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育人书香致远(她让一批批学生爱上翰墨书香)(1)

周红与学生在一起。

有调皮的学生静不下心来,她陪着一起写;六年级毕业生白天忙备考,她申请用书法晚自习的时间“开小灶”;面对一群聋哑孩子,她用一撇一捺让梦想起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书法教师周红,用翰墨书香感染着一批批学生。5年来,许多学生因为上了她的课,渐渐喜欢上书法。

能踢好足球一样能学好书法

2016年,周红开始担任学校的书法老师。“不少学生喜欢书法,所以在报名社团活动时,特意选了我的课。而有的学生,却是例外。”周红说。

四年级的学生小培平时非常好动,静不下心来。妈妈屡次教导无果后,决定把他送到周红的书法班。但是,课堂上的小培并不喜欢书法,很多时候心不在焉。

周红主动找小培谈心,得知他的爱好是踢足球后,便鼓励他:“你能踢好足球,也一样能学好书法,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周红从书法的历史渊源讲起,穿插各种有趣的历史典故,激发小培对书法的兴趣。

到了练字环节,周红从最简单的“人”字教起,提醒如何规范地起笔、行笔、收笔,小培在一旁依葫芦画瓢学了起来。接着,周红拿出书法教材,选定一个汉字,让小培对照着练习。写完后,周红告诉小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反复练习,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

当看到自己的字写得一天比一天好后,小培慢慢找回了自信,主动提出课后加练书法。周红注意到这一变化后,开始要求他每天练习3个汉字,每个汉字写4遍。

如今,除了足球,书法也成了小培生活的一部分。小培妈妈说:“若不是周老师的精心调教,孩子也不会有如此明显的进步,是书法让他重新定义了自己。”

有着教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

由于学校书法课程的增加,周红和其他书法老师负责了多个年级的教学。这其中,最让周红放心不下的是六年级毕业生。

“尤其是最后的半个学期,他们白天学习任务重,要忙着备战小考,晚上要做家庭作业。他们没有额外的时间来完成毕业书法作品。”周红说,她经过一轮观察后,向学校提出申请,将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腾出来,开设2个小时的书法晚自习。

从今年3月到6月小考前夕,沌口小学的书法晚自习制度实行了3个月。周红每周的课程有16节左右,她总是第一时间来到书法晚自习教室,辅导学生们的毕业书法作品。有时候晚上要开会,她会提前一步来到教室,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学生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打电话沟通;学生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忘记了吃晚饭,周红会第一时间帮忙点外卖;家长有时候没有及时来接孩子,周红会一路送学生回家……在毕业生心中,周红有着教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

六年级毕业生童梦妍说,周老师从来不计较学生占用她的私人时间,甚至周末也赶到学校辅导。一次,童梦妍在电话里向周红请教问题,电话那边的周红直接问了一句:“你现在准备去学校吗?只要你有时间,我就有时间。”

童梦妍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正是有了周老师的帮助,她的毕业书法作品才能顺利完成。“马上要念初中了,我会继续练好每一个字,这是对周老师最大的回报。”

一撇一捺为聋哑孩子点亮梦想

沌口小学校长谢艳霞介绍,周红坚持带着爱心传播书法文化。一次,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去江岸区辅读学校交流学习。走进学校,周红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学生都是聋哑儿童,生活难以自理。

有个12岁的小姑娘看到毛笔时双手颤动,仔细端详这个从来没接触过的“稀奇物件”,还比划着想知道如何使用。周红的内心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打开心门,点亮人生的梦想是最重要的”。周红拿出一张白纸,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梦”的书写笔画,然后手把手教孩子们写下一个个“梦”字。短短的一节课,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受到书法的熏陶,临走时周红留下了一些书法作品和用具,叮嘱他们勤加练习。“回去的路上我还是感到很不安,还想多教教他们。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的。”

周红说,书法就是孩子们的诗和远方,练好每一个中国字,在翰墨书香中能收获很多。

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艾晨光 通讯员周孝奇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