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蛇口港的发展现状(深圳蛇口-清远港)(1)

9月19日,在广州海关所属清远海关的监管下,陶瓷、PVC地板共计14标柜400吨的货物在清远港办结通关手续后装上“建功538”启运,将在运抵深圳蛇口港后,直接搭上国际货轮发往国外。这标志着“深圳蛇口-清远港”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清远港顺利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业务模式的首航。

深圳蛇口港的发展现状(深圳蛇口-清远港)(2)

清远海关关员对“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进行监管。通讯员供图

清远港作为清远市唯一的进出口货物水运口岸,业务辐射深圳、广州、佛山、清远市区、三连一阳等地区的企业,进出口商品主要有矿产品、陶瓷、再生金属、水泥、纸巾等,年进出口货运量44万吨。作为内河码头,清远港的货物大多需通过转关至深圳蛇口海港出口。企业需要奔走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操作环节较多、作业流程较长,无法精准把控国际货轮船期。

为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广州海关、深圳海关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等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将蛇口港等海港作为枢纽港、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作为支线港,将支线港视作枢纽港的延伸,实现港口物流一体化运作。

“‘组合港’模式把清远港这种货源充足的港口和蛇口这种航线资源丰富的港口组合成一个整体,视同为一个大港口,将途中接驳视作港区内部调拨,企业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清远海关清远港监管科副科长罗小勇说,这一举措打破了港口空间壁垒,在功能组合、水路转运、数据协同、港口合作上实现了“多港如一港”。

清远珠江货运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创标介绍,此次“深圳蛇口-清远港”组合港启用后,清远港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随之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利于提高码头的竞争力和货运量。同时,进出口企业预计大幅缩减通关周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充分利用港口的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节省30%以上的报关成本。

据了解,“组合港”项目发展至今,已辐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多个城市,开辟航线20余条,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

【记者】苏晨

【通讯员】关清宣

【作者】 苏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