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部剧扑了,就有这样的声音:

“男主的配音这么配成这个样子,太不贴脸,太让人出戏了。”

“看了花絮,演员的原声台词挺好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再找人配音。”

反正剧不好,都得配音演员来背锅。

欧美、日韩的影视剧几乎均使用演员原声,到了国内,影视剧全都使用原声的屈指可数。

配音导演、演员姜广涛曾在采访中说到:“国产剧有个奇葩的存在,就是本国演员演完,还要另找一批本国配音演员来配音,这是世界上都很罕见的现象。”

在世界很罕见,在国内却是常态。

这几年的热播剧,基本就是边江、阿杰、季冠霖、乔诗语这四个人的爱恨情仇。即使配音贴脸,但也耳熟得让人出戏。

所有的演员都需要配音吗(演员原声这么优秀)(1)

以至于有网友吐槽:“影视剧不能换几个新人配音吗,怎么一直是那几个大佬。”

粉丝在花絮中听到了几句某演员的原声,又是一波抨击:“为什么不用他的原声,明明比配音好很多。”

于是影视剧的“差”成了配音演员的锅。

既然演员原声这么好,为什么剧组不用呢?

1. 现场拍摄噪音大,收音困难

这边是敲锣打鼓的旧式婚礼,那边是枪炮隆隆的战场,远处还有不少游客喧嚣的声音……这就是在横店等影视基地里拍摄的剧组每天面对的声音环境。

像横店这样的影视基地全年无休,场地租赁紧张,剧组拍摄难免密集,同期音收音质量差。

所有的演员都需要配音吗(演员原声这么优秀)(2)

同样是汽车喇叭声,在现代戏中,即使穿插在角色的对话中,观众也可以理解为现实环境的嘈杂。但在古装戏中,就是妥妥的穿帮。

2. 改剧本或再创作

影视剧在拍摄完成后,经常要根据导演的意见修改台词,或者再创作。这些修改的台词,需要配音完成。

另外,有些电视剧拍成样片送审后,需要根据广电总局的意见进行修改。这类修改,小则只有几处,大则伤筋动骨,人名、剧情都要重新改过。此时再想找演员回炉重拍,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配音重新制作。

这也是审查制“一刀切”的弊端。“什么样的镜头能通过,完全靠审片委员会成员的经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在国外,分级的标准中有非常细致的划分。”

3. 演员缺档期或条件不符

演员经常因档期原因无法参与后期配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与其为协调演员档期焦头烂额,还不如直接请专业配音演员, “有些大牌加一天的价,可能就抵得上请配音了”。

如果演员自身语言条件不符合,剧组也会考虑使用配音。

比如热播剧 《回家的诱惑》,虽是同期声收录条件较好的现代戏,但秋瓷炫、李彩桦两位女主角一个说韩语一个说粤语,普通话都不过关,只得使用配音。

男主角迟帅则因为说话带东北腔,和制作人简远信想象中“偶像”的感觉略有差距,才选择了配音。“不是说东北腔不好,但和这个角色时尚的感觉不太合,跟整个戏的感觉都不太合。”

还有那些不记台词直接念数字1234567的“数字小姐”以及抗战剧中机关枪扫射时的“biubiubiu”情绪化台词,使后期只能靠配音实现。

所有的演员都需要配音吗(演员原声这么优秀)(3)

金星在《金星秀》吐槽“数字小姐”

4. 剧组赶工省预算

在2017年的一期《天天向上》中,演员毛晓彤坦言:“其实我们演员合同里也有写(后期配音),但我们真的没有配音老师那么快。”

同期节目中,配音演员沈磊为各部影视作品男一号配音的时间分别是:《仙剑奇侠传1》34集配了3天,《步步惊心》40集配了一天半,花千骨58集配了2天。

所有的演员都需要配音吗(演员原声这么优秀)(4)

配音效果很多不尽人意,大多也和剧组的“赶工”有关,要求配音方面降低预算,甚至主动提出让一个人多配几个人。

近年来,观众对于演员原声的诉求越来越多。

导演陈昆晖表示:“声音是辅助演员的重要表达,演员的肢体表演和声音需是一体的,并不是分割的。”

字正腔圆的配音缺少生活的质感和毛边。

“早期的影视剧听起来像广播剧,的确很舒服,但对于现实题材作品来说,还是越贴近生活越好。在一个合情合理的逻辑性和范围里头,只要演员表达得舒服、口齿清晰,对我们来讲,他在传达人物不同性格的时候,语言表达上有个性化的起伏,这个是允许的。”

演员不能总依赖配音,表演行当,声台行表,毕竟声为第一位。

图/文 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