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于一位网友的提问。说实话,我个人是越来越佩服某些网友的“超前意识”了。2022年的小满才刚刚交节两三日,眼下距离端午节还有将近十天的时间呐,这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俗语“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究竟是什么意思?“荒”字该作何理解?2022年的芒种到底是在端午前还是在端午后交节?

芒种时节的俗语有哪些(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1)

其实,要说芒种和端午,它们两个当中的一个是节气,另一个是节日,两者之间本无什么瓜葛,只是由于每年芒种交节的日子距离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都很近,于是便在民间的说法上被进行了联想和人为的推断,把芒种交节的日期和端午进行了比对,以“前”或“后”的不同,分别给出了截然不一样的说法。倘若“芒种交节于端午前”,便被说成“处处是荒田”;假如“芒种交节于端午之后”,那就会被反过来说成“处处有酒肉”。

实际上,芒种是围绕着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和所有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而设置的。历法上以“斗指巳,太阳黄经达到75°”的时刻作为芒种交节的时间点。2022年的芒种,公历6月6日交节,具体的时间是当天午夜后的0点25分37秒。以如今南北不同的农事来说,芒种时节,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想要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都要忙着播种,时间再延后无论是生育期还是积温都会因为受到季节的影响而无法满足相应农作物的要求。北方在芒种交节后业已蜡熟的冬小麦,也必须赶时间收获。蜡熟不收,小麦会转入完熟,完熟的小麦麦粒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会回流到小麦的秸秆中,从而导致小麦减产。民间向来就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的说法。

芒种时节的俗语有哪些(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2)

端午原为干支纪日上的午月午日,汉代南北统一后,才将端午固定在了每年阴历上的五月初五。现今的端午节设在每年农历上的五月初五。实际上,“端午”中的“端”字,本义为“正”;“端午”中的“午”字,本义为“中”。由于咱们中国人古来就特别讲究天地之道和龙文化,所以古人也认为,天干和地支分别承载着天地之道,每逢干支纪日上的仲夏午月午日,正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二(也就是大火星)居于南天正中,飞龙在天的时候。古人觉得,端午时的龙星正处于全年的最“中正”之位上,这也表示事物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所以说,端午应该算是一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好日子是需要被记住的,于是也便有了最初的端午节。

有传说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所设,也有说法认为,端午节与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有关。只是,无论哪种说法,好像都与节气上的芒种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假如非要把芒种和端午扯到一起来说事儿的话,唯一可以找到的因由也许就是,芒种前过端午可以祈求丰收,芒种后过端午有刚刚夏收的粮食相对阔绰地可用。

芒种时节的俗语有哪些(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3)

要想说明,“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好好想想这句俗语当中的“荒”字应该作何理解?“荒”字最早出自于小篆,“荒”的本义为荒芜,可以引申为年成不好、凶年、歉收等。但“荒”字是由草字头和巟字组成的,“荒”字的草字头指的是茂密的野草,巟字指的是沼泽地。所以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当中的“荒”字应该也肯定说的是“长满野草的沼泽地”。而要想知道,为什么芒种交节前后就有了“长满野草的沼泽地”?其实,联想一些涉及小满的谚语是有助于大家理解并想通的。谚语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缺水”,“小满无雨,芒种湖见底”。如此看来,芒种交节前后既然有了诸多“长满野草的沼泽地”,也就说明肯定小满节气里的雨水相对丰沛了。

一般认为,小满时节是最忌讳无雨或少雨干旱的。毕竟夏季来临后,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的呼吸和蒸腾作用都会相当强烈,没有充沛的降水滋润农田和土壤,任何庄稼都是无法长好的。芒种怎么说都是夏收和夏种的时节,我个人理解,“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讲的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因为“荒”字已经表明前期的雨水相对丰沛了。有了丰沛的雨水助力,产出粮食的庄稼和蔬菜、水果等,都会尽情撒欢儿地快速生长,长成种田农民所期待的样子。只是,长得再好的庄稼,到了成熟该收的时候也都得被农民赶着时间收获回家。

芒种时节的俗语有哪些(芒种端午前处处是荒田)(4)

总而言之一句话,芒种端午前,该收的夏粮和蔬菜等已经收了,南方该插的稻秧和北方该播的秋收作物,因为前期忙着收获一时还都并没有插上或播下,农田里暂时性地少了许多庄稼,也就相当于“处处是荒田”了。不知道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2022年的端午节赶在了公历的6月3日,比芒种交节的日期提早了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