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势资本创始人汤旭东在投资行业已经23年。
记者 | 张旋
如果用时下的流行语来介绍,汤旭东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创投行业的OG(元老)。
1998年,汤旭东参与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北京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来的职业生涯,从人民币基金到美元基金,从国资背景的资金到自己“创业”,成立自己投资机构,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少数专业投资人,23年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历程里,汤旭东“挖宝”了多个国内科技创业项目的“第一”:
第一家锂电池公司、第一家生物芯片公司、第一家数据库公司、第一家机器翻译公司、第一家乙肝疫苗公司、第一家金融大数据公司……
作为穿越过经济周期,看惯了赛道的浮沉的投资人,汤旭东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绝不跟风,精准投资科技项目的天使轮阶段。
2014年8月,汤旭东创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创势资本,目前已成功投资管理三支私募创投基金,第四支基金即将募集完成。
目前,创势资本已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多个科技领域进行投资,累计投资60余个项目,成功培育出枭龙科技、知呱呱、玻森数据、玄羽科技等众多明星项目,项目投资成功率高达80%以上,项目退出率排名行业第二名,基金收益率也在行业内领先。
关于创势资本未来的发展期望,汤旭东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化的投资理念,在科技、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在确保投资项目高质量、基金投资高收益的情况下,做大基金规模、做强基金品牌。
错失科大讯飞的“遗憾”
投资科技项目不能“唯技术论”。这句话看似简单,如今也已是创投圈的共识。而对于当年刚进入创投圈的汤旭东来说,得到这个教训,他足足交了1000多万的“学费”。而且,是1999年时的1000多万。
1999 年是语音产业“元年”。这一年 ,IBM 发明的语音系统被评为“科技领域十大事件之一”,人类第一次实现用语音在电脑上输入信息。国内高校也有几支语音研发团队“小荷才露尖尖角”。
当时的汤旭东所在的团队在两个项目之间徘徊:一个是中科院系的科大讯飞,另一个是A高校的一个语音识别项目。
汤旭东和团队先后对两个团队进行了尽调,反复体验和测试两家实验室里的各种语音的识别率、各种技术指标。后来发现A高校确实在技术上技高一筹,于是团队便“押宝”了A高校的项目,放弃了天使轮时的科大讯飞。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的科大讯飞,已经如日中天。而错失科大讯飞的原因,汤旭东归结为“唯技术论”。“从我们当时的认知出发,就是单纯觉得A高校的技术更好,哪怕性能只比科大讯飞高20%,我们也会选择投它。”
而从两个项目后期发展来看,在科技创业这场马拉松比赛中,商业模式似乎比技术更为重要。
“你很难想象当时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有多笨。”汤旭东回忆,当时项目方希望实现一个场景,类似今天的Siri,即用户对着手机喊通讯录里的名字就可将电话拨出去。这是个很有前景的场景。但团队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他们买回来几千台诺基亚手机,然后把语音识别软件装到手机里,最后再将手机转卖给用户。
很显然,这个模式并不奏效。首先是用户习惯还未养成;其次,从买到手机到装好软件再到卖给用户,手机型号和款式早就过气了;更致命的是团队本身并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去找连锁卖场卖,要支付的渠道费甚至高过加语音识别软件所赚的差价。
为了这个项目,汤旭东团队在天使轮阶段便投出了1000多万。之后还帮助团队从大公司挖来一位销售总监当CEO,CEO加入之后自己还个人投资了50万。“当时大家是真的很想把这个项目砸起来。”
“所以,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恰恰是市场培育程度和用户的付费意愿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也因此,不管是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还是自立门户成立创势资本之后,汤旭东都更加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不管在投前还是投后,他一直希望为被投企业提供一般机构提供不了的资源。这也是汤旭东和他所创办的创势资本的风格之一。
当年错失科大讯飞的遗憾,在20年后,让汤旭东得到了补偿。2019年,创势资本投资了小牛翻译的天使轮,这也是汤旭东在老家沈阳投资的唯一一个项目。
在投资初期,汤旭东便帮小牛翻译对接了科大讯飞的投资。“一定要有产业方进来,技术再好也得有订单才行。把产业和资本捆进来后,基本上失败率就很低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产品迭代,更快地把市场打开。借助科大讯飞之类大客户的背书,再去攻别的客户就很容易。”
短短三年时间,小牛翻译在天使投资后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三轮融资,估值也从5000万翻到了6个多亿,有望成为机器翻译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看科技项目“不跟风”
作为国内第一批创业投资人,汤旭东已经连续从事科技创业投资23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累计投资了近百个项目。对于科技类项目的早期投资,汤旭东与创势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打法。
首先,创势很注重研究赛道,看好持续增长的赛道,绝不跟风投资“一阵风”式的赛道,在风口面前冷静理性。
2015年,O2O大火之时,几乎大部分基金都在抢投共享单车、P2P,好的项目连投都投不进去。但汤旭东当时却很冷静,一个项目都没碰。
做出这个选择在当年来说很艰难,因为诱惑确实太多。但对汤旭东来说,这样的选择也并不陌生。1998年互联网大潮时,汤旭东和团队也没有跟风去投互联网。“从过去20多年互联网行业投资的教训来看,我们基本上当时可以预见到O2O未来的趋势,所以我们当时选择了冷静。”
其次,对团队严格把关,绝不跟风某种投资风潮。
最近的创投圈常常上演“VC进高校抢教授”的一幕,甚至有VC悄悄梳理了一份教授名单,从种子轮就开始抢。而对于科技领域的投资来说,这一幕早已是司空见惯。从过去20多年与高校教授、科研人员打交道的经历来看,汤旭东认为盲目哄抢教授其实“坑很多”。
第一,大部分教授其实并不适合做CEO。“他可以做CTO,做大股东,做董事长都没问题,但不能做CEO,他也不擅长做CEO。所以他必须要找到一个非常认可他这个赛道的,并且非常职业能力的人来做CEO,哪怕是他的学生或者他认可的人都可以。”
第二,大部分教授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大部分都是兼职。“为了创业辞掉自己高校教授的工作不太可能。同时,每个教授会有多个研究方向,一个方向成立一个公司也不太现实。另外,一个教授顶尖科研团队每年的课题经费可能高者可达数亿元,创业公司数百万的融资规模未必能真正打动他们。”
第三,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其实急需创业辅导。从如何融资到股权如何分配,公司如何运作,再到资金如何规划每一步都有无数的“坑”要踩。
最大的误区则是技术应用的聚焦与落地。“他可能有个技术什么行业都适用,就都想去做。但是市场还是要相对聚焦,聚焦到一两个行业后组织起来才更容易,更容易形成产业。”
对于高科技项目的创业团队而言,是否是教授团队其实并不重要。这么多年和科研人员打交道,汤旭东也形成了自己的看人逻辑。
他认为,好的团队包括几个特征,首先人品要正,要真正从解决用户需求和痛点出发,拒绝跟风创业、投机性创业;其次,创始人的能力要足够支撑其将事情做好,包括在技术、市场渠道合伙人搭建和客户资源人脉的积累,所以创势投资的创始人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第三,创始人的格局和视野非常关键,要能看得很远,同样一个赛道,别人看两步,他已经看了5步;第四,抗压能力是一个企业家最基本的素质。最后且最重要的是股权结构要合理,创势拒绝投资一股独大、股权均分的创业项目。
“我从来不做聊几分钟就决定投资一个人或者一个项目的事,虽然投资圈里确实也有人是这样做的,但是不确定性太高了,看他们的业绩也可以知道。”他认为要想充分了解一个团队的综合能力,必然需要很长时间的试探和交流。
创势在投资前会对创业者做充分的尽调,会反复看创始人在赛道中所处的位置,团队对创始人的感觉,包括创始人过去的同事,老同学,只要是有人脉相关的,都会去打探一下他们对创始人的评价如何。除此之外,还会看重创始人在跟客户交流时的态度,以及客户对创始人的反馈。
行稳,才能致远。在越来越内卷的行业环境中,汤旭东和创势资本一直坚持自己的节奏,目前已成功投资管理三支私募创投基金,第四支基金即将募集完成,成功培育出枭龙科技、知呱呱、玻森数据、玄羽科技等众多明星项目,项目投资成功率高达80%以上,项目退出率排名行业第二名、基金收益率也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2015-2019年的四年里,创势资本创下了天使投资零失败的记录,汤旭东解释背后的原因:除了要懂赛道、懂创业者,最重要的一点则在于创势资本从不吝啬对项目方的资源支持。
在投资前,创势便会大胆帮创业者对接资源,并因此收获创业者的感激和信赖。在投资后,创势会系统性地做很多增值服务。
首先,被投项目的科技产品如果需要去一些大型企业做试用,创势会帮创业者对接关键的客户资源。第二,初创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不擅长,创势会为被投企业制定内部期权方案、管理体系等;第三,每一轮融资时,创势会提前半年做预警,帮被投企业精准对接基金圈的人脉,提高被投企业的再融资速度,陪伴被投企业慢慢熬到市场爆发之时。
“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力为创业团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事实证明,创业团队也就会选择把珍贵的投资份额留给了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低于市场的估值。”
科技投资关键要“看需求”
“不懂的赛道不投”是汤旭东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成立至今,创势资本的主赛道一直是科技项目,所投项目中有95%都是科技项目,只保留5%的配比来布局诱惑力强但不确定性高的赛道。
坚持这个比例的原因在于,创势也曾交过很大一笔的“学费”。2016年时,体育赛道大火,创势也入局投资了几个项目。“但之后发现体育赛道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大坑,有点像O2O,但是比O2O更隐蔽。”
当年国内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金,按照美国的发展情况,国内应该会爆发一场体育领域的消费升级。另外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体育产值只有美国的1/5,美国只有3亿人口,所以体育赛道看似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赛道,同时也有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
但是体育赛道的市场化速度,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远远低于理想情况。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年乐视体育斥资购买了很多足球比赛的版权,用户仅需花几块钱就能看欧洲联赛的直播。但用户的付费意愿始终很低,更愿意看免费的中央5台。
“市场端不成熟,即便强行把它市场化了,但用户并不买单,行业也很难起来。所以不管怎么说,要把订单拿过来,把用户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兜里面,才叫真正的闭环,除此之外都是噱头。”汤旭东总结。
如今,这个熟悉的场景正在体育赛道内重演。疫情以来,居家健身的需求爆发,一批主打“科技健身”的智能健身镜火爆起来,比如某明星项目的估值一年半时间涨至100亿,仅一轮融资便囊括十几家顶级机构。
但不过几个月时间,在二手转卖平台上便出现众多卖家折价转卖健身镜的帖子。卖家转手原因多为无法养成运动习惯、缺少运动时间、搬家不考虑带走、买来放在家里吃灰等等。
“这种项目虽然成了明星项目,但是在我们看来都不算科技项目,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拼运营的行业,跟做新材料,做芯片的完全没有可比性。”在汤旭东看来,这样的所谓高科技项目实际上还是一个做消费品的逻辑,主要就是在打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
能否形成口碑和需求度,才是这类产品能够长远走下去的根本。因为很多消费者没体验过,如果每个人都买一块体验体验,这个市场就能成,但是问题是第一批用户出去之后很快就会有口碑,所以有些项目最多三年,就完全可以现原形了。“因为首先不是刚需。其次性价比、用户体验才能决定一个项目能走多远,但体育运动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所以坚持下来非常难。”
不追逐所谓的风口,关于创势资本未来的发展期望,汤旭东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化的投资理念,在科技、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在确保投资项目高质量、基金投资高收益的情况下,做大基金规模、做强基金品牌。
在科技赛道中,他有自己看好的方向。除了芯片、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高速发展的赛道,还有很多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领域,比如安防领域是近两年爆发的领域;其次新基建领域中充电桩、IDC机房数据也是很大的市场。
在人工智能赛道中,他最看好两个赛道:一个是智能制造,利用AI实现工业自动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另一个是AI医疗,刚需性强且目前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包括AI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AI诊疗等。
“但人工智能赛道里泡沫也不少,很多赛道、很多产品在技术上都没问题,但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市场是个伪需求。”在汤旭东眼里,不管是高科技项目,都要始终从需求出发。
编辑 | 吴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