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明朝邮驿大明帝国在建立国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帝朱元璋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邮说法心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邮说法心得
第十二章 明朝邮驿
大明帝国在建立国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帝朱元璋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
可见,驿站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
1379年,也就是大明帝国的第二年,朱元璋一纸令下,把元朝时候的“站”统统改为“驿”,还把全国230多处不雅的驿名改的更加清新雅致。
朱元璋之所以把元朝的“站”统统改为“驿”,除了憎恨元朝,这个让他受尽磨难的朝代,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
借用《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的一句话:他是搞制度的人。
说到这,您可别小瞧这个叫“重八”的放牛娃。尽管出身贫苦,当过和尚,但人家最后还是当上了皇帝并且还有个小清新的心。
哈哈!
一个很小资,很文艺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可能把230个不雅的驿名改为清新又雅致。
不仅如此,能“文”能武当了皇帝的朱重八,不!应该叫朱元璋,还大力从事边疆地区邮驿设施的建设。
明朝边疆的邮驿
麝香夫人与邮驿。
要说明朝邮驿的发展,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麝香夫人。
尽管麝香夫人传奇的一生被改编过许多电影,电视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但我还是想在这聊聊麝香夫人对明朝邮驿的贡献,聊一聊她和皇帝朱元璋的那些事儿。
话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贵州土司接受明朝的领导,十年后病逝,他的夫人麝香继续掌管彝族部落。
明政府派去的都督马烨骄奢淫逸,蛮横无理,有意侮辱麝香,还压迫彝族百姓,麝香夫人的部下难以忍受其羞辱,各个义愤填膺,纷纷劝夫人起兵反抗。
此时,深明大义的麝香夫人却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悄悄让她的朋友、另一个彝族首领刘氏夫人奔赴京都,向朱元璋汇报都督马烨的罪行。
朱元璋听后立马召见麝香夫人进京,朱元璋说:“我可以立即除掉他,但你们准备用什么来报答朝廷呢?”
麝香夫人恭敬地说:“皇上,奴婢愿率领子女,世世代代不判朝廷。”
朱元璋不满道:“这是你们理所应当的,不能算是报答,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打算吗?”
麝香夫人回答说:“从贵州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四川,现在已梗塞不通,我愿意出钱出人,开山劈岭,修成驿道,以此来报答皇上的恩典。”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立即把马烨捉拿到京城,以罪斩首。
话说麝香夫人回到贵州后,立即组织人马,开始修路,一共修了560里山路,建立了九个驿站。
因为第一站在贵阳西北,万山丛中的龙场,因此称之为“龙场九驿”。
从此以后,大明政府的腹地 可以宽敞的驿道直达云贵边疆,沟通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也成了我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我国邮驿发展史上的一件重大事情。
明朝诗人吴国伦的《次奢香驿因咏其事》,专门歌颂“奢香”夫人的。
我闻水西奢香氏,奉诏曾谒高皇宫。
承恩一诺九驿道,凿山刊木穿蒙茸。
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
西溪东流石齿齿,呜咽犹哀奢香死。
中州男儿忍巾帼,何物老妪亦青史。
君不见疏导之辟五丁神,犍为万卒迷无津。
帐中坐叱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
牂牁:zangke
僰:bo
妪:yu
明朝东北、西北的邮驿。
除去上面提到的西南云贵地区外,朱元璋在东北、北部,西北边疆地区都开辟了驿道,设置了驿站。
明初,在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先后设置了9个军事重镇,号称“九道”。沿边境8000多里的地方都设置了驿所,这样有利于消息的互通。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位时,又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置了努尔干都司,建立了45处驿站,有效地管理了这一地区的行政事务。
明朝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统治的目的,在辽东地区广设驿站。
明朝在西藏的邮驿。
不仅如此,明朝在西藏地区加强了驿道建设。
西藏在元朝的时候称为“吐蕃”,元政府早就在那里设置了驿站。据载,元时藏区共设驿站28处,小站7、8处,那时候苏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和地方官员经常持玺书,通关文牒在驿道上往来。
到了明朝,为了加强汉藏地区的联系,明政府多次下令恢复修建西藏通往内地的驿路和驿站。
1407年,明政府曾命令藏区的护教王赞普王和国师率领各族人民恢复驿站。
开辟了雅州--乌斯藏的驿路。这是一条继藏线路后又一条从内地到西藏的新驿路。
这条驿路的交通十分便利,沿途食宿了供给十分丰富,即保证了明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文书,旨令的畅达,也有利于西藏对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在东南沿海的邮驿。
另外,明朝在东南海疆也设立了对外经济往来的驿站。
永乐年间,在广东的“怀远驿”,福建的“来远驿”,浙江的“安远驿”,专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臣和商人。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明朝的一个大腕儿,一个风云人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张居正。
明朝大腕儿-----张居正
熟读明史和喜爱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明粉们,都知道张居正。
他是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他对赋税,吏治等方面的改革,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样,他也在驿制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先说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明朝自正德,嘉靖以后,政治上日益腐败,邮驿制度也产生了许多弊端,最高统治阶层利用邮驿,大肆挥霍,正德年间,还发生了许多太监到各地驿站勒索钱财,殴打驿官的事件,勒索白银少则几百、多则十几万两。驿站承受不了这样的沉重的负担,许多驿官都长期流亡在外,驿务多废。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一些官员主张对邮驿改革,先后主张改革的有清官海瑞,礼部尚书吴鹏和张居正。其中以张居正的改革成效最大。
应当这么说,他的改革是我国邮驿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他的邮驿制度改革是从限制官员“驰驿”的特权开始入手的。
为此,提出了六条对官员的限制。
第一, 规定非公务,任何官员不得侵扰邮驿。
第二, 过往驿站的官员只许按照国家规定的级别使用食宿,不得超出自己的范围,享用高级别的待遇。
第三, 除邮驿供应外,不许派老百姓服驿。
第四, 政府官员非公务到达驿站,不得私自动用驿站的交通工具。
第五, 政府官员非公务到达驿站,一切费用自己承担。
第六, ……
在改革期间,张居正以身作则,首先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他的儿子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不用官府的邮驿而是自己掏钱雇了一辆车回去赶考。
而在他父亲过生日的时候,他不以官压人,而是让自己的贴身仆人背着行囊,自己骑着毛驴回乡给父亲贺寿。
通过以上这些改革,邮驿大大降低了经费开支,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据统计,经过改革整顿后全国每年供节约邮驿经费三分之一左右。使得那些贪官污吏不管轻举妄动,百姓欢呼颂扬。
怎奈,明政府已经腐败不堪,纵使张居正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挽回,在张居正去世后,明帝国的邮驿又陷入混乱之中。
海上邮驿。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的逐渐发达,随着郑
和下西洋,还开辟了明朝的海上邮驿。
再来说说明朝邮驿的管理机构。
在明帝国中央一级的邮驿,属于兵部“车驾清吏司”负责管理,
名字有点长,读起来绕口,但它却是明朝兵部所属的四司之一,负责管理全国的邮驿事务。
兵部车驾清吏司,主要任务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两京会同馆以及全国“水马驿”,“递运所”和急递铺。
二, 管理给驿府验。
三, 制定并执行邮驿的典章制度。
四, 掌管邮驿的开设,关闭以及变更等。
五, 对邮驿行政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车驾司下设六科,分别管理相对应的业务。地方管理上来讲,邮驿受布政司和按察使的双重领导。
除此之外,在明代还有一个与邮驿由密切关系的机构----通政司。
明代的邮驿组织形式:
明朝邮驿的组织形式为站、递、铺,三者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成为明代邮驿的三种
基本组织形式。
再来说说上面提到的会同馆。
明朝的会同馆就是设在首都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也就是全国驿站的枢纽中心。
这个会同馆的业务和职权范围有两种:一种是起邮驿传递书信的作用,另一种是起着承担国家级别的高规格接待任务的高级宾馆的作用。
这里可以供给外国使臣和王府公差及官员食宿,有时候还有政府在这里举办国宴招待来自邻国的如日本朝鲜,越南等进宫人员。
“水马驿”和“递运所”
先说什么是水马驿?
水马驿就是指都城以外的驿站,它通常都设在交通干线或者主要交通大路处,分马驿和水驿,也有水陆和设的水马驿。
它的功能就是交通和通信。
我们知道交通是通信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通信则是交通的主要职能和作用。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明朝的水驿同南宋如出一辙一样的。
水驿就是在水上靠行船作为交通工具传递公文。一般水驿建在水路繁华之地,
马驿就是以马为交通工具来传递政府的公文。一般设在陆地交通繁华的地方。
再聊递运所。
递运所,是从明代开始才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运送军需物资和贡品物资。它与水马驿最大的区别是水马驿传递公文,它传递物资,“递运所”也分水路运递和陆路运递两种形式。
“递运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据需要而建的。因此,它的运输网络不是那么规范和完善,而且到了明万历年以后,之剩下为数不多的一百来处。
没有“递运所”的地区,实际上还是驿站承担运送军需物资和贡品物资的任务。
本来成立之初,愿望是好的,希望“驿”“递”“铺”三个组织相对独立,各司其职,怎奈,由于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能得以健全。
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符验”。
何为“符验”呢?
“符验”就是明朝邮递人员驰驿的证明,没有的人是严禁上岗的,符验说白了就是今天的上岗证,就是上班打卡的胸牌。
明朝的符验包括:符验、勘合、火票,三种类型。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邮驿史上的闪光点,就是在明朝出现了“民信局”,这个需要特别说道说道。
民信局
民信局在明朝诞生,它是专门为民间传递信息所设立的一个机构。
也就是说,到了明代,才有了政府兴建的或者由政府批准民间出资为老百姓服务的专门的通信机构。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交通方便,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后来发展到内地。由私人经营,以牟利为目的。
另一方面,为了招揽生意,民信局之间竞相为主顾提供各种服务,如派人上门收取信件,汇款尅记账等等,良性的竞争,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除了有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普遍有了“麻乡约”探亲带信的出现。
麻乡约
相传在明代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因为思念家乡,相约每年推举一个代表回乡探亲,代表往返时,要带上各家各户的特产和信件,以解相思之愁,这个形式叫“麻乡约”。随后慢慢形成了民信局。这个地方现在以出产孝感麻糖为有名。
明代长城与通信
明代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也叫边墙,明长城用的材料和秦长城相似,但与后面要讲的清长城不一样。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连接秦长城,然后西到嘉峪关,气势宏伟,是当时的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明朝建立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明长城的主体结构有:城墙,关城,城堡,墙台,烟墩,九边。
重点说一下烟墩
烟墩也叫烽燧,烽堠,墩台,烽火台等,
是一种白天燃烟,夜间明火以传递军情的建筑物,多建于长城内外的高山顶易于瞭望的地方,或者道路转角处。
烟墩形式是一座孤立的夯土或砖石砌成的高台,台上有守望的房屋和柴草,报警的号炮,硫磺,硝石。台下有用围墙圈成的守军住房和羊马圈,仓库等。
烟墩的设置有四种:
一是紧靠长城两侧,称沿边烟墩;
二是向长城外延伸,称腹外接火墩;
三是向内地州府延伸连接的,称为腹内接火台墩;
四是沿交通线排列的,称为加道墩台。
大约是每隔10里设一台,恰好也在人的视力范围之内。今天的河北,山西交接处的内长城,有编号为x字xx号台,驻兵把手,兼有防御和传递信号的用途。
九边
明朝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对长城全线进行防务管理,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委派总兵官统辖,也叫镇守。九个防务区,或叫九镇。分别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綏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可以这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4次大规模的修建长城。
可见长城对每个朝代的重要性。
小结:
一、 边疆邮驿
二、 张居正与邮驿制度
三、 明朝邮驿管理机构
四、 明朝邮驿组织形式
五、 会同馆
六、 水马驿和递运所
七、 符验
八、 民信局
九、 麻乡约
十、 明长城
十一、 烟墩
十二、 九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