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皆隐于市,杭州灵隐寺灵秀享誉中外,却掩藏在那林木深处远离尘嚣。灵隐山别名武林山,灵苑、仙居,东晋时期的许由、葛洪曾隐于山中,云深不知处。灵隐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也许这话有点夸张,可它却有着一段传奇故事。宋仁宗曾写过两句诗,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还有个名不见经传的秀才,因为抄写作业,步行到灵隐寺,也因为走得太急,浑身大汗。小风一吹浑身凉爽,心旷神怡,就随口一吟,这真是东南第一山啊。然而这句话却不知不觉间就一语成谶。成就东南第一山的这个古典。以讹传讹的灵隐寺灵验的连奸臣秦桧也信以为真。灵隐寺山门前写着十个大字,东南第一山、南无观自在,因而灵隐寺就成了佛教的神圣,被誉为佛教的十大古刹之一,清代康熙皇帝御笔云林禅寺,香灰鼎盛、弥久而千年不衰。灵隐寺中,寺传慧理,神奇也许藏于最胜绝场的威震三洲大殿内。灵隐寺距今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寺院了。我看到高悬的那幅长联一语双关,《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執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鹫峰从天竺飞来乃生成佛地、鹿苑弘泉唐施济为吸引聖湖】。这副楹联乃天王殿内西侧的一幅楹柱对联,横额【普济群生】,这是著名的书画家王震所题。王震、字一亭,浙江吴兴人,生于1867年,别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晚年信佛,1922年他曾出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38年病逝。天王殿一共有五副楹联,只有这幅字数最少,仅仅二十四个字。十分准确地阐明灵隐寺的历史渊源,寺名灵隐、山为天竺,峰为飞来。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3)

灵隐山前,峰回路转,不来也不会知道它的奇伟,难怪苏东坡誉诗赞美: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灵隐寺前的小溪清澈见底,驻足不忍向前半步,只因为那楹联让我惊叹不已。泉以冷泉,峰以飞来,妙在《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那两句颇耐人寻味。【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还有【不必问泉冷何时、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毋须考峰来甚处、看几眼腾飞架势、可云这次不空】。这哪有灵隐飞来的意思,完全是茶之浓涩在心。我记下这诗句,拍下这冷泉的流清,忘乎所以。完全忘了要去灵隐古刹的深处探幽寻踪、觅迹,完全沉浸在这诗情画意中。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4)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5)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6)

灵隐古刹,香火之缘,不曰门票,入寺须持香火钱。但凡入寺均系香客,乐于施舍也不在乎那二三十元,我也欣欣购买了香火卷,领香头三束鼎前虔诚膜拜。仰观灵隐古刹,古木幽幽千寻,千年古树盘根错节,翠竹千杆遮遮掩掩。千年修心,积善成德,佛缘也许人人都有心愿。香头举过头顶,默默许下心愿,那一副认真的样子,绝对没有嬉笑言谈之戏谑。灵隐寺一方净土,干净的地无纤尘,人们对如来佛祖、文殊菩萨,普贤先贤的敬重显示在那一丝一缕之细微。苍穹楼阁之上不容许亵渎神灵,一些细节也许不会注意,但灵隐圣境连洗手的地方也不会让它居于神灵左右,只能在最下面的偏僻地方有它的一席之地,一切都是那么圣洁。到此我才真正领悟佛门清静不是妄谈,心存一念,清心寡欲。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7)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8)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9)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0)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1)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2)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3)

也许这就是灵隐古刹,华严庄重,如来、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坐于金殿,雍容华贵、金碧辉煌。这儿是佛教圣地,清静地没有鸟语,只有绿竹掩映着古刹的神秘。莘莘学子摩拜的文殊菩萨,许愿也许会能天遂人愿。但真正的学识是博览,广读胸中有本,勤书草下生花。灵隐古刹的几个大殿我都虔诚的顶礼膜拜了,灵隐也许是江南最古老的寺院,我也相信心诚则灵。灵隐有许多传奇,道济和尚也许就是济公。相传飞来峰飞来就是他最先知道的,人们也许只知道他疯疯癫癫,却忽略了他普渡众生、广结善缘。飞来峰的传说更让他神乎其神,如果不是他栖宿灵隐,也许飞来峰下会压着一个村寨芸芸众生。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4)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5)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6)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7)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8)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19)

来灵隐山不去飞来峰真会觉得遗憾,尽管日已黄昏,我还是决意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只为王安石的诗也要来看看。苍岩挡道,古藤盘根,飞来峰名不虚传,狭窄的山道上铺着石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飞来峰从天竺飞来,可谓传奇,但那些枯藤老树盘根却是现实中的峰峦。不能不叹惋不已,唏嘘叹息,或许真是飞来之峰,也是天意。登临壮观,隐约可见灵隐隐于树荫,古木庇护着古刹,千古绝绝。灵隐寺一行也算是多年的愿望,早有欣然南行的愿望,未能付诸行动。杭州西湖灵隐寺,姑苏城外寒山寺,也许那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常萦回在梦里。不然我不会不辞劳苦寻阶问道,尽管疲惫不堪,还是抹着汗水登上飞来峰。懒散、敞襟、留照,也许是人生中最惬意的行踪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0)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1)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2)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峰下即是一线天。相传印度和尚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山后即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之为飞来峰。灵鹫峰为石灰岩构造与周边群峰迴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那儿的摩岩石窟也蔚为壮观,听说可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别看飞来之峰仅只有一百六十八米高,然而它却得天独厚。传说洞壑遍布,最多的达到七十二个洞穴,而今大多已被淹没。龙泓洞端坐的观世音菩萨栩栩如生,藏六洞可闻淙淙水声不绝于耳。西侧山上洞穴呼猿,相传慧理呼唤黑白二猿于此,冷泉呼猿曾为钱塘十景之一。冷泉掩着绿荫深处,泉水晶莹若玉,清澈明净的池面,一股泉流喷薄欲出,冷泉不冷,一带清流沿石绕窟前潺缓不定。此即飞来峰下,与古木、奇石相仰成趣,峰回路转颇有情趣。灵隐寺归来也许想写下最真挚的感受,知足者常乐。灵隐寺那十四个字的对联虚无缥缈,虽找不到真迹,但人们都记得那十四个字,【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也许这几句谶语只能留在心里。灵隐寺的楹联集锦,皆出自名家之手,不能一一记述,天王殿的楹柱联,也只能记得一二,也还是喜爱那尊题弥勒佛的楹联。【布袋无双、破颜垂笑尔等、莫待龙华三會~法门不二、大腹能容来人、全凭念佛一心】真想让天王殿五副楹联跃然纸上,那幅赞如来的也可谓详说佛缘。【自离兜率天宫、只因擴演宗风、瑜伽论说传东土】~【指点善财童子、若要参寻佛果、毗庐楼阁在南中】。虽然天王大殿耗去了很多时光,但我却乐此不疲。在这儿我才真的了解到那些楹联赋予人们的智慧。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3)

灵隐寺九龙浴佛(灵隐寺域外佛光拢翠)(24)

这就是灵隐古刹的半日游,时已晚兮,华灯初上、不敢有太多的逗留。七路公交站就在灵隐古刹的前面,我还有很远的路。在胜利剧院换乘地铁一号线,从龙翔桥到客运中心十一站。然后换乘九号线四号线到余杭高铁站,再换乘杭海城际轻轨到海宁斜桥小镇。

匆匆忙忙也许只为了灵隐飞来一峰,舟车劳顿,不以为虑。仍然记着飞来峰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不识灵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轻轨平稳地向斜桥飞驰着,心里仍在想着华严寺的如来、文殊、普贤三尊圣贤的奇伟。悠然题记~浙江杭州地铁轻轨盐官的夜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