呼喇嘛为王,每年纳贡于二处,名曰天巴。边将严明,则奉法惟谨,边备稍弛,则乘闲而起。康熙之末,肆横异常,赖凉庄兵备道蒋泂,亲率民兵进剿,民闲受其荼毒,历有年矣。及锋而用,一以当千,番人至今战栗。

台吉斋桑,蒙古之亲族也,官长也。喇嘛兰占,佛家弟子之通称也。

皐兰之僧,多半茹荤。庄浪以西,则偕妻子而住庙中,全不为怪矣。俗名火居僧 。

酒泉郡,有泉香之异,因以得名,即今肃州地,冷沙飞河,西绝塞也。惟有古钟二口,一悬北门,一在嘉峪,每夜五更自鸣,双应六十里,遥无闲隔也,西方之金,回异凡响 。

炖煌郡,即沙瓜州地。今设安西镇。出嘉峪三百里,乃至其处。向为荒垒,今称雄镇,为河西之锁钥。

康熙初年,降将王辅臣,原名马鹞子,叛据临洮府城。奋威将军王进宝领兵进攻,黄河巨浪无舟,贼人不备,将军一人跃马渡河,兵亦随之,顷刻登城一战,而复得大城,辅臣又降,遂成千古奇功,至今边民图其酣战之形于寺壁 。

高台,属甘州。乃来往大营必经之路,县虽小,而多泉。居民颇识稻米之性,播种得法,此地开屯田,最宜。

青海酋长,大青和硕气察罕丹津,原授亲王爵。额尔得揑额尔克托托柰,原授郡王爵。雍正元年春,与亲王罗卜藏丹津,贝勒拨什格兔,大青四人一同对天盟誓,约会同犯各边,将军宗查布领兵驻柴旦木,已得实在情形,并有出首之青海世袭公爵某某等,呈状备细上闻,是年二月朔日具奏。适总督年羹尧在京,世宗传询之羹尧,云青海之人必不叛,此宗查布欲生事立功耳。是年秋大青和硕气领二万众进河州口,额尔克额尔得涅领二万众进甘州口,皆声言罗卜藏丹津烧我两家之佛像经卷,是以进口躲避,名虽内附,将为外应,羹尧各给口粮衣食,糜费不少,幸罗卜藏丹津在西宁败走,拨什格兔大青在凉州观望而去,此二假降之猾酋,亦竟寂然而去耳。羹尧授抚远大将军,进封三等公,其在边筹划,类如此。后以欺诳伏法。青海于雍正元年十月反,次年二月,将军岳锺琪削平之 。

汗血马,从波斯内藏而来,瘦骨棱棱,其行如风,乘者但闻耳中有声,不知座下有马,桃花血汗,点点如珠,只此一观,仍由青海归藏去矣 。

玉门,即汉班定远屯兵处,汉兵至此而止,今大兵直驻巴里坤,且灭吐鲁番,已过二千余里矣。

瀚海有数十百里者,有千余里者,但有沙石而无水泉,石中明亮多山川人物之奇形,五彩云霞之变,色光华灿烂,莫可名状,盖无形之水皆藏于石中也。又曾于御史某处,见瀚海石朝珠一串,中皆水草鱼虾之属,无不酷肖其形 。

康熙庚子夏,平逆将军贝勒延新,奉旨领兵护送达赖喇嘛进藏。皇十四子大将军于木尔鸟苏饯送,旌旄戈甲宝盖幡幢金鼓号令之声,铃钹宣扬之器一时并发,列队以行,允称盛事 。

砖井,在陕西榆林定边之闲。村中有此一井,四外皆五十里方有泉水。康熙五十七年,大兵过此,人马十余万,日需水数万石,守土者先期竭,蹶运送仅供人饮,马渴不能顾矣。是日午时兵到,大营方定,山水忽来,滔滔不绝,沟浍皆盈,皇十四子大将军遣飞骑远寻水脉,在砖井村东北三十里,山中忽开一石口,水从此出流,至次日军去,而水亦止,今山上立龙王庙。砖井堡外立无量寿佛寺,穹碑特立,颂圣天子功德,以垂之永久云 。

黄河自西宁入口流至宁夏,复出口环遶二千里,至山西保德州、陕西府谷县两山夹峙处,复入口套中二千里地,一片膏腴,周遭平坦,可畊可居,可渔可猎,中原之所必争也,今已归,诚边民出种,无分彼我矣 。

贺兰山在宁夏西百里,向无人居。康熙闲固始可汗之曾孙阿保首先内附,仁皇帝怜而养之,命大学士明珠教习满汉书,尚和硕庄亲王郡主,使世居贺兰山,今青海诸酋皆叛去,惟此独存。

元太祖陵,在河套中闲,不封不植,深埋于地下,葬后放马十万匹使土平,草长了无痕迹,然后掣去之 。

方言,鄂尔多斯。华言,上账房。河套之中,有穹庐十顶,系蒙古诸王,奉元太祖春秋享祀处。至今蒙古人过此,皆为下马,四十八家各派宗支官属守之,分为六旗,皆服本朝衣冠,受爵禄丁查拉史者,即鄂尔多斯之台吉也。康熙五十九年,自领蒙古部落五百人,随大兵进藏,归至甘州。余因问其曾读汉书否。答以蒙古语曰,默得黑乌归。即汉语不知道也。细诘之,则壁上诗词,句解字识,方知口外有藏书,乃元末时带出,至今有传之者。

石花鱼,出保德州府谷县两山中,闲黄河深处,但食岩上落下之翠苔,肥美无比 。

归化城南二十里,即大青山。万壑潺潺,羣峰迭迭,树木丛茂,烟霞变幻,疑入天台路矣。行过数里,转入一区,则峭壁凌空,青绿之色出自天然,峰腰石榜有四大字曰:大痴笔意,而不书姓名 。

康熙六十一年夏,余出皇甫川口,至归化城,望大青山下,高冢巍峨,翠屏环列,细草茸茸,轻烟缈缈,标致不同,询之土默忒人,曰:此昭君冢也,因下马息于旁舍,题七古一篇于壁上,诗载止园集中,青冢之草,四时皆有,人骨知之,尤可异者,家在平地,朝朝暮暮,青烟缭绕,或如宝盖结其顶,或如裙幅拖其足,或如束带缠其腰,或上下左右,劈空半掩皆画然,整齐无一些拖带处,余在归化寓居最为高,敞轩窗之外,即望见之,且久留五旬。余是以见之甚悉,噫,此天地山川之灵气,特为昭君,表其奇节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