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向来是银幕的宠儿,《甄嬛传》重播不下百次,《步步惊心》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可十八年过去了,有一部电视剧依然被低估。

以前的历史剧,不是致力于还原历史故事,就是想披着个“历史壳子”写言情小说,《少年天子》讲的却是讲人性!

01 人生的主角就该是王子、公主吗?

《少年天子》最可贵的地方,是它写了宫闱之中各个角落的“艰难人生”。

不止有王孙将相,还有太监、丫头、贫民这些人。

事实上,有几人生下来,就天赋异禀?或着坐拥家产万贯、至尊之位呢?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

宫女、太监们也在无声地挣扎,一面在主子跟前卑躬屈膝,一面回到背地里发泄怒火。

就像吴良辅,清朝顺治皇帝身边宠信的太监,没有之一。

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在皇帝面前可以卑微到连个畜生都不如,可扭过头去,他就可以训斥那些把奉他为“人生最高峰”的小太监们。

他有他自己的小团队,对着团队里的人说的话,堪称“警世之言”!

在他杀死一个小太监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

第一,人都要死,早死晚死,好死赖死,进的都是一个门,别把今天的事儿当回事儿;

第二,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件“东西”,当没人把你当东西的时候,就是你该走的时候,可咱们还有口气,就好好把自己当个东西吧;

第三,别骂人,别骂要走的人,别骂送你走的人,骂人哪,来世不得安生。

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深刻:一个太监,一个封建制度下被凌辱、残缺的人。

没有人瞧得起他们,他们如果想有出路,就得自己舍得下脸来挣!

02 吴良辅何人?

生死之事,他看得很透。

这段除了宽慰一个要死的人,也是他“驭人”的一种策略。

生死和信仰,是生而为人最后的敬畏。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3)

“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件东西",这句话拿到现代来说,太一语惊人了!

在当代资本经济商品社会,人人几乎都被物化成是一件东西。

普通人在职场格子间里给人当东西;

名人明星身处娱乐圈当一件被消费的东西;

试问,谁不是一件东西?

越来越多的职场文章和社会格言,都在试图教会你“人要当一件有用的东西,当好用的东西”,你才能好好活着。

恐怕只有自己的心,在告诉自己,你是一个人吧。

历史的车辙滚滚向前,几百年几千年来风云骤变,但人性,总归没变!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4)

吴良辅有一个干儿子,耷拉吴。

吴良辅经常给他“开小灶”,教育他一些“社会潜规则”:

“人呐,就是生鸡蛋,把他放进开水里咕嘟咕嘟煮一遍,煮一遍他就结实了。“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5)

哈哈,无论什么年代,有个干爹,就能学到东西和开拓见识,就是成本最低的提升渠道~

你可能会说,这哪是吴良辅说的啊,这是原著作者笔力犀利,洞彻世事。(注:原著作者凌力(1942-2018),女,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曾任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级研究员,获奖作品有《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梦断关河》)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6)

可借由“吴良辅”这个壳子说出来,更有几分老辣和辛酸!

不知道多少人巴不得取他而代之,有多少人羡慕,也就有多少人视为眼中钉。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所说的,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你要做点啥事,必然跳出很多人来踩你。

在康熙继位以后,吴良辅便被马上处死,在顺治九年设置的太监机构“十三衙门”也被撤销。

原因有很多,有一种猜测是,康熙忌讳他与生母佟妃之间的微妙关系。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7)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康熙继位时年龄才8岁,还并没有亲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孝庄和辅政大臣们的手中。

所以康熙为了遮掩生母被太监染指的说法有点勉强。

真正可以做主的是四大辅政大臣和孝庄太后,吴良辅掌管的“十三衙门”无疑是触犯了他们的权益,而且作为顺治的铁杆跟班,跟太后一派也会结下很多梁子。

03 人性向暖

吴良辅做人和王熙凤一样,双面玲珑,处事周全。

内务府管理紫禁城里的一切事物,手中握着实权。

在电视剧中,他接管权力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皇上选出上等的秀女。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8)

一个人的权利越大,想到得到的东西往往就越多。

吴良辅有了干儿子,便想要再个美娇妻。

吴良辅从佟腊月刚进宫就喜欢她,哪怕得罪皇上也都暗地帮助佟妃,他把佟腊月看的自己命还重要。

但是皇帝的女人不好追啊,就算佟腊月失宠了,也是妃子中的翘楚,再怎么样也至于看上一个老太监吧。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9)

可吴良辅对佟妃非常好,这让深宫中的佟妃有了一丝安慰。

于吴良辅来说,这弥补了他自己的身为一个男人想要保护和呵护一个女人的缺憾!

于佟妃来讲,委身于吴良辅,既是她日渐被束缚失去自我,又是一种麻木到极致的取暖。

不管是真心还是不安分,到底还有个人在乎她不是么?

虽然吴良辅与佟妃的感情不太光明,但他对佟妃的深情却非常感人。

佟妃多亏了他的指点才在宫里生存下来,还保住了玄烨(后来的康熙)。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0)

而当吴良辅死后,吴良辅的干儿子把白色钗花交给佟妃,意思是吴良辅想让佟妃留个念想。

佟妃完全不理会。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1)

故事里,没有真正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所谓的赢家。

大家都是求而不得,都是无法从心所欲,再坏的人也有她的无奈,再好的人也间接伤害了别人。

吴良辅,纵然他认下无数个子子孙孙,也还是弥补不了封建体制下带给他的缺失。

《少年天子》里的宫斗,说到底,是在政治、文化、制度背景下,束缚在皇城中的每个人内心的斗争。

那些困顿悲凉更像是人身上的顽疾,赶不走驱不散。

《少年天子》吴良辅的情商到底有多高?得到福临信任,搞定佟腊月

在《少年天子》中论起情商,要说吴良辅排第二,真没人敢排第一。要知道太监在皇宫里,所处的环境是最恶劣的,而且大多是家贫无以为生的苦孩子出身,无处可去,才不得不净身进宫当太监。

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哪怕只说错一句话,也可能会被拉出去砍脑袋。而吴良辅能当上总管大太监,离不开的就是他的情商。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2)

至于他的情商有多高?光从他能拿下佟腊月就能知道了,要没那本事,佟腊月也不会信赖他,去依靠他。

0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福临和新皇后大婚前,吴良辅在给福临送来新皇后“亲手”绣的靴子,他知道福临对母亲安排的这个“政治联姻”不满意,贸然呈现给福临,肯定会让福临不愉快。因此并不急于让福临试穿,而是先看福临的情绪如何。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3)

当福临满是好奇的问他,关于新皇后的长相,以及她的高矮胖瘦时,他也不敢得罪新皇后,只能模棱两可的说不错,然后说只是隔着黄纱屏看,有些模糊。毕竟新皇后还没举行大典,谁也不能看清她的面目,说得太清楚,会让福临误以为他比新郎还先看清新娘的长相。如果不回答福临,又会惹福临不开心,因此只能模棱两可地去回答。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4)

后面看福临对新皇后还是挺感兴趣的,心情也没那么糟糕,于是才让皇上去试试新靴子,说是太后的意思,将责任都推卸到太后身上。

后面福临跟博果尔比身高,明眼人都能看出,博果尔比福临高出一点点,但他还是睁眼说瞎话,夸福临比博果尔高一点。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5)

02、体察圣意

福临因为皇后不愿意陪自己秋猎,让他在亲贵宗室面前威严尽失,为了气皇后,挽回自己的尊严,他只能封花束子为妃,让她陪自己秋猎。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6)

而这突然的决定,让皇后和太后都气得不轻,皇后直接当众跟福临吵了一架,而太后则准备让索尼悄悄将花束子带出宫。皇后不给福临面子,太后也不站在他这一边,福临自然会觉得孤立无援。

而这时的吴良辅作为福临的铁杆亲信,只能胆大包天、自作主张、冒着危险的给花束子搭毡包,让福临明白自己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宫中能真正听他的话,听从他吩咐的只有自己这个奴才,他完全可以信任自己。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7)

福临自从当上皇帝后,政权一直被别人把持,以前是摄政王多尔衮,好不容易多尔衮去世了,可上头还有个太后和一干权臣,现在他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因此他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哪怕这个人是个太监,也远远好过使唤都使唤不动的索尼和鳌拜。

03、搞定福临的妃子

一个太监哪敢惦记皇上的人,而吴良辅不仅惦记着,还将她搞定了。这要换上别人的奴才,早就脑袋搬家了。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8)

对于佟妃,吴良辅总是尽心尽力,费尽心思,为她出谋划策,让她逐渐的依赖自己,最后完全将她的未来,甚至生命都交到他手上。

皇后被废,中宫就空了出来,他知道福临一直处理朝政,身心都很疲惫,于是给他送来一碗热汤,说是佟妃特意嘱咐御膳房熬的,为了不让汤冷,还加了一个棉花罩子。

经过吴良辅的提醒,福临终于想起了中宫闲置了好久,在问吴良辅中宫空了几天,吴良辅立马说是腊月,佟妃的名字就是“腊月”,这不就是暗示福临,佟妃跟中宫很有缘吗?后面福临也是默认了佟妃为中宫最佳人选,只可惜被太后阻拦了。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19)

后位没了希望,但玄烨还有希望成为太子。在玄烨得天花后,董鄂·乌云珠的儿子也因为跟玄烨的肚兜交换,也染上了天花,佟妃知道后,第一时间只告诉了吴良辅,为了避免被顺治皇帝怀疑是玄烨传染给的四阿哥,吴良辅在告诉太后时,只是说四阿哥是紧跟在玄烨后面得的,在四阿哥死后,又迅速的将尸体抬走,不让任何人看清肚兜。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0)

玄烨奇迹般的活过来后,太后感叹,一个怎么都扶不起来,另一个自己却站了起来。吴良辅随后附和,说看着差不多,可一碰到节骨眼上就差远了,还说玄烨眼里闪着是比“铁”还硬的东西,就是天塌下来,也砸不坏玄烨。意思就是玄烨命硬,天生就是做帝王的料。

这么能说会道,处处护着佟腊月,偏心佟腊月,难怪佟腊月会屈尊去跟他对食。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1)

吴良辅为了生存,从小就会见风使舵,一有风吹草动,他便能感受到,然后将危机迅速解除,习惯了高压异常的环境,情商自然也会比一般人高上许多。

顺治大太监吴良辅是因为与康熙生母佟妃有私情才被杀的吗?

清宫戏《少年天子》中有这样一幕场景:顺治最宠信的太监头子吴良辅权势薰天,竟然长期和失宠的康熙生母佟妃“对食”,他把佟妃揽入怀中极尽猥琐,被装睡的三阿哥玄烨都瞧在眼里,成为宫闱丑闻,康熙帝登基后,立马处死吴良辅。历史真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吗?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2)

清宫戏《少年天子》吴良辅剧照

吴良辅为人精明,很有眼色,顺治皇帝一个眼神或细小动作,他就知道什么意思,加上他对顺治忠心耿耿,因此深得皇帝宠信。

顺治亲政后逐步从辅政大臣手中收回权力,仿照明制设立十三衙门。表面上他承诺:“衙门虽设,悉属满洲近臣掌管,事权不在寺人”(见《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七)。但实际执行时,他却用吴良辅等太监控制内务府,剥夺了一直由两黄旗大臣兼管内廷后宫事务的大权。

顺治帝这么做,就是因为索尼、鳌拜、遏必隆等辅政大臣唯孝庄太后马首是瞻,不完全听命于皇帝,对他独立行使皇权形成了制约。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3)

清初十三衙门

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从朝堂蔓延到后宫,后妃都牵扯其中:孝庄坚持满蒙联姻,既使蒙古族博尔济吉特皇后不生育,她也不允许顺治废后。顺治帝则对着干,宠爱旗人而漠视蒙古族后妃,后来专宠正白旗董鄂妃一人。董鄂妃生下四阿哥,顺治帝即宣称:“朕第一子生”,派重臣告祭天坛、地坛、太庙、社稷,根本没把其他皇子当回事(见《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

蒙古族后妃不生育,孝庄太后急也没用。为了对抗宠冠后宫的董鄂妃,孝庄太后采取“曲线救国”策略,扶持佟妃母子,顺治帝因此越来越讨厌佟妃母子。但是佟妃有孝庄太后撑腰,顺治对皇后和佟妃也是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所谓吴良辅与佟妃“对食”、猥琐佟妃、终因此事被杀,不过是虚构的故事。在孝庄太后眼皮底下,吴良辅和佟妃怎么敢秽乱宫禁?退一万步讲,既使孝庄太后不理,顺治帝再如何宠信吴良辅,又岂能接受太监给他戴绿帽?这不胡说八道嘛!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4)

从画像看,董鄂妃确实是大美女

1655年顺治帝下旨:太监不得擅自出宫,不得干政,不得结交外官,并制成铁牌立于后宫,成为不可违背的祖训。但吴良辅却能代替索尼掌管内务府干预朝政,1658年他与大学士陈之璘等大臣结交之事曝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死罪。既使吴良辅因顺治包庇免受惩罚,难道他就不担心皇帝变卦或孝庄太后治罪?

由此可见,一贯精明的吴良辅敢于屡犯祖制,离不开皇帝的支持,有皇帝撑腰,他当然是有恃无恐了。顺治帝一死吴良辅即被处决,很明显他是太后与皇帝争权的牺牲品。孝庄的棋子是以辅政大臣为核心的文武百官,顺治的棋子则是以吴良辅为首的太监团伙!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5)

《少年天子》吴良辅佟妃剧照

1661年顺治去世前,他怕吴良辅被朝廷处决,让他到悯忠寺出家,但是吴良辅仍未逃过这一劫。顺治死后第3天,朝廷就公布了他四大罪状: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勾结外官、祸乱朝纲,说他“阴险狡诈,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恣意妄行,钱粮借端滥费,以遂侵牟。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恣肆贪婪,相济为恶。假窃威权,要挟专擅,内外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见《清圣祖实录》卷一)

顺治死后第12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就以皇帝名义发出第一道诛杀令,处决了他们的头号政敌吴良辅,撤销了十三衙门、内阁及翰林院,把顺治帝、吴良辅拿走的权力再次夺了回来。

成才给袁朗的一段话(人活明白了是什么样子)(26)

康熙生母佟太后

佟妃因儿子玄烨继位,与顺治帝的皇后一道被尊为太后,但因长期得不到恩宠,抑郁多病,23岁即病亡,根本不是坊间谣传与吴良辅有私情而被康熙秘密弄死。

现在清宫戏霸占银屏,自《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热播以来,《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IP粉丝剧火爆,这类电视剧除了所处朝代和皇帝名号是真的,其他统统都是假的,大家别被清宫戏毒害了。大家看看热闹就行了,谁拿它当真可就是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