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1)

松膀功夫,系兰州安宁区柴德彦恩师所授。柴师自幼习武,精太极、劈挂、八极等艺,尤擅技击。柴师教拳,极重桩功、找劲、发劲、走步、单操的训练。我在随其习拳期间,仅一个缠丝就练了半年有余,可见柴师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松膀,意在将两膀练得如鞭子一般松沉柔韧、灵活抖弹,在技击中随曲就伸、顺人之势而骤发冷弹抖擞之劲将人击出。练好此功,一条膀子可当两条膀子用(柴师语)。与人交手,只出一手即可游刃有余地控制其两手,功深者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仅凭一条胳膊的听劲随对方的劲路便将其击得毫无招架之力(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功力修养和较长时间的散手训练经验,不是单独一个松膀所能包含的)。 在练松膀前,一定要将浑身关节充分活动开,尤其是上肢关节更需活动好,否则易拉伤肌肉韧带。下面介绍具体练法:

1、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全身放松。接着右手叉腰,拇指朝后,其余四指朝前,左手自然垂于体侧,五指轻轻捏在一起成勾手。

2、左臂直臂由下往前、再向上甩起,紧贴左耳向左后方抡圆甩去,落下后正好在身体左侧划了一个大圆圈;上动不停,如此循环不息地抡转10至30圈。抡转时一定要将左臂松沉到极限,不能只甩动胳膊,而一定要用腰身将左膀甩荡起来,使胳膊在腰身的带动下如车轮一般快速地运转,不能有凹凸处、断续处,须完整一气。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说出此功之要点,我们可以将人的腰身比做一条鞭子的手柄,而将胳膊看做是鞭梢,这个“鞭梢”(手臂)完全是依赖“手柄”(腰身)的带动而甩动的。

3、左臂再反过来由后往前甩荡10至30圈,要领同前。练完左臂后换成左手叉腰后轮转右臂,练法述。

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2)

​4、恢复到右手叉腰,左手成勾手垂于体侧,在腰身的带动下由左向右、向上再向左直臂紧贴身体在正前方划圆抡臂10至30圈,要领同前。

5、再反方向抡圆10至30圈。练完后换成左手叉腰后抡转右臂,练法同前。说白了,此功只是在身体左侧、右侧、正前方三个方位用两条膀子前后左右地正反方向划立圆而已。表面看似极其简单,但难的就是如何用腰身来带动两膀划圆。如果使两膀的划圆运动与腰身运动浑然一体,并能在充分的松柔之中求得松沉之劲,则不难练出圆转自如、不丢不顶、随曲就伸、灵动活泼、“无手而处处是手”的技击功夫。当然,这需要桩功、盘架、单操及两人搭手找点的综合训练。我在此只能给初学者介绍入门之练法,虽然总想将其介绍得通俗易懂一些,但限于篇幅和水平,终觉难尽人意。也可能是武功这门学问很难在纸上以文字的方式传人的缘故吧。

(劈挂拳的一些基本功对松肩有很大帮助,除上文介绍的外还有单劈掌、双劈掌,抡臂等)

部分网友关于松胯的讨论(节选)

网友A:

对于一般人来说,对于松胯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当练太极时就会体会到松胯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平时的站立,走路一般不会有松胯的动作,所以胯骨韧带比较紧。反而练习跳舞的人,尤其是拉丁舞或者肚皮舞之类的胯会比较松,因为跳这类舞蹈的时候胯要求松下来,这样才能自然而又轻松的扭动,但是扭动的时候腰其实是不动的……回到太极上来,胯不松,气最多到大腿,然后就会阻在那里沉不下去。沉不下去的结果会怎样呢?无法做到一起贯通,也就是力不会到脚底下去,也无法从脚底传到腿,至腰,再到手臂。那么实战时,对方推你的时候你就无法化劲,你推对方时也无法用到整体的力量。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体现在走架时身体的动作比较僵硬,尤其是肩膀,看起来不会觉得有气随身转的感觉。如果每一个定式动作都能把胯松下来,那么打拳时就能够以身法带动手法,而不是光光的手上动作。从健康角度来讲,松胯对人体也是极有好处的。松胯之后,整个人体的气能够贯通起来,在打太极不断松胯的时候,其实对于肾脏是一种按摩,是一种自我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脏也分阴阳五行,肾属水,肾水足,人的精力才能旺盛。肝属火,肝火大,人容易浮躁,内分泌容易失调,脸上会容易长豆豆。如果按照西医理论,吃药卸火等等只能是短期治标,治本的话应该是调理肾脏,因为水克火,肾水足了自然肝火就灭了……现在我走架时,尽量放慢动作,以做到每一式都能够松胯。

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3)

网友B:1“松”=无应力,那么,“松腰松胯”和“紧腰紧胯”交替出现是力的韵律表现。从空间来说,并不是时时刻刻身体处处松腰松胯,也不是时时刻刻身体处处紧腰紧胯。……从时间来说,并不是时时刻刻永远松腰松胯,也不是时时刻刻永远紧腰紧胯。2、“松”=灵活,那么,“松腰松胯”=保持腰胯灵活性。既要拉长收紧又要“松腰松胯”,就是既要挺拔又要灵活。既要拉长收紧加张力,又不能因此而僵硬死板,必须保持灵活柔韧。张力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而不是僵力。灵活性和柔韧性具有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为此必须终生坚持两手抓:舞外功夫(人格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熏陶)和舞内功夫(一整套胡派基础训练,我是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长期实践检验,从大量的形体基本功训练方法中精选出来的一整套系统训练方法,就是要达到既挺拔又灵活的目的)[从文章看,好像是一位教舞蹈的老师写的]

网友C:

形意、八卦、乃至太极拳,基本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要求整劲。而求整劲的唯一方法,是放松。这个道理练拳的人几乎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十个有九个舍不得放松。松最难的是松胯,胯松了,才能外抱内撑,上身的劲沉到脚底,脚后跟的劲才能打到手上。如果胯不松,站三体式的时候,就会后脚外撇过度,上身前倾过度等等,就必然要撅屁股,上下的劲必然是断的,无法形成整劲。没有整劲,就只有靠力气大。力气大固然可以赢人,但是赢不了高手。因为一旦用力,必然会僵,失去灵敏的听劲和灵活的步法。陈济生说,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D:

松胯是拳家之常識,凡練拳人都注意松胯,也互相提醒松胯……拳家不可不研究松胯之功法,往下松比較困難,找不到放鬆點。人體結構,大腿骨的股骨頂端股骨頭有突出的部位即在髖臼穴部位,俗稱“胯尖”。兩邊胯尖意往兩側突出,然後意往下松,檔開一線,這個動作看不到外形,是在意念支配下邉印K煽鑴幼魍瓿舍幔蓜e人輕扶聽勁,有扶空之感,用力推,推之不動,似鑄入地下之水泥柱樁。但是,松胯要與提膝、松踝、松腳貫串一起同時放鬆才有效果,孤立去松胯效果不佳。切忌技擊時閃腰移胯,隨意扭動雙胯,左右旋轉似跳,不能放鬆雙胯,扭動也是僵滯,易受人制……

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4)

网友E:

松腰臀法:面壁蹲墙功松前胯法:脚尖尽量外撇成一字,脚跟相对,约一肩宽,两脚尽量伸直,保持身体不歪斜,两手合十,下蹲,尽可能下蹲,最好是屁股能贴地而不倒效果更佳重复做5~7回〔主要作用是松开髋关节〕松胯法:脚尖尽量内扣成一字,脚尖相对,约一脚掌长,两脚尽量伸直,上身约前躬35度向后突臀,蹋腰,两手前伸抱圆,收内颌,头略上顶,虎口向上,中指相对,指同印堂高,掌心向内,两膝微内扣,圆裆,两臂向两侧划弧,小腹回收,松腰,溜臀,两手如捧天状重复做5~7回〔主要作用是松开骶关节〕

网友F:

开胯练习1、坐 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2、抬膝 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3、按膝 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精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5)

网友G:

松胯 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2、使右腿慢慢离地。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体有些微歪斜,胯始终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位置。3、大腿、小腿肌肉松开,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脚腕松开。4、每向上提一分,就重新检查腿上的肌肉是不是松开了。5、直到提腿至大腿小腿夹角90度。6、此时着意松开腿上的肌肉,也就是骨架子支撑着,而意念扒掉腿上所有的肌肉。7、放下腿,让腿自由落体运动。就在腿落的一刹那,听听是否感觉到了胯关节的存在。

8、再来一个动作帮助松胯。1、左腿弓步站好。2、将左腿意念成实腿。右腿虚掉。3、左腿小腿垂直地面。4、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要求:1、运动的时候,尤其是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比较容易感受的是:屁股下面有椅子,在落座一瞬间的尾椎骨。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力,右腿0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松开全身,全靠左腿拖带,右腿仿佛掉环,保持胯的水平、立身中正、脊椎骨的延长线垂直于地面。体会右腿胯关节--------我个人认为这个就是大成拳磨擦步的分解练习网友H:

"松胯、吸胯、落胯、坐胯"内家拳都讲松胯、大家听得多了。具体怎么松,每个动作、每个单式松了没有,老师都有具体要求。但对于胯,还有吸胯、落胯、坐胯等的要求。我今天看到陈瑜太极网的“珠海太极”网友解释的比较详细:“缩胯(吸胯),坐胯,落胯均是拳式中胯部姿势的基本要求。它们都以松开髋关节,放松附在其上的肌群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胯根(股骨头)向内抽缩,称为“抽胯”“吸胯”;胯向下沉落,称为落胯,呈现臀部坐下形态者称坐胯。” 具体在走转的过程中拧腰吸胯,前腿的胯根向内侧(向后)收敛,(而不是两腿外张),似有将小腹跟跨根吸上似的,胯根内吸后全身重心稳定,犹如锁住般,膝盖亦因此不会过分前倾。要求上,倒是跟夹裆有点像。

抡臂砸拳技术动作(松膀技击功夫)(6)

网友I:

赵堡太极拳讲求松胯---根据最近几日推手练习的体会,之所以要求松胯是为了达到身法,步法灵活的目的……无论是主动发起进攻还是走化对方进攻,都需要贴近对方,赵堡拳的说法——打死不后退,道理也在这个地方。在身高相仿的情况下,贴近对方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下而上。这就需要身体向下松沉,贴近对手,上来的时候,借助腿力,将对手向上拔起,令其根自断。

网友J:

八极拳基功中的活胯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骑马下蹲,猛蹲缓起。如是屡蹲屡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插腰,蹲至胯矮于膝部。最后练到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能附于地,则胯与腰连接之筋即伸长而灵活矣。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二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向外呼气,从丹田吐力,目向前视。练腰两手插腰,咸弓裆步,以突然动作拧腰摆肩变成正骑式;由正骑式再变弓裆步,以腰力带两膀。弓步时后足根下蹬;两胯下掖,身躯要正直,两膝要内合。每日练二十次,久则腰力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