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值朝在观察树木。 本报记者 吴 君摄
胡值朝在巡山护林。 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胡值朝:1948年出生,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休护林员。
从1983年起,他在荒山造林576亩,拯救珍稀濒危植物小勾儿茶,成功繁育红豆杉、珙桐、小勾儿茶、鹅掌楸等珍稀名贵植物。2016年6月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
一场雪盖住了湖北省竹溪县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林。天刚放晴,雪还没有完全消融,今年74岁的胡值朝已闲不住了。他匆匆吃过早饭,换上那双已穿到变形的解放鞋,装一小瓶苞谷酒,拿上望远镜,肩挎背篓向山里走去。
胡值朝每年巡山护林超过180天,行程超过10万公里,他的足迹遍布保护区里的每个角落。胡值朝说:“这里的每一棵树我都有感情。只要天气晴朗,我都要上山去看一看。”
“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要为更多人着想”
时间已过9点,清晨的阳光已从山顶移到山腰,洒在参天的杉树林上。胡值朝正大步流星地行走在林间,他偶尔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阳光照映下的杉树显得越发青绿。“这些树都是我种的,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我高嘞。”胡值朝摸着身前一棵胸径30厘米的大杉树,若有所思地说。
40多年前,胡值朝所站的地方还是一片荒山,光秃秃的。“当时大家到处开荒种地,树木也被砍得差不多了。”胡值朝说,保护区是山地地形,土壤较浅,不易存肥,荒山越开垦越贫瘠。越贫瘠,老百姓就越想开垦新的荒地,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了很多年。
1983年,竹溪县为了鼓励村民种树,实行谁种树谁受益的政策。作为当时竹溪县双桥乡双坪村的党支部书记,胡值朝想做个表率。第二年一开春,胡值朝拿出积蓄买来树苗,劝说家人跟他去荒山上种树。
4年间,胡值朝一家共种了18万株杉树,造林面积达576亩。
1988年,县里建立十八里长峡县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国营采育场。胡值朝所在的村子被划入其中,个体山林要补偿性回收。村民们觉得补偿标准低,回不了本,但胡值朝主动将576亩自有杉树林全部转交了出去。胡值朝说:“虽然我们辛苦地种了这些树,但交出去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山林,值了。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要为更多人着想。”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山林交给国营林场。
如今,保护区里的荒山已全部被森林覆盖,胡值朝上交的杉树都已长到了10多米高……
“看着繁星点点,听着松涛阵阵,我觉得很幸福”
越往山上走,胡值朝走得越慢。再翻过一个小山坡,他体力明显消耗了很多,稍显急促的呼吸使得嘴里呼出的雾气更白了些。“现在老了,走几步就累了,以前我每天巡山要走六七十公里。”胡值朝一边走,一边说起自己当护林员的往事。
国营采育场成立的第二年,场里招聘了第一批护林员,当时有十几个人,胡值朝就是其中之一。胡值朝每天早起巡山,忙到天黑才回家;饿了就吃身上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有时一天下来走得太远,他干脆在山里休息,月为灯,星为账。“看着繁星点点,听着松涛阵阵,我觉得很幸福。”胡值朝说。
2001年,和胡值朝一起植树造林的儿子生了重病,有人劝胡值朝把杉树林要回来,卖树给儿子治病。他说:“我永远不会动卖树的心思。”儿子去世后,胡值朝巡山更勤了。“只有守好这片林子,我心里才踏实。”胡值朝说,想念儿子的时候,他会摸一摸树干, 觉得就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巡山面临很多危险,许多深山都没有路,胡值朝经常在悬崖边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除了护林,胡值朝还要拆除不法分子布设的各种捕猎器械和陷阱。稍不注意,自己也会受伤。
别人买鞋都是按双买,他却按箱买。“一箱24双的解放鞋,按箱买更划算,可供我穿四年。”胡值朝算了算,“每次买几年的鞋,不仅能优惠,这些鞋还能激励我坚持走下去。”
一年又一年,胡值朝一直行走在山林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护林员的成长。“不论是年轻护林员新上岗,还是科研人员来考察,都是我来当向导。哪里的树长什么样,我最清楚。”胡值朝自豪地说,3万多公顷的林区地图,全都刻在他的脑海里。
“守好林子,培育好苗木,一生就值了”
再往山上走,坡更陡峭,胡值朝停了下来,他再也爬不上去了,只好往山下走。回到家中,吃过午饭,胡值朝又匆匆往3公里外的苗圃基地走去。
胡值朝看护的珍稀植物苗圃基地建于2013年。当时胡值朝已退休6年,保护区管理局最初并没有考虑让他参与进来。胡值朝知道后,主动要求参加:“很多珍稀植物是我发现的,对于它们的培育,我很了解。”
2002年,胡值朝引导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的专家在保护区里发现了第一株小勾儿茶,此前该物种已被宣布灭绝。小勾儿茶的再次出现让胡值朝兴奋不已,他跑遍了保护区的每座山头,又发现了43株野生小勾儿茶。
胡值朝采集了它们的种子,播种在一处少有人去的悬崖坎上。第二年,263株小勾儿茶破土出苗。后来,武汉大学两名专家来保护区考察,肯定了胡值朝的成果。给科考人员当向导多了,胡值朝对山里的珍稀植物也逐渐了解。在《竹溪植物志》中,2000种植物标本的采集和资料编纂,都有胡值朝的功劳。
2014年,在胡值朝的带领下,近百亩大小的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建成,当年繁育的小勾儿茶、红豆杉、珙桐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就达80多种。繁育基地建起来后,胡值朝更忙了。去年,保护区管理局又扩建了60亩的珍稀植物繁育基地。胡值朝说:“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守好林子,培育好苗木,一生就值了。”
这些年,胡值朝获得了不少荣誉,要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领奖。常常没待几天,他就想着回山里,“我就是闲不住,每天只有去林子里转转,才安心。”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十八里长峡。吃上“生态饭”的村民大多从山里迁了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家人也想把胡值朝接出去,但胡值朝拒绝了。“山林也是我的亲人,繁育基地的苗木也是我的孩子,我离不开他们。”说完,胡值朝转身走向红豆杉的苗圃里……
■记者手记
心怀理想 向阳生长
穿烂了100多双解放鞋,行程10万多公里,拯救多种珍稀植物……多年来,胡值朝以山为家,以林为伴,饱含热情种出了一片翠绿,守护山山水水。
胡值朝始终心怀理想,向阳生长。辛辛苦苦种树,只要国家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捐出去;兢兢业业护林,哪怕生活再难,他也没有想过砍树卖钱。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说:“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要为更多人着想。”面对村里人的质疑,他说:“保护林场就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踏遍青山人未老。虽年过古稀,可胡值朝依然坚守如初,继续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绿水青山间勇毅前行。
作者:本报记者 吴 君
来源: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