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1)

(紫禁城)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紫禁城。

宫殿宏伟,在湛蓝的天空之下,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蓬荜生辉。

宽阔的大殿之上,是金漆雕龙的宝座,在宝座之上,坐着一位目光炯炯,睥睨天下的帝王。

大好河山尽在眼前,群臣跪伏山呼万岁。

歌舞升平,衣袖飘扬,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空中升腾起气味浓郁的檀香,烟雾缭绕,弥漫宫邸。

想当年,我只不过是这一派灿烂辉煌,春秋鼎盛之间的过客,而如今,我也成为了这莺莺切切中的一人。

眼前的场景,对坐在龙椅之上的明光宗朱常洛来说,实在是永难忘怀。

因为就在这一年,自己终于从战战兢兢的太子变成了大明的新主人。

他打心眼儿里知道,自己能当上这个皇帝,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他的老爹,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喜欢的女人,是郑贵妃,老皇帝爱屋及乌,顺带着偏爱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所以,就算自己是庶长子,是在皇帝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唯一合法的继承人,自己和自己的母亲王恭妃仍然得不到皇帝的宠爱。

不过好在,虽然朱翊钧的庙号叫做明神宗,但他毕竟不是神,而只是人,所以他实际上很难和大明王朝既定的宗法继承制度抗衡。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2)

(福王朱常洵 形象)

老皇帝万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要把福王朱常洵推上太子之位,但奈何朝廷里的大臣们不吃他这一套,高皇帝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里写的明明白白,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意思是说如果皇帝有嫡子,那就立嫡子中最为年长的为太子,如果皇帝没有嫡子,那么就立庶子中最为年长的为太子。

万历没有嫡子,而朱常洵是庶六子,所以真正符合法理意义的继承人,只有朱常洛。

万历很倔,大臣们比他还倔,皇帝高喊自由主义,我们老朱家我朱翊钧说了算,大臣们则嚷嚷祖宗成法万年不变,你朱翊钧废长立幼,我们死也不同意,君臣之间关于储位的争论持续了整整十五年,期间,逼退首辅四位,部级官员数十人,京官百余人,地方官员更是多达三百余人。

在这样的巨大的代价下,朝臣一再施压,老皇帝最终还是挺不住了,只好委屈巴巴地把朱常洛立为了太子。

朱常洛明白,自己一步一步所走过的,是用血泪交织成的道路。

现在,历尽千辛万苦,自己终于成为了这天下的王。

不过好在,无论千般辛苦,万般疲惫,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朱常洛登基,是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3)

(登基)

在这一天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得见诸如皇帝“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的记载,意思是说,皇帝登基仪式那天气色红润,步态稳健从容,看起来倍精神,一点毛病也没有。

的确,朱常洛登基的时候,不过三十八岁,这个年纪虽然不能说是年轻,但也绝对不能算老,既然不能算老,那么身体素质就应该还算可以。

新皇帝十分勤奋,登基之后一天不歇,立刻一头扎进了繁重的政务工作中。

从登基后的第一天,即七月二十二日一大早,到八月初九日晚,朱常洛减免赋税,发放军饷,提拔大臣...乱七八糟的事儿,干了一箩筐。

皇帝的这些举措总体上来说还算是惠之于民,所以在史书上,朱常洛的这些行为得到一个“朝野感动”的认可。

大臣们十分开心,认为新皇帝总算还是比较靠谱的人,至少比他那个整天在宫里在线挂机,有和没有一样的万历皇帝强多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仅仅持续了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一大早,宫里就传出了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明光宗朱常洛身体情况极度恶化,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精神头倍帮的小伙,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天之内身体情况骤变,病到了这种地步呢?

这十天之内,皇帝除了积极处理政务,还发生过什么呢?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4)

(侍女 形象)

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有点猛料。

《国榷》: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罪惟录》: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

根据这两部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十天里,郑贵妃曾经给朱常洛进献了八位美女来服侍皇帝,皇帝这几天跟这几位美女好一顿忙活,结果搞的自己身心都很疲惫。

朋友们,郑贵妃,那是福王朱常洵的生母,朱常洛是他儿子的政敌,朱常洛登基,她恨不得咬碎了牙,她为什么会平白无故的给新皇帝进献美女呢?

再者说了,你郑贵妃毕竟也算是新皇帝的长辈,你给晚辈送美女,你是不是有点为老不尊?

郑贵妃的事情我们按下先不说,因为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

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里传出来,传到内阁首辅方从哲(内阁头子)的耳朵里,已经过了一天的时间。

方从哲一打听,这一天的时间里,皇帝没请大夫没找御医,而是找了一个叫做崔文升的宦官给他开了一个方子。

方从哲心里暗暗叫苦,朱常洛啊朱常洛,有病不找医生看,你找太监给你治,你没事吧?啊?你没事吧?你是脑子被烧糊涂了,还是头让门给夹了?

结果正如方从哲所料,崔文升不谙医道,不知道给皇帝鼓捣了什么药,朱常洛吃完之后腹泻不止,一晚上拉稀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简直要拉脱肛了。

这个崔文升,不是普通宦官,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相当于太监队伍里的二把手。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5)

(崔文升 形象)

更为巧合的是,他这个二把手,是在朱常洛登基之后才当上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郑贵妃的寝宫里做事。

也就是说,这位仁兄,八成是郑贵妃的心腹。

你找郑贵妃的人给你看病,能有好么?

听到这个消息,首辅方从哲心急如焚,立刻就往宫里跑,还没等他迈进皇帝的寝宫,他就和从宫里出来的御医迎面相遇。

御医见了方从哲,连忙交代病情,表示皇帝这身体够呛了,本来就虚,结果崔文升那孙子还给皇帝胡乱用了些通利之药(也就是泻药),导致皇帝虚上加虚,现在可倒好,气若游丝,真叫是命悬一线了。

方从哲吓坏了,新皇帝刚登基十来天,要是就这么暴毙了,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那可真是震动天下,万民哗然,于是他立刻询问御医,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御医摸摸胡子,表示皇帝虽然病得很重,但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就是身子太虚了,回头我们开几剂补药,温润滋补,慢慢调理,一定能把皇帝从鬼门关捞回来。

阎王要你三更死,御医留你到五更。

御医们说得胸有成竹,但却又面露难色的表示,病虽然好治,但问题在于,皇帝对太医院的御医们极不信任,拒绝用药,反而专信什么邪方术士,这可就难办了。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6)

(方从哲 形象)

俩人话还没聊完,内宫里传出消息,皇帝宣召首辅方从哲进宫议事,方从哲气不打一处来,跟着小宦官进了宫,来到卧床的皇帝近前,扑通一声可就跪了下来,十分激动的进谏道:

皇帝,有病您得吃药啊,您得找太医院的医生看呐,你不能鼓捣这些封建迷信啊,你这么搞,就是纯纯耽误你的病情。

方从哲这位仁兄,算不上什么大忠臣,但至少还是有脑子的,所以他此刻说的是义正言辞,声泪俱下。

方从哲劝皇帝好好用药,但没想到明光宗朱常洛此时却已经几乎放弃了对生的希望。

方从哲激动,他比方从哲还激动,一把拉住方从哲的手,让方从哲尽心辅佐太子,让方从哲加紧修建自己的陵寝,让方从哲暂理国家大事儿,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基本上就算是托孤了。

皇帝可以认为自己没有多大活头了,但方从哲可不能顺着皇帝说,他立刻劝慰皇帝,多大点事儿,宦官崔文升您不能再信了,他就是个大坏种,太医院一帮庸医,您要是信不过,咱们可以传檄天下,广召名医来给您治病,总是有办法的。

这句话,似乎是给皇帝提了个醒,皇帝立刻想到,一天之前,有位叫做李可灼的官员说自己有灵丹妙药,可以治病。

皇帝不再耽搁,立刻催促方从哲别整没用的了,你赶紧把那位要献药的李可灼给我找来吧。

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从六品,主要负责文化礼仪方面的工作。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7)

(李可灼 形象)

比如皇帝要办个祭天大典,那就由鸿胪寺来负责。

比如皇帝要晋封个妃嫔的位份,也由鸿胪寺来负责。

巧的是,万历年间,老皇帝朱翊钧宠爱的妃子,只有郑贵妃,所以但凡是后宫有封赏,基本上都是针对郑贵妃办的。

这也就是说,身为鸿胪寺丞的李可灼,必然是和郑贵妃打过一定的交道的。

李可灼这个人,平时不太起眼,但这一次他却十分活跃,一直在鼓吹自己有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他向同僚们吹嘘,自己的仙丹是一粒一粒红色的药丸,是自己早年间到四川峨眉山旅游,偶遇仙长所赠,实在是极品灵药,一粒提神醒脑,两粒永不疲劳,三粒长生不老,功效之神奇,那就别提了,牛就完事儿了。

方从哲当然知道这是扯淡,但他不是张居正,他只是个挂名的内阁首辅,没有张居正“我非相,乃摄也” 的气魄,所以尽管他再三劝阻,还是没拦住皇帝把李可灼给找了过来。

这样的结果,对方从哲来说,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8)

(炼道修玄)

从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开始,大明王朝就风行炼丹修玄之术,光宗皇帝信这种东西,倒也不足为奇。

但意料之外的是,方从哲没有想到,事到如今,已经混到了这一步的朱常洛,居然还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在了这种扯淡的东西上。

八月二十九日,中午,李可灼带着所谓仙药,来到了皇帝的寝宫,皇帝服下了一粒药丸,感觉良好,认为有奇效,晚上又把李可灼叫来,又服了一粒药丸,这就算是要完了。

老实说,根据史料的记载,朱常洛在先后服下了两颗红丸之后,身体似乎有所改观。

一段时间内,他能下地了,能吃饭了,能大跳了,还能小跑了,在给内阁的上谕中,他又一再提及“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但很显然,这已经是朱常洛的强弩之末,或者说是回光返照了。

九月初一,五更天,朱常洛还没有休息。

他从太和殿中向外眺望,紫禁城处在一片静谧之中。

连绵起伏的山峦模糊不清,望不见远处的烟波浩渺,亦然看不到这恢弘壮丽的皇家建筑群的全貌。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9)

(大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明。

在这一片朦胧和混沌之中,朱常洛不由得轻轻叹息。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那么上天,还能给自己多少时间呢?

他干枯瘦弱的身躯随风摇摆,正如此时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一阵眩晕感袭来,皇帝犹如水中浮萍,犹如风中秋叶,缓缓地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

朱常洛,死了。

皇帝的死,成为了永远的谜。

是病逝,是暴毙,是正常死亡,还是有幕后真凶,不好意思,这一切不得而知。

因为整起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不明确,所有的线索都无法指向具体的人。

我们只能说,朱常洛生了一场大病,不找专业的医生看,胡乱用药,结果延误了病情,最终自作自受,在位不到一个月,就领了盒饭。

不过,这样的一个结果,实在是太过草率,太过简单,也太难以令人信服了。

就这?我都看到这里了?你就给我一个这样无聊的结果?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10)

(明光宗朱常洛 画像)

所以,作者在这里,愿意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朱常洛的那一天。

新皇登基,大家都很开心,这代表着大明王朝鼎故革新,迎来了新气象。

但唯有一个人,绝对不会开心。

这个人,就是郑贵妃。

在老皇帝万历在位的多年时间里,这个颇获盛宠的女人曾经费尽心机地想要把自己的儿子朱常洵推上皇位,但随着朱常洛的登基,她那宏大的愿望终于还是落空了。

看着朱常洛加冕为帝,郑贵妃目眦欲裂,恨到了极点。

但奇怪的是,满含怨恨之情的郑贵妃反而一反常态,奉送给了朱常洛八位美女。

这不是寻常的馈赠,因为这八位入宫侍奉新皇帝的女子各有本领,她们的任务就是在短时间之内让朱常洛耽于女色,把精力全都浪费在床第之欢上。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上疾始惫”吗?

这说明,八位美女完美的完成了计划,她们掏光了朱常洛的身体,掏空了朱常洛的气力,而这,就是朱常洛在短短十天之内,突然发病的原因——过分沉迷女色,导致身体亏损,进而极度虚弱,由此卧床不起。

这,是计划的第一步。

在皇帝病重的消息尚未传递到内阁的这段时间,郑贵妃立刻指派自己的亲信,已经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崔文升对皇帝进行治疗,而崔文升的治疗方案,是进献通利之药。

朋友们,再没有医学常识的人也知道,一个身体极度虚弱的人,他需要的不是通利排便,而是滋补。

而查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崔文升不仅是秉笔太监,他还兼任御药房管事,一个专职搞医学的宦官,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明史》:帝疾必不起,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崔文升是故意的。

崔文升的一剂泻药,要了朱常洛的半条命,那么剩下的半条,将由李可灼来负责。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11)

(郑贵妃 形象)

鸿胪寺丞李可灼因为工作职能的关系,和郑贵妃必有来往,而两者之间,一旦达成了某种合作关系,那么李可灼将会成为郑贵妃的第三步棋。

在首辅方从哲和御医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此时救治皇帝最正确,最稳妥的办法,是进补。

并且,我们要注意的是,御医曾经特别强调过,是循序渐进的温润滋补。

这又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生活常识,那就是,身体特别虚弱的人,的确应该进补,但却不能猛然大补,因为如果用力过猛,虚弱的病体不能承受,补药反倒会成了毒药。

而李可灼进献的红丸,说白了,就是方士的丹药。

这类丹药的主要成分,是辰砂,符石,人乳,以及各类重金属,这些东西性热猛烈,效用巨大,最大的作用不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而是助长人的性欲望。

也就是说,在最后的岁月里,朱常洛先用通利至泻,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再服用催情助性之药,身体猛然火热,承受不住,在这两种功效相反的药物的水火催逼之下,这才走上了绝路。

红丸案背后的故事(红丸案惊天的算计)(12)

(红丸)

一步扣一步,一环扣一环,杀人的不是其中一个人,因为“红丸案”从头至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谋杀案。

而在集体的掩护之下,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郑贵妃,反而能置身事外,毫无嫌疑。

不过很可惜,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我们只能遗憾,这个颇有政绩,如他的庙号“光”一样短暂出现又消逝的帝王,留给大明的,只有这么一段离奇的往事。

千言万语,最后还是一句话:有病,还是要及时看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