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

馆陶路是青岛市老市北的一条老街,也是一条名街。

馆陶路与陵县路差不多长。以吴淞路为起点它向南至堂邑路与陵县路馆陶路口至陵县支路差不多。若用上土语说差不了个包钱。一下子你就明白了。

说馆陶路是一条老街确实不假。它是德占时期修的路。是从前海沿儿(栈桥)到大港码头的重要通道。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

近几年馆陶路换上了白底黑字的旅游专用路牌。已经连续多年在夏秋季节在这里举办德国商品展和德国风情街活动。

我心目中最早的馆陶路还是在个子小眼珠子也小的时候。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

馆陶路的最南端有个三角的水池。就是现在雕塑的位置。

水泥修的,上面还有铁的栏杆。我要拽着栏杆脚蹬着墙才能看到里面有没有水,水中有没有鱼。后来知道了这是个消防水池,对角线上堂邑路口还有一口至今还在的大井。相传是德国人当年规划的应急水井,与陵县路莱州路头的应急水井同出一辙。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4)

2006年(王挺摄影)我印象中三角池后面的建筑曾经是纺织品仓库,门面在馆陶路,装卸货物在莱州路。它门口的这个消防水池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这个仓库很大,向北一直到药材站仓库。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5)

这里的仓库已经变成饭店好多年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6)

药材站从西边大门洞进去,临街的四层大楼是市北区干部职工业校和青岛十中的教室。二楼是业校,我还在这里学过《机械制图》得了100分.三楼和四楼是青岛十中68届16个班的教室。也叫南楼。

暑假期间在三楼楼梯口的推拉式铁门就锁上了。也不知是谁发现了上面教室里有个乒乓球台子,正巧墙角有个窗户与另外一面墙的窗户相对。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相距一米多。底下大约有三层楼深。我们就一个一个地带着球拍跳过去,打完球再一个一个地跳回来。往回跳的时候因为打球有点累也有点怕,现在想起来就更后怕。

不久前药材站的大楼被夷为平地了,成为了一个新的建筑工地。68届的同学找不到教室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7)

过了南楼那就是青岛十中的校门了。以前曾是明德中学,老青岛都知道。从馆陶路看十中的房屋,顺序是南楼、后小楼、中楼(教学楼)、老楼(办公楼)十中也改过几次名字,什么十二中啦、什么商务学校我也搞不清啦。只是在我心里它没有青岛九中改的那么悲壮。(一个百年二十年的老校,青岛最老的学校)期待有朝一日上海路的青岛九中(礼贤中学)还是青岛九中,黄岛的学校改为青岛九中黄岛校区。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8)

在馆陶路南头,在纺织品仓库和青岛市房产局之间的街口,近几年夏秋之交常常扎个架子作为德国风情街或德国商品展销会的入口。届时馆陶路从南到北禁止车辆通行,马路两侧搭棚组织商家卖货。偶尔也能见到几个外国人,退休的大爷大妈是展销会的热情支持者。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9)

曾经的人交公司21路调度室是馆陶路南段东侧的第一个单位。除了调度车辆、司乘人员休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卖月票。记得每个月月末的几天这里就要忙起来。人们拿着下个月的月票卡,(月票卡是分单双月的)交上钱工作人员会给你贴上一张印有月份的纸片,在相片和纸片的连接处盖上一个章,下个月就可以使用了。纸片有一小半没贴上,那是报销凭证,可以撕下来到单位报销。我们单位是月末财务人员将大家的卡收起来一起办理,既方便了大家不用去排队卖月票,也方便了会计不用一个一个的签字报销。不过享受报销月票的是有规定的,家庭住址与单位之间要达到四站以上。不坐公交骑自行车上班的可以领取交通补贴。对于四站左右不近不远的,单位后勤的人会与财务人员一起推着自行车,自行车轮子上拴块红布条一圈一圈数着。回到单位用算盘计算里程确定是否达到可领取补贴的标准。那个年代的人可认真了。

人交公司的21路调度室实际是建在青岛市房产管理局大院的一个角上。房产局的车辆从市场一路的大门进出。十中的学生到房产局操场打篮球,也是从市场一路的大门进出。包括约架。

如今,房管局馆陶路的门头租给了青岛银行。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0)

馆陶路与东阿路拐角处的房子(饭店)是后来盖的。60年代这里有房管局院子里的两棵大树。为什么我能记得这么清楚?1964年我亲眼见过我们班的LHY同学从这棵树爬上去,又从另一棵树爬下来。多么惊人的技艺!以至于过后到中山公园糖豆也是他一马当先。肚皮上被“巴夹毛”蛰得不敢大口喘气。幸好有一个在农村待过的同学告诉他用尿缓解,这才好了许多。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1)

东阿路与馆陶路呈丁字形。两侧分别是房产局和纺织局,那会儿叫山东省纺织工业局。

东阿路是临近十中的一条小路,行人不多。车辆就更少见。我们班的同学有时在这条街上踢棉花球。有一次踢棉花球的同学回来晚了,在黑板前面占了十一个。班主任李老师问你们上哪去踢球了?年纪稍大个头不高的XCY说到“阿东路”踢的球。外地来的李老师搞不清楚是东阿路还是阿东路,就批评大家谁叫你们到“阿东路”踢球?!结果惹得哄堂大笑。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2)

东阿路和吴淞路之间的建筑是纺织局。六十年代是山东省纺织工业局,六十年代中期才搬迁到济南市。以后这里成了青岛纺织工业局、纺织大厦。又成了汇丰苑酒店。好吃不贵,适合聚会。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3)

过了吴淞路到上海路之间曾经是北海舰队后勤部,大门口有个挺大的院子。再后来加盖了北方宾馆。部队的变迁咱老百姓搞不清楚就不多写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4)

曾经的北方宾馆。对门的十中老三届在这里曾经组织过一次聚会。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5)

过了上海路一直到宁波路口的一段馆陶路是有故事的。接着前面的东侧向北走。转角处低层宿舍变成了六七层楼。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6)

顺着一二百米的石头墙根走,石墙中段有个门口。进门就是几十蹬台阶,台阶上正前方有一座洋楼。以前一直称这里叫“前后馆”,也不知道什么含义。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7)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8)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19)

车辆是从后门陵县路10号甲进来。以后长大了,知道这里是一个海军招待所。有修船的或其他任务的舰艇靠码头,海军战士就在这里住。在4808厂修船的走馆陶路的门,在大港3号码头停泊的走陵县路的门。当兵的每天晚餐后拿着一个水果从餐厅出来,让小孩们羡慕不已。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0)

馆陶路17号是个大门洞,进门洞后左右各有一个院子,正后方还有一个院子。右边院子的二楼上住着我们小学同学LHQ家,记得她爸爸会照相,家里挂着她妈妈的美人照大照片。左边院子的前门是19号。后院平房是我们小学同学GMY的家。

馆陶路19号从1958年9月开始承载了更加厚重的历史。

这个进门要上两蹬台阶,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大玻璃橱窗的房子不光有前门,还有后门。前门后门都是两扇。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1)

1958年也不知什么原因,原以为要去读书的武定路小学和恩县路小学收不下我们啦,把我们安排到了陵县路民办小学。校长姓王,住甘肃路18号。总共招收了四个班,半日制上课。两间教室分散在宁波路元吉里旁和馆陶路19号。小学的第一个老师姓袁,住广东路。其它班有李老师住甘肃路,宫老师住无棣三路。五年级时馆陶路和宁波路的学生又迁到甘肃路25号和8号和陵县路65号上课。

因为是民办学校,开学那天是没有课桌课凳的,要自己从家里带,课桌是木板架起来的。我记得我带的是三条腿的半圆凳,是同学李五一家平度的亲戚做的,很结实,5毛。最突出的是高X国同学扛来了一个藤椅,太壮观啦!当时只是转头看,现在知道了,该说是仰慕。总之五花八门。几十个同学都是自己扛着板凳来的,没记得谁是家长送来的。

教室有个后窗,窗那边是一户人家,天天听我们上课,他家小孩叫于X华。二年级他就不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了。估计是转学去了公办学校了。

公立学校学费交的少,每学期1.5元。民办小学每学期4.5元。

虽然是民办,我们学的也不差。该记住的还是都记住了,你如果是老三届这些课文你肯定不会忘。

第一册的语文书里有一张彩页,是国旗、五星红旗和天安门。

之后的课文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大小多少,上下来去。

上去下来,下来上去。

以后几年的课本中有春联:

《春联》

家家歌颂共产党,人人热爱毛主席。

祖国河山大,人民力量强。

加强中苏友好,保卫世界和平。

课本中还有大跃进、人民公社的:

《人民公社是金桥》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

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

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

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阶级斗争的课文也有:

XXX,你想想,难道人心喂了狼。

那时候,你饿的像瘦猴,三根筋挑着一个头。

天下穷人心连心,收留你家在咱村。

你棉花脑袋豆腐心,跟着富农瞎胡混。

......

课本中还有唐诗,老师还要我们把唐诗的意境画出来。

以下两首,我们都画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2)

民办小学每天只上半天课,另外半天就在住房稍微宽敞点的同学家里小组学习。

几年下来我几乎到过所有的同学的家。也有不少的同学到过我家。

小学的文体活动,就是打木头、抗拐、跳马(人)、扇烟牌(纸牌)、弹杏核(hu )、踢小桶、打茧、跳房、洗海澡等等。没有一样现在被叫做玩具的物件。

难忘的是五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在陵县路某女同学家小组学习。休息时,在后院小墙根站成一排比赛谁尿的高。不巧被邻居家老太太从窗户里看到了,大喝一声,五人狼狈逃窜。第二天家长将这事告诉了老师。五个男生以后再也没机会踏进这家同学的大门。从此,她家少了5个尿的高的女婿候选人。

58年大跃进,街上的口号除了总路线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三面红旗万万岁!

还有:大炼钢铁,十五年赶上英国。

难忘的事还有一件:一年级时,有一天老师发火了,大声的呵斥全班同学。手里还将锁门的锁头一个劲的拍打讲台。我坐在第一排,想起了老师要我们爱护公物的谆谆教导,就悄悄地提醒老师:锁是公物,别拍坏了。结果被她狠狠地瞪了一眼,至今还是我心灵中不可磨灭的阴影。

......

“民办民办光辉灿烂,九个学生十个笨蛋”。公办小学的学生当时就是这样说我们的。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民办小学的学生没有落伍。

在馆陶路和宁波路口有一个老式铸铁的邮筒。这里是我们馆陶路和宁波路两个教室都能看到的地方。也是上下课摇铃的地方。我很喜欢干摇铃这个活,老师一看到点了往铃铛那里一指我拿起铃铛推开门就一边摇铃一边跑,一直跑到邮筒。再眼盯着宁波路教室的地方狠狠地摇上几下子。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3)

过了宁波路房子的转角有个门,姓张,他家的儿子是十中68届的学生,下乡在诸城。因为想家他曾经借了一辆自行车一天功夫回到了青岛,过了几天又骑回来了。馆陶路31号,我一直以为与他家的后门相连。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4)

再往前走就是陵县路小学的后门。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5)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6)

广东路口的两侧一侧是警备区的宿舍和青岛外轮代理公司。在白丁回眸广东路时提到了恕不赘述。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7)

紧接着是一座三层加阁楼的房子,有好几个单元。曾经是德国人建的房屋。我小学同学GSF一家住在四层,好大的房子和白色的钢管床。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8)

再就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共厕所。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29)

临近青岛市最早的长途汽车站也确实很有必要。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0)

转过弯来陵县路临近的是向群饭店,也确实是很有必要。

汽车站一侧是饭店,一侧是厕所。你看当时的规划有多么的合理。

汽车站的记忆在白丁回眸陵县路里已写了不少。除了火车、轮船(上海、大连、广州)、飞机(持介绍信只有北京和上海的航班,安-24,票价50元)以外的旅行都要靠这里出行。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1)

过马路吧!再往前走就到恩县路了。

先是长途汽车站的停车场。五六十年代的车都有个鼻子,六十年代开始有鼻子的车渐渐少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2)

停车场的邻居市第一粮库。(第二粮库也在馆陶路)可能是这里海、铁、陆运输都方便吧。面粉厂不在这里,据说青岛的面粉厂还要承担给大连磨面的任务。进口的麦子磨好以后,由民主9号轮后来改为工农兵9号轮船运到大连。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3)

粮库的邻居是丹麦领事馆。

我们又来到了广东路口。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4)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5)

过了广东路口是海军的门诊部,周边小孩们有点头破血流的急症常常送到这里就诊。也不要钱。真的是军民一家。现在就不知道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6)

走过门诊部就来到了北海舰队俱乐部(馆陶路22号)正门对着宁波路。共三层,很高大。里面有电影院和篮球场。电影票比周边的电影院青岛、友协(东风)、工人文化宫、海员剧场都便宜,但不是最新的片子。近几年有人在开发,德国产品交流会的时候开放了几天。最近又关闭了。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7)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8)

再往南现在市粮食局的宿舍。60年代是第二粮库。从馆陶路的门洞进去,到头右转再向左转是个大院子。南侧和西侧都是高大的库房。58年仓库管理员的儿子CZQ当过陵县路民办小学一年级四班的班长。胖胖的戴着红领巾,是从农村转学带过来的还是因为他年纪大我不明白。他家就住在院子里的平房里,他炫耀过他家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然而,二年级就不知道他上哪去上学了。

也不知何时,肯定是65年以前第二粮库变成了第二靴鞋厂。高大的粮食仓库变成了高大的厂房。我们班曾经被安排在二靴学工劳动两个星期。我分在烤鞋工序,把订上钉子缝上铁板之后抹上软木胶的鞋楦从师傅那里用个木箱子抱来,在电烤箱里烤干,再给师傅送回去。抽空溜溜车间见识了皮鞋制作的全部工序。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39)

现在从粮食局宿舍到中国工商银行都盖了宿舍。

就连紧邻银行的60年代刚刚盖好的四层楼也翻盖了。当时刚刚盖好,四层顶上的房顶是个平顶,被我们发现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上去,扒光了衣服晒脊梁。为了比比谁健康美。结果是都白晒了,人家那位同学是天生的黑。现在知道了,那叫遗传基因。

走进古香古色的古镇小街(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馆陶路)(40)

工商银行以前是人民银行,再往前是个朝鲜银行。建筑风格不一般。我曾经以为是日本银行。

过了路口就是十中,就不多说了。

之前我们是从从馆陶路南头西侧说到十中,又回到馆陶路南头开始说东侧,中间没有停下来一直说到了尽头。过了马路又说回来到了十中(上海路口)。

本组图文源自《爸妈旅游》之《白丁回眸馆陶路》,作者李黎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