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近期,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2021年“亮目标”政务公开活动举行,3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上台发言,公开2021年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推进措施。这是我市连续第三年举行“三亮”活动,两年来,各部门单位言出必行、有诺必践,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自己的承诺,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富强滨州建设贡献力量。

滨州市5g基站项目(今年新建5G基站2200个以上)(1)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道臣(记者张丹丹摄影)

2021年,市工信局承担全市重点任务34项,其中,83工程牵头任务14项,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10项,主责主业重点工作任务10项。主要预期目标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聚焦工业转型升级攻坚突破,坚定不移抓好技术改造

一是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制定实施《2021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计划》,推进314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400亿元。

二是实施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开展云技改对接服务,培育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家。

三是加强技改培训。对1336户规上企业及新列统企业业务人员进行技改业务轮训,培训2000人次以上。

聚焦两化深度融合攻坚突破,坚持数字化赋能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充实完善工业互联网项目库,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6个。

二是开展工业互联网点对点服务。举办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两化融合深度行县区行等活动10场,完成1-2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布局规划。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200个以上,培育5G应用场景20个,实现市县主城区及有应用需求的园区全覆盖。

聚焦夯实产业基础攻坚突破,加快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临海工业规划,修订完善临海化工新材料、海工装备等产业发展指南。

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高端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65%左右,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世界铝业基地。化工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转型:以化学新材料重点产品为基础,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向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纺织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发展。医药产业向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培育壮大西王医药、融川医药、如悦医疗等医药企业,打造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培育壮大阳信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集群、黄河科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长威电子、远洋科技等领军企业,打造基础电子工业集聚区。

三是加快推动家纺服装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打造“时尚”纺织品牌,组织举办首届世界家纺大会、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

四是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以33个产业园区为载体,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园区产业占比达80%左右。

五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举办第二届“渤海杯”创意设计大赛。组织好先研院创意设计中心招商运营工作,助力已入驻的38家企业服务全市中小企业。

聚焦推动产业链高级化攻坚突破,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滨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7个专项行动。

二是实现“亩产效益”评价规下企业全覆盖。重点推动7项差别化政策落实落地,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建立重点行业联盟。鼓励领航型企业牵头建立铝、化工、纺织、装备等6个行业联盟。

四是加强高成长企业梯队建设。建立高成长中小企业数据库和培育库,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各10家,培育“小升规”企业220家左右。

五是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评价。优选5家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加快区域综合评估。完成8家省级开发区区域评估,并向各专业园区延伸。

聚焦优化产业生态攻坚突破,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企业家培训。分专业、分行业、分专题举办企业家培训9期,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二是完善市县应急转贷服务体系。服务企业100家以上,累计转贷金额100亿左右。

三是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紧盯100户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是做好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对3家市级防疫物资代储点企业、11家口罩生产企业和21家消杀用品生产企业进行调度帮扶。

五是抓好安全生产。切实履行民爆、船舶、通信等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工业行业指导督促,严防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责任编辑:邱芹

本文来自【滨州日报-滨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