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光明日报通讯员 肖雄

“让家乡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我的梦想,而我的每个学生都有着美好的人生梦想,我要用一生守护好这两个梦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甘当红烛,照亮山乡,矢志不渝扎根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只要想读书,你来就好了”。这是乡村教师罗友操注意到经常趴在教室窗边“偷听”的刘秀祥时,对他说的一句话。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疾病,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刘秀祥稚嫩的肩上。罗老师帮刘秀祥支付了学费,把他领进课堂。从此,他也养成了知恩图报的情操。

刘秀祥守梦人(烛照山乡守梦人)(1)

刘秀祥唐波摄/光明图片

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他带着母亲,千里迢迢从贵州来到山东。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工。很快,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他婉拒了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把这份爱牢牢印在心里。

2012年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许多大城市的企事业单位都给刘秀祥抛出了橄榄枝,但他决定以国家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的方式回到家乡望谟县任教。原计划干满3年再回城市,可3年期满后,刘秀祥选择留了下来。

“没有刘老师,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李应芬感恩地说。李应芬的母亲有智力缺陷,全家靠父亲一人务农维持生活,她想辍学打工,被刘老师拦了下来。很快,刘秀祥告诉她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她,李应芬和弟弟得以继续学习,并先后考上大学。

2018年寒假,在看望刘老师时,她无意中发现了高中时写给“爱心人士”的感谢信,李应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刘老师一直用自己的钱在资助她。

“我也要学刘老师那样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追逐梦想。”2021年,李应芬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改变人生轨迹的学生,他自己已记不清有多少。他把学生当朋友,给每个孩子制定成长计划并签订协议;他把教室当家,把自己的宿舍变成学生之家;他坚持陪学生们一起早读,争分夺秒让他们学习知识。这些年,刘秀祥先后带出了千余名优秀学生,基本都考取了本科院校。他还积极发起乡村助学行动,为贫困学生协调解决助学金1000多万元,覆盖学生4200多人,很多学生受到激励和影响,毕业后纷纷回到望谟建设家乡。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2016年,在浙江宁波东西部协作帮扶下,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应运而生。

名师工作室墙上的“厚德重智德育先行”,不仅是工作室的行动方针,更是深深镌刻在刘秀祥心中的教育理念。刘秀祥以工作室为依托,实施“青蓝工程”,汇聚各级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形成“刘秀祥 望谟名师 州级名师 全省及全国名师”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模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通过工作室,刘秀祥牵线浙江、山东、北京及贵州省内资源,开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和培训、资助贫困学生,提升教师综合实力,开阔学生眼界。几年来,刘秀祥共开展了教师研修、学生德育教育讲座2000余场次,听众累计超过1000万人。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8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