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

民间俗语、歇后语是沽源民间语言的精华部分,是沽源人生活阅历的概括和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朴素的语言中往往饱含人生的哲理,经常是极简单通俗的句子就能说明深刻的道理,可以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2)

比如,处于困境时要懂得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民间的语言是“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或者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表达世事难料的意思,老百姓说“你不知道哪块云彩下面有雨”。用来形容世事盛衰交替变化无常的是“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3)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4)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5)

”经常在穷困时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提醒人们小心不要上当,不要贪意外之财的是“天上掉不下馅饼来”。“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则是告诫人们不要抱侥幸心理做那些风险较高的事情,总有一天会出现失误,要远离危险的环境。民间语言就是这样,非常通俗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6)

沽源最富有人生哲理的话是“罪好受,福难享”,别的地方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沽源的更简练明快。意思是人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做到克勤克俭,当克服千难万险取得成功,功成名就时却抵御不了诱惑,最后自甘堕落;或者是受苦是被动的,总能咬紧牙关挺过去,等到条件好了,没有了奋斗的动力,一味追求享乐,最后的结果是幸福离他而去。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7)

多少次遗憾地看到一些人跌倒在成功后的路上。谴责那些不设身处地地为困境中的人着想的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先小人后君子”是说办一件事要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或者说“丑话说在前头”以避免日后产生矛盾,在利益分配时则要大度一些。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8)

这些谚语、歇后语、俗语、惯用语,有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的话是一代代人的经验的累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过我们,吃面吃饺子要喝点汤叫“原汤化原食”;不能暴饮暴食叫“一顿吃伤,十顿喝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少吃,“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有些伤胃的水果要少吃,“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则反映了处理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9)

对于不可理喻的人,民间俗语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和他们计较不值。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远离垃圾人”,民间语言表达类似意思的俗语还有更形象精彩的:“你不能穿着新鞋往狗屎上踩。”对于垃圾人,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吧。沽源的一些歌谣还反映了沽源的移民文化。沽源的数九歌谣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个显然反映的是移民们原籍的气候特点。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0)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1)

沽源极其寒冷漫长的冬季,移民一时不能适应,想到遥远的家乡,慨叹之余,人们又创造了另一个版本的数九歌:“一九二九掩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没来。”小小的两段歌谣表现了沽源气候寒冷的特点和他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2)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3)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4)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5)

民间俗语馋嘴的婆娘(河北沽源的民间语言)(16)

,