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虫洞
动画片《黑猫警长》中有这么一段剧情,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母螳螂在新婚之夜把公螳螂吃掉了,大喜变大悲,实在吓人。但经过调查得知,母螳螂交配后吃掉公螳螂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过,在现实中,母螳螂交配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丈夫吗?
螳螂螳螂也被称为“刀螂”“祷告虫”,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古希腊,这种肉食性昆虫被视为先知,因为它们举起前臂的样子跟祈祷的少女很像。
世界上已知的螳螂种类达到2000多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其中近150种在我国有所分布。
它们镰刀状的前臂能够自由弯曲,足以轻而易举地捕捉昆虫,是自身有力的捕猎武器。
不管是捕捉苍蝇等小型昆虫,还是击杀跟自己体型差不多的蝗虫,它们通常都能获得出彩的战绩。
值得注意的是,螳螂的“镰刀”上有着锋利的锯齿,既有助于钳制敌方,也能用来更好地进食猎物。除了前臂这对拿手武器之外,它们还有着其他的本领,比如速度。
螳螂被称为昆虫世界的杀手,敏捷度相当高,也善于伪装。有些螳螂能伪装成叶子、花朵,用于迷惑昆虫;有些处在干旱地区的则会拟态成水滴,吸引小虫前来“取水”……
对于螳螂,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莫过于它们那独特的交配方式。
螳螂交配时,母螳螂真的会吃掉丈夫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对螳螂正在交配,母螳螂把公螳螂的头吃掉了,但交配并未终止。
不过,不是所有的公螳螂都会在交配中被吃掉。有些公螳螂就能安然无恙地完成交配,并在这场繁殖中平安存活。那么,被吃掉和顺利存活的区别在哪呢?
首先,跟螳螂的种类有关。螳螂种类多达2000多种,不同的种类,其脾性自然存在不同,有些较为凶悍,有些则比较温和。
比如斧螳属、薄翅螳螂,都是公认的凶猛螳螂种类,非常不好惹,对待伴侣也是铁石心肠。母螳螂一言不合就可能“吃掉丈夫”,有时一边交配一边进食,让人瞠目结舌。
而大魔花螳螂、纤柔螳等,性情较为温和,夫妻关系较为稳定和谐,“吃夫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其次,母螳螂是否吃公螳螂,还跟二者交配时的状态有关。
这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母螳螂的饥饿程度,二是她是否做好了交配的准备。如果母螳螂肚子很饿,那么公螳螂就会在交配时被吞吃入腹。
同时,母螳螂在产卵后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有些公螳螂在交配中会甘愿成为它们的食物。
而如果母螳螂没有做好交配的准备,公螳螂贸贸然“霸王硬上弓”的话,很可能遭到反击。不得不说,为了繁殖后代,螳螂真是拼了命在行动。
公螳螂和母螳螂的博弈螳螂中固然存在母螳螂交配时吃公螳螂的现象,但并非所有公螳螂都只能“束手就擒”,它们也有自己的逃生技能。
在靠近母螳螂之前,公螳螂是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的,所以它们会十分谨慎。先是小心翼翼观察,从后面偷袭,或者是用美食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找到合适时机再跳到对方背上开始交配。
不过,也不排除有的母螳螂依旧会转过头来,将公螳螂当成点心享用。
除了出手谨慎之外,螳螂还有其他方式保命。《生物学快报》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斑光螳螂会试图通过“先下手为强”来避免自己被吃掉。
研究团队在实验中观察了52对螳螂的争斗,发现公螳螂的制胜诀窍是先发制人。如果公螳螂出击更快,率先用前臂抓住母螳螂,那么它有78%的几率平安逃脱。
有些雄性斑光螳螂运气更好,它们在攻击雌性时,在对方腹部造成了严重但不致命的伤口,这样一来逃生的成功率就达到了100%。
而如果在交配中,如果雌性斑光螳螂率先发动攻击,那么雄性的结局就是被吃掉。
有趣的是,雌性斑光螳螂不仅能够通过交配来繁殖,还可以“无性繁殖”克隆后代。这样一看,雄性斑光螳螂在繁衍中似乎就显得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根据推测,它们会演化出相应对策,保证能够进行交配,避免自己在自然演化中被淘汰。
结语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在螳螂中并非普遍现象。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生存繁衍的方式,而且很多动物的繁衍方式,用人类的角度来看都非常奇葩。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